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8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张小琴  胡玉琼  张传溪 《昆虫知识》2013,50(4):1006-1012
flightin最早发现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间接飞行肌中,并且定位于粗肌丝。这种蛋白对维持肌节的结构和功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具有长短翅型分化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的不同翅型间差异并不清楚。本研究以长翅型雌虫褐飞虱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褐飞虱flightin基因ORF全长,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GEX-6P-1中以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表达。将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表达株Rosseta,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IPTG的条件下诱导表达flightin,得到了最优表达条件,获得了高水平可溶性表达。在用GST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GST-flightin融合重组蛋白表达的正确性后,我们通过GST柱纯化了的GST-flightin,进而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了高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最后,我们用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检测了长、短翅型雌成虫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褐飞虱体内flightin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flightin仅在长翅型成虫中表达,在短翅型雌成虫中未检测到其明显表达,而且flightin只在成虫期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褐飞虱的flightin与其它蛋白互作、翅肌发育和翅型分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正常血液生理生化特性,本文对暗腹雪鸡21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海兰褐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var. Hyline)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暗腹雪鸡的红细胞纵径及横纵径乘积、平均红细胞容积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极显著大于海兰褐鸡(P<0.01);暗腹雪鸡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胆固醇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海兰褐鸡(P<0.01)。其他各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两禽种间之间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暗腹雪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家养蛋鸡之间有一定差异,暗腹雪鸡对高原低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可能与其红细胞体积较大、平均红细胞容积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较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3.
封面说明     
肖蘅 《生物学通报》2013,(1):1-M0002
福建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中等大小,剧毒。具颊窝,成体全长750mm左右,雌性稍大于雄性:尾长140mm左右。体背绿色或墨绿色:腹面灰绿色或灰白色,前后差异不大。雄性两侧第l行背鳞上常有白色、红白或红色线纹,雌性线纹为白色或淡黄色;头背部绿色,与体背差异不显著;尾尖常为红棕色。栖于山林中,  相似文献   
94.
越南苦苣苔科植物四新记录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4个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在越南的分布新记录,其中1种为半蒴苣苔属(Hemiboea)的红苞半蒴苣苔(H.rubribracteata),2种为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的文采报春苣苔(P.wentsaii)和疏花报春苣苔(P.laxi flora),还有1种为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的桂黔吊石苣苔(L.aesch ynanthoides)。文中列出了每个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5.
光照强度对大花旋蒴苣苔叶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复苏植物大花旋蒴苣苔(Boea clarkeana)为盆栽实验材料,通过梯度遮光处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100%、80%、60%、40%和20%透光率)和不同处理时间(30、60、90、120和150d)对大花旋蒴苣苔叶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大花旋蒴苣苔叶的各生长指标(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叶柄直径以及叶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透光率为60%时达到最大值;全光照(100%透光率)时,大花旋蒴苣苔表现出明显的外伤症状,透光率为80%和20%时,分别表现出中度伤害和轻度伤害,透光率为40%和60%时,未出现明显的外伤症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较低且随着光强减弱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全光照时抗氧化酶的活性最大,透光率60%处理下酶活性相对较低;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和质膜透性随着光强减弱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随着光强减弱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分析表明,40%~60%的透光率有利于大花旋蒴苣苔的生长,强光和弱光对大花旋蒴苣苔的生长均不利。  相似文献   
96.
比较了我国南宁、越南河内、河静、顺化、胡志明市、九龙江6个褐飞虱地理种群的差异.结果表明:南宁、河内、河静、顺化的褐飞虱种群能致害含Bph1和bph2抗虫基因的水稻品种,而越南胡志明市、九龙江褐飞虱种群的致害能力更强,对含Bph1、bph2、Bph3、bph4抗虫基因的水稻品种均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南宁、河内、河静、顺化褐飞虱若虫在水稻品种TN1、Mudgo、ASD7上的存活率均在52%以上,在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存活率均低于44%;胡志明市、九龙江褐飞虱若虫除了在Rathu Heenati上的存活率低于50%外,在其他品种上的存活率都在50%以上.南宁、河内、顺化褐飞虱若虫在TN1、Mudgo、ASD7上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在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发育历期;河静褐飞虱若虫在TN1、Mudgo、ASD7上的发育历期与在Rathu Heenati、Ptb33上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胡志明市褐飞虱若虫在TN1、ASD7上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在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发育历期;九龙江褐飞虱若虫在TN1、Mudgo、ASD7、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选择性试验表明,接虫192 h后,南宁、河内褐飞虱若虫在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在TN1、Mudgo和ASD7上的虫口密度;河静褐飞虱若虫在Babawee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在TN1、Mudgo上的虫口密度;顺化、胡志明市褐飞虱若虫在Babawee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在TN1、Mudgo、ASD7、Rathu Heenati上的虫口密度;九龙江褐飞虱若虫在Babawee、Ptb33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在TN1、ASD7上的虫口密度.本研究发现,我国南宁褐飞虱田间种群与越南河内、顺化、河静(属于越南中部及北部地区)的褐飞虱田间种群致害性相似,从而为“越南中北部是褐飞虱迁入我国的虫源地”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7.
The brown planthopper (BPH) Nilaparvata lugens is an economically impor- tant pest on rice plants. In this study, the higher population density and yellow-ripe stage of rice plant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dverse survival conditions (ASC) against BPH nymphs. Simultaneously, the low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illering stage of rice plant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 suitable survival condition (SSC) as a control. Solexa/Illumina sequencing was used to identify genes of BPH nymphs responding to ASC. Significantly longer duration development of BPH nymphs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brachypterous ratio of BPH adults were observed by ASC compared with SSC. A total of 2 544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 we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by BLASTx, Gene Ontology and KEGG Orthology. Gene ontolog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DEGs were mainly involved in categories of cell, cell part, cellular process, binding, catalytic, organelle and metabolic processes. 1138 DEGs having enzyme commission numbers were assigned to different metabolic pathways. The largest clusters wer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137, 12.0%), followed by carbohy- drate metabolism (113, 9.9%), amino acid metabolism (94, 8.3%), nucleotide metabolism (76, 6.7%), energy metabolism (64, 5.6%), translation (60, 5.3%), lipid metabolism (58, 5.1%), and folding, sorting and degradation (52, 4.6%). Expressing profile of 11 DEGs during eight nymphal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BPH were analyzed by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e 11 genes exhibite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between ASC and SSC during at least one developmental stage. The DEGs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provide molecular proof of how BPH reconfigures its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to adapt to overcrowding and low-quality hosts.  相似文献   
98.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33-38
调查和分析了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的产卵刻槽在寄主植物黑松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产卵刻槽分布与寄主胸径和树高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黑松树干胸径在9~15 cm之间,树高在4~7 m之间最适合天牛产卵危害,其中在胸径9~13 cm范围内产卵刻槽数量最多,在此范围的寄主受天牛为害最重。天牛在胸径>17 cm或树高>7 m时,没有产卵刻槽分布。产卵刻槽集中分布于树干1~2 m位置,3 m以上很少有刻槽分布,同时,天牛产卵多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其中南面产卵刻槽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99.
2007-2012 年佛冈县稻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佛冈县稻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对当地稻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佛冈县2007-2012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灯诱数据,分析了该县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灯下始见日、终见日、发生期及灯诱量等.结果表明在佛冈地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发生;白背飞虱的灯下始见日集中在3月底至4月上旬,明显比褐飞虱早一个月,终见日均在10月下旬,差别不大;稻飞虱在早稻和晚稻期间均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灯诱高峰,早稻期间白背飞虱高峰期集中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褐飞虱灯诱高峰期较迟,主要在7月中旬前后;晚稻期间向背飞虱高峰期大多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褐飞虱高峰期在10月份;早稻期间,白背飞虱的灯诱量占绝对优势,晚稻期间褐飞虱的灯诱量上升,与白背飞虱灯诱量基本持平.因此,佛冈县稻飞虱的灯下发生期及种群数量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当地稻飞虱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0.
为了了解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暗纹东方鲀(T.obscurus)及其杂交F1代的肌肉营养特征,利用生物化学方法,从每类实验样本中取9尾对其肌肉中的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粗灰分和氨基酸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1)杂交F1代在生长方面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与亲本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杂交F1代的体重为其亲本的1.48~1.77倍;(2)杂交F1代肌肉水分含量与其母本含量相近,但粗脂肪含量均较亲本少(P0.05),粗蛋白含量则与亲本差异不显著(P0.05);(3)除色氨酸和胱氨酸外,16种氨基酸均在肌肉样本中被检测到,除甲硫氨酸外,其余15种氨基酸间含量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菊黄东方鲀(♀)×暗纹东方鲀(♂)杂交F1代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而暗纹东方鲀(♀)×菊黄东方鲀(♂)F1代总氨基酸含量则介于两亲本之间。对其必需氨基酸总量进行分析发现,菊黄东方鲀与其正反杂交F1代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暗纹东方鲀与其正反杂交F1代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肌肉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菊黄东方鲀(♀)×暗纹东方鲀(♂)杂交F1代的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6.68%,明显高于双亲样本(菊黄东方鲀22.28%、暗纹东方鲀25.20%),而暗纹东方鲀(♀)×菊黄东方鲀(♂)F1代的鲜味氨基酸总量(23.30%)较其父本偏高,但低于其母本。研究结果表明,杂交东方鲀的肌肉营养综合了双亲的优良特性,特别是是菊黄东方鲀(♀)×暗纹东方鲀(♂)杂交F1代,拥有最高的鲜味氨基酸含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