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9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马尾松老叶、新叶,湿地松老叶、新叶,当年生马尾松新叶、湿地松新叶和当年生以20%和40%β-蒎烯处理过的马尾松新叶作食料饲养马尾松毛虫。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幼虫在第1代发生期取食马尾松老叶、马尾松新叶、湿地松老叶和湿地松新叶等4种不同质量的食料后,因其食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物质β-蒎烯含量的不同,导致幼虫的存活率差异显著。其中,取食马尾松老叶的幼虫成活率最高(44%),依次为马尾松新叶(32.7%)、湿地松老叶(4%),而取食湿地松新叶的幼虫全部死亡。通过马尾松针叶增加外援β-蒎烯喂养马尾松毛虫实验,表明增加了外源β-蒎烯的松针饲养的马尾松毛虫幼虫与用同样松针未增加外源β-蒎烯饲养的幼虫相比,死亡率明显提高;松树中β-蒎烯含量的增加与幼虫成活率呈显著负相关。由此,我们阐明了马尾松与湿地松对马尾松毛虫的抗虫机制。  相似文献   
992.
岑溪优质八角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寿芬  刘绍华   《广西植物》2000,20(1):69-70
报导用 GC法对广西岑溪优质八角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分离出 2 5个组分 ,其中鉴定出2 4个组分 ,占总组分的 99.9%。主要组分是反式 -茴香醚 (93.5% ) ,而顺式 -茴香醚只占 0 .13%。  相似文献   
993.
不同种植模式对滇龙胆草总裂环烯醚萜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龙胆草(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 ex Hemsl.)为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Gentiana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和广西等地,生长于山坡、草地、灌丛、林下及山谷中。该种为传统中药龙胆的基源植物,其干燥根及根茎均可入药,具有清热燥湿和泻肝胆火的功效。因其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滇龙胆草的人工种植越来越普遍,并出现了多种种植模式。目前滇龙胆草主要种植模式有单一种植和林药复合种植,常见的有滇龙胆草与茶树也Camellia sinensis (Linn.) Kuntze页、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mith)、木瓜也Chaenomeles sinensis ( Thouin ) Koehne 页和旱冬瓜( Alnus nepalensis D. Don)的复合种植模式。与传统林业系统相比,林药复合系统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周幸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太行山山地林药复合种植模式中,分布于土壤表层的药用植物浅根系对表层土有加筋固着作用,可减少水土流失。 Sujatha 等认为:在槟榔(Areca catechu Linn.)园间作芳香药用植物有助于提高其产量并增加单位面积收入。目前有关林药复合种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复合种植模式下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变化的研究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994.
杉败育种子及其涩粒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95.
黄荆精油对玉米象的杀虫活性成分、毒力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黄荆精油及其主要成分作为储粮保护剂的开发利用价值,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泰山黄荆Vitex negundo Linn.叶片中提取精油,利用GC-MS技术进行了成分分析鉴定,研究了黄荆精油及其主要成分桉树脑和α-蒎烯对玉米象 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成虫的毒力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黄荆精油中含量大于0.3%的成分有31种,其中石竹烯、桉树脑和α-蒎烯的含量分别为35.97%,8.21%和0.69%。桉树脑、α-蒎烯和黄荆精油对玉米象成虫的综合杀虫毒力都较高,并以桉树脑的毒力最高,LC50为0.7171 g·kg-1;在2.0 g·kg-1剂量下,桉树脑、α-蒎烯和黄荆精油对玉米象种群的抑制率分别达100%,85.45%和89.73%;3种药剂对玉米象72 h触杀LC50分别为0.2690,0.7529 和0.2969 mg·cm-2,毒力都很高;3种药剂在4 g·kg-1剂量下,对玉米象的驱避率分别为96.49%,84.26%和90.61%,防虫作用大;3种药剂对玉米象72 h的熏蒸LC50分别为14.053, 28.648 和21.429 μL·L-1,熏蒸杀虫毒力较高,其中以桉树脑的毒力最高。3种药剂对玉米象有干扰呼吸的作用,对离体乙酰胆碱酯酶、过氧化氢酶和羧酸酯酶都有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明黄荆精油及其主要成分的作用机制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996.
快速小量提取质粒DNA的两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碱裂解法是进行分子克隆实验中质粒DNA制备最为常用的方法。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对该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的碱裂解法解除了所提质粒DNA中RNA污染及RNase的可能影响,快速提取法使阳性克隆的筛选更加迅速,快捷。两种方法的改进使实验更加高效、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997.
许雪贇  秦燕燕  曹建军 《生态学报》2019,39(24):9044-9051
海拔对陆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植物叶片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沿海拔的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不同海拔(2980—3280,3281—3580,4180—4480,4481—4780 m)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叶片C、N、P含量及其计量比的首次研究,对其生态适应性和限制元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1)二裂委陵菜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11.58 g/kg、22.47 g/kg和1.35 g/kg;C∶N、C∶P、N∶P的均值分别为18.51、321.81和17.33。(2)随着海拔升高,二裂委陵菜叶片C含量和N∶P呈上升趋势,分别从400.40 g/kg增加到418.08 g/kg、12.73增加到18.81;N、P含量呈先降后增趋势,其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23.88 g/kg和20.48 g/kg、1.89 g/kg和1.12 g/kg;C∶N、C∶P呈先增后降趋势,分别从20.42减少到17.79、372.18减少到334.72。(3)二裂委陵菜叶片C与N、C∶N不相关,与P显著负相关,而与C∶P、N∶P显著正相关;N与N∶P不相关,与P显著正相关,而与C∶N、C∶P显著负相关;P与C∶N、C∶P、N∶P显著负相关;C∶N与C∶P显著正相关,与N∶P不相关;C∶P与N∶P显著正相关。(4)二裂委陵菜生长主要受P限制。  相似文献   
998.
陈纯贤  万蜀渊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6):331-334
根据CEV机械传染及高温诱导发病的特性,用三种方法直接接种柑桔愈伤组织,结合形态学观察、增殖率比较和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带毒切伤浸泡是CEV离体感染柑桔愈伤组织的有效方法。30℃培养条件下,感染CEV的愈伤组织大约在8d后发生明显褐变,并会逐渐加深,同时,感染后的愈伤组织的质地也趋坚硬,且表现出特殊的病理生长特性,前期(0—20d)显著地较健康对照生长快,后期(20—40d)则明显减缓甚至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999.
王宇涛  李春妹  李韶山 《生态学报》2013,33(18):5509-5515
以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 Sweet,重度入侵植物)、裂叶牵牛(Ipomoea nil (L.) Choisy,轻度/非入侵植物)和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 L.,非入侵植物)3种起源于热带美洲、且在华南地区具有不同入侵性的番薯属藤本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它们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探究3种植物对低温的敏感性与它们入侵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在不同温度(28、15、10 ℃)处理下植物的生物量、活性氧、渗透调节物质、根系活力、光合特征等生理指标发现,五爪金龙、裂叶牵牛及三裂叶薯均通过增加光合系统Ⅱ的热耗散、积累渗透调节物质以及增强根系活力来应对低温环境,但15 ℃的温度条件已经对3种植物形成较为强烈的胁迫作用,表现为H2O2和丙二醛的积累、光合系统Ⅱ受损、根部细胞死亡以及生物量、根长的极显著下降(P<0.01),证明3种植物对低温胁迫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综合比较3种植物各生理指标的响应幅度发现,它们对低温的耐受性表现为:五爪金龙 > 裂叶牵牛 > 三裂叶薯,这与它们在华南地区的入侵危害程度一致,暗示低温敏感性的差异可能是其入侵性差异的重要原因。结果表明,低温敏感性是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性和入侵区域的重要因素,五爪金龙较高的低温敏感性是限制其在华南以外地区形成入侵危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筛选出对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高效低毒低投入的药剂,在室内采用喷雾法初步测定了16种常用杀虫剂对荔枝蝽成虫的活性,进一步测定了辛硫磷、丁醚脲和氟啶虫胺腈等3种药剂对荔枝蝽成虫、1龄若虫和2龄若虫的室内毒力,并开展了3种杀虫剂对荔枝蝽的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甲氰菊酯、杀虫双、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哒螨灵、茚虫威、虫螨腈、多杀霉素、乙基多杀霉素、灭蝇胺、异丙威等11种药剂对荔枝蝽成虫活性较低,辛硫磷、丁醚脲和氟啶虫胺腈对荔枝蝽有较高的杀虫活性,3种药剂对成虫72 h后的LC50分别为102.32、226.88和207.59 mg/L,对1龄若虫分别为42.41、120.90和87.59 mg/L,对2龄若虫分别为62.65、180.20和148.75 mg/L。在田间防效试验中,辛硫磷对荔枝蝽成虫药后1 d的防效高达82.46%;氟啶虫胺腈对荔枝蝽成虫药后1 d防效达89.23%,药后7 d防效维持在85.03%;丁醚脲对荔枝蝽成虫的最高防效为71.63%,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防效相当。辛硫磷、丁醚脲和氟啶虫胺腈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