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5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3757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562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593篇
  2009年   591篇
  2008年   1217篇
  2007年   555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599篇
  2004年   676篇
  2003年   537篇
  2002年   516篇
  2001年   466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63年   2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大肠杆菌研究番茄红素的合成,不仅可以获得副产物少的高产菌株,而且可以探讨基因或基因簇的功能。文中将番茄LeGGPS2和LePSY1的cDNA序列,及欧文氏菌crtI的编码序列分别添加上核糖体结合位点后,以单独或组合的方式受控于T7启动子和终止子,在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中进行表达和诱导番茄红素合成。结果显示,仅T7::crtI-LeGGPS2-LePSY1三价基因共表达时才能合成番茄红素,且将种子液以1∶50接种于含3%蔗糖的LB培养基(pH 6.8)中,于37℃摇8 h左右的对数生长后期加IPTG至80μmol/L,30℃诱导表达5 h的发酵条件下,获得2.124 mg/g DCW的番茄红素。该结果既验证了原核化的番茄LeGGPS2和LePSY1基因及与crtI基因协同作用的功能,又为在番茄质体中建立独立的番茄红素合成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池蝶蚌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免疫应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DNA文库筛查及同源片段克隆拼接技术,克隆了池蝶蚌组织蛋白酶L(Hs-CtsL)cDNA基因全长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JN604558)。其cDNA全长1152 bp,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长1 bp,3′-UTR长149 bp包括1个多聚腺苷信号AATAAA和Poly(A)尾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为1002 bp,编码3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其分子量约37.7 kD,理论等电点为7.16,包含信号肽、前体域和成熟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Hs-CtsL同无脊椎动物组织蛋白酶L聚为一支,且同三角帆蚌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褶纹冠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池蝶蚌组织蛋白酶L在肠、鳃、性腺、外套膜、斧足、闭壳肌、血细胞、肝胰腺、肾和心脏均有表达,其中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应激实验表明,经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Hs-CtsL在血细胞、鳃、肝胰腺和外套膜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其中在肝胰腺中刺激后6h表达量到达峰值,在血细胞、鳃和外套膜中的表达模式近似,表现为一个波动变化,在4h、12h和48h被上调。结果暗示着Hs-CtsL除参与了池蝶蚌血细胞的先天性免疫防御以外,还参与了其消化腺免疫器官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993.
采用BglⅡ酶切重组表达载体pPIC9K-Bra,纯化后电击转化甲醇酵母菌GS115,构建乙醇氧化酶缺陷型表达菌株GS115-pPIC9K-Bra,筛选鉴定后,以0.5%的甲醇进行诱导,表达的目的蛋白约占上清总蛋白的95%,纯度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甜度.成功构建了乙醇氧化酶缺陷型的甲醇酵母表达菌株,为深入研究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通过PCR扩增家蚕二分浓核病毒(Bombyx mori bidensovirus,BmBDV)VD1-ORF4基因序列中的两个DNA片段,将测序正确的两个目的片段分别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通过不同浓度的IPTG对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对诱导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截短多肽都获得了表达,其N-端融合有6个组氨酸.将割胶纯化的蛋白多肽与佐剂充分研磨,以研磨后的匀浆液对昆明小鼠进行皮下多点注射.获得的抗血清分别对原核诱导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在特定的位置都能杂交到一条特异的蛋白带,表明制备的两个多抗能为深入研究VD1-ORF4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以盐诱导后的大豆根为材料,提取总RNA,RT-PCR得到GmOLPa目的片段。对其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GH64-TLP-SF同源超家族中的PR-5蛋白,第25-244位氨基酸是其保守结构域,与番茄中的PR-5亲缘关系最为接近。构建GmOLPa基因ORF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GP,并对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SDS-PAGE证实重组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目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0 kD,最佳诱导时间为4 h,最佳IPTG诱导浓度为1.0 mmol/L。  相似文献   
996.
以成熟人胎盘组织为材料来源,克隆人BMP-4基因的全长cDNA,经过PCR扩增后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pMD18-T-BMP4克隆质粒.酶切后回收小片段与表达载体pET-22b的多克隆酶切位点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2b-BMP4,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子.重组质粒转化至感受态的Rosseta宿主菌,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从胎盘组织中成功地克隆到人BMP4基因,与NCBI中公布的序列100%相符合,原核表达载体pET22b-BMP4转化至Rosseta构建表达菌体,经IPTG诱导后电泳分析可见重组蛋白表达的条带.  相似文献   
997.
旨在构建植原体免疫主导膜蛋白Im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初步表达。以重组克隆质粒pMD18-T-Imp为模板,PCR扩增Imp基因片段。构建表达载体pET-28a(+)-Imp,转化宿主菌E.coliBL21(DE3)。筛选阳性克隆,提取重组质粒作PCR鉴定、酶切鉴定及IPTG诱导表达鉴定。PCR及双酶切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T-28a(+)-Imp构建成功。经IPTG诱导BL21(pET-28a(+)-Imp)表达约20 kD的蛋白,与预期的携带6×His-Tag的目的蛋白(19.5 kD)大小相符,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果显示,构建的表达载体pET-28a(+)-Imp在E.coliBL21(DE3)中能够达一定量表达,为进一步纯化Imp蛋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8.
采取SDS-PAGE与MALDI-TOF-MS联用的方法,对抗除草剂转Bar基因T1代甘蓝型油菜与普通栽培油菜的叶片蛋白质组进行比较性研究,获得差异蛋白质组的重要信息,并初步探讨差异蛋白的主要功能,以期找到与转Bar基因油菜抗除草剂有关的蛋白质,揭示其抗性机理.双向电泳表达图谱研究表明,Bar基因的转入使得转基因油菜中的差异蛋白表达质与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共得到16个发生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其中11个经质谱分析功能得到鉴定,这些鉴定出的蛋白质涉及多个生理过程,如能量与代谢、信号转导、代谢相关蛋白离子转运和防御应答等.  相似文献   
999.
副溶血性孤菌CqsA是一种推测的信号分子合成酶,其合成的信号分子在群体感应系统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从副溶血性弧菌ATCC 17802中克隆cqsA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22b-cqsA.测序后转化大肠杆菌B1L21进行IPTG诱导表达,使用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状况,并通过6× His-Tag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经0.6 mmol/L IPTG诱导4h,目的基因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约为49 kD,与理论值相符(437 aa).表明副溶血性弧菌群体感应蛋白CqsA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为后续寻找副溶血性孤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进一步探索副溶血性弧菌群体感应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杨曦 《生物技术通报》2012,(11):139-143
分析鲫鱼EST资源的SSR信息,为开发EST-SSR标记奠定基础.从GenBank中获得鲫鱼EST序列,然后用Sequencher 4.8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得到Uni-EST序列,再通过SciRoKo 3.4软件扫描Uni-EST序列中的SSR,最后得出EST-SSR的分布特征、频率和重复基元类型等特征.通过搜索共获得9 230条鲫鱼EST原始序列,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预处理共得到全长为3.81×106 bp的无冗余Uni-EST 7 092条.在这些序列中共搜索出597个SSR位点,分布在545条Uni-EST序列中,发生频率为8.13%,EST-SSR的平均长度为(19.34±6.23) bp,平均每Mb含156.55个SSR位点.单核苷酸重复在鲫鱼EST-SSR中占主导地位,发生频率为39.53%,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发生频率为36.68%以及三核苷酸重复的15.41%.在所有非单核苷酸重复基元中,AC基元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AG.设计出引物404对.最后得出结论鲫鱼EST中SSR出现的频率较高,并且类型较为丰富,为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重要经济性状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