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硒对NO诱导的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Fura-2显微荧光测钙技术,研究了用外源性一氧化氮(NO)供体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 )升高以及硒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GSNO作用于ECV-304细胞,短时间内即可导致其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胞外液换为无钙液或向胞外液中加入CdCl2(1 mmol/L)对GSNO引起的[Ca2+i升高无影响.提示,GSNO刺激主要引起胞内钙库释放.而且,一氧化氮清除剂血红蛋白(Hb)对这一过程有抑制作用,说明GSNO引起的胞内钙库释放由NO介导.经亚硒酸钠(1 μmol/L)处理的细胞,其NO引起的[Ca2+i升高幅度明显被抑制,说明NO的这种作用可能与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2.
含硒类球红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类球红细菌转硒培养的最佳条件 ,研究了无机硒的加入浓度、时间以及分批补料培养对菌体生长和转硒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 ,无机硒的浓度低于 1× 10 -5mol/L时 ,对类球红细菌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 ,并能将6 3.9%的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转硒的最佳时间是在接种后 12h左右 ,此时转硒效率最高。实验还表明 ,分批补料培养可以提高菌体浓度 ,可使转硒效率和绝对量增加。体内试验表明 ,用 5mL/kgbw和 10mL/kgbw剂量的含硒类球红细菌灌养小鼠 ,可以使其全血GSH Px酶活性提高 2 0 .9%和 2 5 .5 % ,使其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降低2 1.0 %和 2 3.2 %。  相似文献   
43.
44.
为探讨黄腐酸能否直接刺激软骨细胞产生活性氧以及硒能否抑制由此产生的活性氧,采用二氯荧光互双酯作为软骨细胞产生过氧化氢的探讨,用流式细胞技术定量地检测了在FA作用下软骨细胞产生的过氧化氢,并同时检测了硒存在时的过氧化氢含量。发现FA不但能够刺激软骨细胞产生过氧化氢,并与FA浓度相关,随FA浓度增大,产生过氧化氢增移,当FA浓度为100mg/L时软骨细胞产生过氧化氢达到最大,之后再增大FA浓度,过氧化  相似文献   
45.
富硒植物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硒是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微量元素。1957年施瓦茨发现,硒有抗氧化作用,并首次提出硒是人体的必需元素。同年,谷跳甘肽过氧化物酶被发现。1971年,Rotz-uch证明,硒是该酶的组成成分。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是人体生命的必需元素。近年,德国植物营养学家已将硒列于植物有益元素的行列。硒通过生物地球化学营养链:岩石一土壤和水一植物一动物和人给人和动物以影响。几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和动物的四十多种疾病与体内硒缺乏有关,典型疾病如地方性克山病、大骨节病、牲畜的白肌病。禽类的渗出性素质等,而硒制剂对这些疾病均…  相似文献   
46.
还原亚硒酸盐产生红色单质硒光合细菌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实验室保藏的光合细菌中筛选出一株对亚硒酸钠还原效率较高的菌株S3,其亚硒酸钠还原产物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及EDX(Electron-Dispersive X-ray)分析确定为红色单质硒。菌株S3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光合色素扫描结果与固氮红细菌(Rhodobacter azotoformans)的特征基本一致;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402051)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固氮红细菌同属一个类群,序列同源性为99%。根据上述结果将菌株S3鉴定为固氮红细菌。初步研究了该菌株还原亚硒酸钠的特性,首次报道固氮红细菌具有还原亚硒酸盐产生红色单质硒的能力,为今后利用微生物方法治理环境中硒污染、利用微生物方法获得活性红色单质硒以及对微生物还原亚硒酸盐产生红色单质硒的机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7.
补调连蛋白     
1986年,德国BernbardNocht热带医学研究所的Kristine等在克隆补体调节蛋白H因子的cDNA时,首次从人肝cDNA里分离了克隆CHH17/pFH1.8,其5′端序列1408bp与H因子5′端序列完全相同,并且其编码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含...  相似文献   
48.
必需微量元素硒的生物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硒酶和硒蛋白来实现的,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类具有抗氧化功能,碘甲腺原氨酸脱碘酶(DI)类在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各种组织中可能大约存在25种左右硒蛋白,但是迄...  相似文献   
49.
介绍了富硒食品中硒元素的优点,总结了富硒产品的分类、国内外富硒食品的研究现状以及硒元素的检测方法,并对富硒食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通过酸性含硒平板和摇瓶筛选出一株对低pH、高浓度硒有很好耐受性的菌株Y1,通过菌落形态特征分析和26S rDNA测序,鉴定该菌株为Pichia kudriavzevii,多抗性实验结果显示该菌是一株多重耐受性毕赤酵母。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温度、接种量、摇床转速、pH对菌株除硒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温度为25℃,接种量为12%(v/v),摇床转速为250 r/min,pH为3.0时,菌株对硒的去除率最高为58.3%。基于不同pH发酵过程中菌体生物量及富硒量的不同表现:pH 3.0时生物量最高,pH 5.0时富硒量最高,提出两阶段pH调控策略:发酵0 h~14 h将pH控制在3.0,14 h~28 h将pH控制在5.0,最终除硒率可达78.6%,分别比pH恒定在3.0及5.0条件下提高了15.4%和2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