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40篇
  4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灌水量对枸杞根茎次生木质部结构和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宁夏枸杞树为材料,通过非称重式蒸渗器进行定量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枸杞根和茎内次生木质部结构及其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枸杞根内次生木质部导管直径逐渐增加,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2);在灌水量为900 m3/hm2时导管频率最大、纤维面积所占的比例最小,同时,根次生木质部导管面积比例与导管频率的变化趋势一致,而木薄壁细胞面积比例则与灌水量呈不显著正相关(r=0.835).(2)枸杞茎内次生木质部导管直径在灌水量为900 m3/hm2时达到最大,导管频率则与灌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3);茎次生木质部内导管面积比例在灌水量为450 m3/hm2时最大,纤维面积所占的比例则与灌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4);木薄壁细胞面积比例则与灌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89).(3)枸杞根和茎内木射线频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少,且分别与灌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和r=-0.99),即根和茎内木射线的横向运输功能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弱.研究表明,宁夏枸杞根和茎内次生木质部结构和组成分子的数量随灌水量而变化,适度的灌水量(900 m3/hm2)使枸杞的根茎导管直径增加,导管频率降低,以维持枸杞体内输水系统较适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2.
133.
禹会村遗址是淮河中游地区的一处大型龙山文化时期城址,了解其农业活动有助于认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农业发展水平与社会组织形式等。本文对禹会村遗址2017年和2020年两个发掘区的49份样品进行了植硅体分析,在多个遗迹单位中发现不同浓度的水稻特征性植硅体,未发现粟遗存的证据。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农作物以水稻(Oryza sativa)为主,粟(Setaria italica)在农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低。遗址中发现的水稻植硅体以来自茎叶的扇型植硅体为主,而且不同区域水稻植硅体分布浓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禹会村遗址的水稻收割方式可能为连杆收割,将水稻带入遗址内分开完成脱粒与脱壳行为。其中城垣区水稻加工活动可能存在集中完成的现象,而生活遗迹区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此外,水稻扇型植硅体形态参数分析结果显示,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时期水稻驯化水平较低,可能存在包括粳稻在内多个水稻品种。本文揭示了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时期农业结构、农作物的加工活动及农业发展水平等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淮河中游地区龙山文化时期农业生产及与其相关的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4.
摘要 目的:探讨开窍醒神补虚通络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血液流变学和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开窍醒神补虚通络针刺治疗)和对照组(55例,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各项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FMA)]、平衡功能[前后倾斜角(F-BIA)、左右倾斜角(L-RIA)、Berg平衡量表(BBS)]、血液流变学和Notch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4周后ADL、FMA评分更高,NIHSS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4周后BBS、F-BIA、L-RIA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4周后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4周后Notch1信使核糖核酸(mRNA)、Notch2 mRNA、Jagged1 mRNA、Jagged2 mRNA更低(P<0.05)。结论:开窍醒神补虚通络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Notch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35.
农业生态学资助项目分析及今后研究方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学资助项目分析及今后研究方向初探陆仲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北京100083)1引言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生态学、农学、地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以及为理学、...  相似文献   
136.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内源性气体递质,它可在人体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中产生.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是催化NO产生的关键酶,它分为3个亚型.NO与NOS被应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等慢性创面,因其具有调控炎症及清除细菌感染的能力.临床可通过创面组织内源性释放或外源性补给来改变创面微环境中NO含量,从而发挥其最佳疗并效促进创...  相似文献   
137.
云南热带、亚热带山地灌草丛植被特点及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草丛植被在云南的热带、亚热带山地广泛分布。这一植被类型主要由热带(或起源于热带)的禾草所组成,形成一个很明显的禾草草层,其上散生少数乔、灌木。现已分出5个植被亚型,12个群系和17个群丛。5个植被亚型是:热性灌草丛、干热性灌草丛、暖热性灌草丛、暖温性灌草丛和温凉性灌草丛。其中干热性灌草丛可认为是“半热带草原”或“次生热带草原”。在长期演替中,5个灌草丛可分别向5个最后的气候顶极演替。在开发利用上,山地坡度大于20˚者可发展林业,小于20˚者可发展畜牧业及其他种植业。在已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或点)内,必须严格保护,并可开展一些重要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38.
潘庆民1,于振文2,王月福2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和水泥池栽研究了追氮时期对小麦光合作用、14C同化物运转分配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雌雄蕊原基形成)期较起身(二棱)期追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光合速率;灌浆期旗叶14C同化物向籽粒转移比例显著提高,而在营养器官的滞留比例显著降低;旗叶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亦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粒重和产量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9.
分析3种针茅草原群落初级生产力的年季动态,并利用积分回归模型探讨其对降水量季节性分配的响应,揭示水分有效性对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约3类针茅群落初级生产力年度变化的是水分,即前一年11月到当年8月的月降水量的年度变异是直接导致群落初级生产力年度变化的主要原因.降水的季节分配对于3类针茅群落初级生产力的形成有着不同的作用.前一年11月至当年4月降水对于植物群落的初级生产力具有正效应,从5月开始降水对植物初级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群落的季节降水量格局较为相近,但是大针茅群落与克氏针茅群落相比对降水的利用效率较高;贝加尔针茅群落则表现出更高效的降水利用率.由此可见,降水量月季分配及其对针茅群落影响程度的不同是造成3种针茅草原地带性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0.
历史时期贵州吴茱萸产地分布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唐宋及其之前,吴茱萸产地分布不明确;明代至清代再到民国,吴茱萸在原产地稳定的基础上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区域基本覆盖贵州全境。如此变化主要是由种植技术、药材需求与交易等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当代贵州吴茱萸的产地是历史时期吴茱萸产地分布格局的承传与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