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在5L自动发酵罐中,通过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对白色链霉菌(Strepomyces albulus)生物合成聚-ε-赖氨酸(ε-PL)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批发酵中,利用pH控制策略,ε-PL产量从0.6 g/L提高到2.4 g/L。在分批补料发酵中,采用pH控制策略,当糖浓度在10g/L以下,补加葡萄糖和硫酸铵,则菌体大量生长,ε-PL产量提高到16.81 g/L,为分批培养的27倍。  相似文献   
122.
补料分批法高密度培养凝结芽孢杆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在摇瓶条件下通过补加含有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与酵母膏的料液及不同流加方式对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TQ33菌体量和芽孢生成量的影响,确定了补料液中的葡萄糖与酵母膏比例为61(w/w),采用将葡萄糖浓度控制在3.0g/L~6.0g/L的流加方式进行高密度培养凝结芽孢杆菌.在5L自动发酵罐中进行补料分批培养,最终菌体浓度达到4.5×109cfu/mL,芽孢浓度为1.2×109cfu/mL,分别是分批培养的5.9倍和3.8倍.  相似文献   
123.
从8株固态发酵高产红曲色素菌株中筛选出一株适合于液相培养工艺的高产红曲色素菌株FL1,并对其液相培养过程特性及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的代谢调控策略进行了研究.发酵过程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红曲色素与桔霉素作为次级代谢产物,其合成与红曲霉菌生长的关系属于非生长偶联型.本文首次采用连续补料的Fed-Batch培养技术,用于红曲霉...  相似文献   
124.
从浙江舟山桃花岛近海海域分离筛选到一株高活性氨氧化细菌,命名为THD-1。菌株THD-1为革兰氏阴性,球状至椭球状,大小约为(0.5~0.8)μm×(0.7~1.3)μm;菌落呈无色透明状,针尖大小,边缘光滑;可在盐度为0~50%0的培养基中生长。16SrDNA序列比对表明,菌株THD—1与Nitrosomonas europaea ATCC25978^T的相似性为96.3%。培养液的pH值对菌体生长和氨氧化活性影响明显,当pH值降至6.0以下时,菌株的生长和氨氧化活性几乎完全被抑制,但这种抑制可通过回调pH值的方法解除;在所试的4种碱液中,碳酸氢铵调节pH值对菌体生长和氨活性改善效果最好。建立了菌株THD-1的分批补料式高密度培养方法,最终OD600可达0.214,最大活菌数可达7.5×10^8cells/mL。  相似文献   
125.
溶氧对L-苏氨酸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溶氧对L-苏氨酸发酵过程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通过摇瓶装液量试验、不同溶氧控制方式考察发酵过程中溶氧对L-苏氨酸合成的影响。采用补料分批发酵工艺发酵L-苏氨酸,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发酵液中L-苏氨酸的产量,通过10L罐补料分批发酵36h,产酸可达118.9g/L,糖酸转化率为47.6%。可以得出溶氧对L-苏氨酸生物合成有重要影响,并建立了最佳溶氧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26.
采用微波等离子(N^ ,15w,3min)溅射高山被孢霉T105,筛选到高产菌R254,该菌最高生物量29.3g/L,油脂11.5g/L,花生四烯酸4.20g/L,花生四烯酸产量是原出发菌株1.35倍。通过对突变株R245的代谢情况、继代稳定性以及脂肪酸组成分析,认为微波等离子溅射诱变育种是获得花生四烯酸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并采用补糖工艺可进一步提高其产量,花生四烯酸产量为7.43g/L,是未补糖时花生四烯酸产量的1.76倍,且为出发菌株花生四烯酸最高产量的2.40倍。  相似文献   
127.
对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pneumoniae)发酵生产1,3-丙二醇(1,3-Propanediol,1,3.PD)的补碱策略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NaOH、氨水、KOH三种溶液作为pH调节剂,优化三种pH调节剂并得到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混合碱。当采用混合碱调控发酵pH值为7.0时,1,3-丙二醇的产量达到了55dL,比无pH调控(对照)发酵过程发酵水平提高了10.6倍。  相似文献   
128.
不同补料发酵方式对发夫酵母产虾青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夫酵母的不同补料发酵方式进行了研究,期望提高发酵产率,以便对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恒pH葡萄糖-氨水流加培养,色素量和生物量均具有最大值,分别为54.3μg/ml和49.5μg/ml;其次是指数流加培养,色素量和生物量分别为49.9μg/ml和47.4mg/ml;恒pO2流加方式下色素量和生物量分别为34.04ug/ml和35.4mg/ml;恒pH葡萄糖流加方式所得的色素量和生物量最小,分别为32.3μg/ml和31.5mg/ml。不同的补料发酵方式对发夫酵母生长和色素形成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9.
以北里孢菌(Kitasatospora sp.)MY 5-36为供试菌株,对ε-聚赖氨酸分批补料发酵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建立了该菌株发酵合成ε-聚赖氨酸的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和总糖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Origin 8.1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菌体量和聚赖氨酸的产量分别为16.25和13.15 g/L,产物合成与菌体生长的关系为部分耦联型。经验证,预测值与实验值有良好的拟合性,拟合度分别为0.999、0.995和0.992,说明所构建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ε-聚赖氨酸分批补料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130.
为了提高重组毕赤酵母生产碱性果胶酶(Alkaline polygalacturonate lyase,PGL)的比速率,开发了一种新的恒细胞密度发酵策略。通过不同的甲醇流加方式,实现发酵过程细胞密度的合理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细胞密度为75 g/L的策略为最优,最终单位发酵液体积生产强度和单位菌体生产强度为6.11 U/(mL.h)和81.5 U/(g.h),分别比传统高密度发酵提高了42.1%和191.2%,最终PGL酶活为441.9 U/mL。此外,该策略还具有提高细胞活性和降低蛋白酶降解作用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