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05篇
  免费   1727篇
  国内免费   3635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424篇
  2022年   482篇
  2021年   492篇
  2020年   547篇
  2019年   542篇
  2018年   383篇
  2017年   449篇
  2016年   480篇
  2015年   572篇
  2014年   1075篇
  2013年   743篇
  2012年   965篇
  2011年   1175篇
  2010年   919篇
  2009年   1047篇
  2008年   1239篇
  2007年   911篇
  2006年   812篇
  2005年   863篇
  2004年   819篇
  2003年   695篇
  2002年   722篇
  2001年   730篇
  2000年   611篇
  1999年   539篇
  1998年   424篇
  1997年   361篇
  1996年   426篇
  1995年   383篇
  1994年   376篇
  1993年   305篇
  1992年   276篇
  1991年   228篇
  1990年   229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103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免疫性疾病、急性肺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病征的发生与补体异常激活密切相关。抗补体药物研究是新药开发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从中华眼镜蛇毒中发现并分离纯化获得新的抗补体活性蛋白质,并对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加以研究。在抗补体活性追踪的指导下,采用蛋白质层析技术对眼镜蛇毒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ALDI-TOF-MS、SDS-PAGE和葡聚糖凝胶过滤法测定目标蛋白质的纯度及分子量;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法测定其等电点;采用Edman降解法测定目标蛋白质的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目标蛋白质对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抑制活性以及可能的机制;采用MTT法和SRB法检测目标蛋白质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测定目标蛋白质对多种来源红细胞的溶血活性;采用KB平板扩散法检测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通过SP Sephadex C-25阳离子交换层析和RP-HPLC C18反相层析,从中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获得一个均一的抗补体蛋白质,将其命名为CTX-CI。还原性SDS-PAGE测得CTX-CI的表观分子量为12.7 kD,凝胶过滤法测得分子量为9.7 kD,MALDI-TOF-MS测得精确分子质量为7.0 kD;变性条件下测得CTX-CI的等电点为9-81;N-端氨基酸序列为LKCH。相关活性测定结果表明,CTX-CI能有效抑制人血清补体经典途径,其IC50为0.046 g/L,但对补体旁路途径无明显抑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CTX-CI能抑制补体经典途径C3转化酶的形成。同时,CTX-CI对肿瘤细胞株A549、K562和MCF-7细胞表现出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0.32 g/L、0.58 g/L、0.63 g/L;对豚鼠红细胞有轻微的溶血作用;能抑制枯草芽孢杆菌和藤黄微球菌的生长。综上所述,本研究从中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出一个新的抗补体蛋白质CTX-CI,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表明其属于细胞毒素,CTX-CI能明显抑制补体经典途径,其机制与抑制经典途径C3转化酶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82.
《生命科学研究》2019,(5):417-424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是细胞周期和基因转录的关键调节因子,其调控异常是促进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CDK12是一种与转录相关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可使RNA聚合酶Ⅱ碳端氨基酸(carboxy terminal domain of RNA polymeraseⅡ, RNA pol II CTD)中的丝氨酸磷酸化,并参与多种细胞生理过程,如DNA损伤反应、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m RNA剪接和转录前m RNA加工等。此外, CDK12编码基因的突变将导致多种细胞过程调控异常,基因不稳定性增加,这都可能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将重点讨论细胞中CDK12调节转录调控、RNA剪接、细胞成熟和分化、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 DDR)的机制以及其基因突变对于正常细胞的影响,旨在阐明CDK12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各类肿瘤的靶向药物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83.
为了探讨ERK1/2信号通路在他莫昔芬(tamoxifen, TAM)所致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C6和U87MG胶质瘤细胞为研究对象,经TAM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倒置显微镜和DAPI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ERK1/2磷酸化水平。最后应用ERK1/2抑制剂(PD98059)与TAM共同作用,观察其对胶质瘤细胞内ERK1/2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TAM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 TAM处理组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TAM能增加细胞内ERK1/2磷酸化水平;以PD98059阻断ERK1/2的激活,能增强TAM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TAM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和促进其细胞凋亡, 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调控TAM所致胶质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84.
目的:研究磷脂化修饰对重组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入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人心肌细胞(HCM)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运用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印迹分析磷脂化修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PC-SOD)和SOD与HCAEC、HCM的结合能力,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分析修饰前后的SOD可显著增强PC-SOD与细胞的亲和力,并可显著增强PC-SOD进入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和人心肌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985.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中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在脑血管发育及血脑屏障建成的关键时期的表达变化及其潜在下游靶分子。方法:原位观察PRMT5在小鼠不同发育时期脑血管内皮上的分布;流式分选获得原代脑血管内皮,利用real-time PCR分析Prmt5的表达;体外培养小鼠内皮细胞敲降Prmt5后,利用Western印迹、real-time PCR、ChIP等方法检测其对经典下游分子的影响。结果:PRMT5在胚胎期各时间点的脑血管内皮细胞质均有表达,小鼠出生后主要表达在脑血管内皮细胞核,在胚胎期18.5 d时表达量显著升高;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细胞系中基因敲降Prmt5后,其经典对称甲基化组蛋白产物H4R3me2s及H3R2me2s均明显下降,Bmp4表达显著上调;免疫共沉淀实验提示Bmp4启动子区域组蛋白具有H3R2me2s修饰,Prmt5基因敲降后,该组蛋白修饰显著减少。结论:脑血管发育过程中PRMT5在脑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的位置和水平均发生变化,脑血管内皮细胞中PRMT5可以调节H4R3和H3R2对称二甲基化水平,Bmp4启动子区域组蛋白具有H3R2me2s修饰,且PRMT5可以抑制Bmp4表达。  相似文献   
986.
目的探索一种从人中鼻甲分离培养嗅鞘细胞的方法并鉴定所获得的细胞。 方法通过手术获取人中鼻甲黏膜组织,随后进行两步消化并剥离黏膜上皮组织,得到体积较小的组织块,再进行组织块原代(传代)培养并加压筛选,最终得到双极或多极样细胞并对获得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上皮样细胞比例、S100β和p75阳性细胞比例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将不剥离上皮层与剥离上皮层培养的原代细胞中上皮样细胞的比例进行对比,发现上皮层组上皮样细胞比例为(92.23±3.93)%高于剥离上皮层组上皮样细胞的比例(77.63±2.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5.129,P = 0.007)。采用剥离上皮层法培养原代细胞,经过加压筛选的细胞呈现双极或多极样,符合嗅鞘细胞形态学特点。免疫荧光染色发现,S100β阳性细胞占总细胞量的(8.1±1.7)%,而p75阳性细胞占总细胞量的5%以下,达到国内外研究同等水平。 结论通过使用两步消化法和加压筛选联合的方法从人中鼻甲粘膜组织中成功获得了人中鼻甲嗅鞘细胞,相比较传统方法,细胞分离培养周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987.
为了提高樟叶越桔(Vaccinium dunalianum)悬浮培养细胞的生物量, 以樟叶越桔叶片愈伤组织为试材, 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蔗糖浓度、培养基pH值、培养基体积、初始接种量和摇床转速对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 并根据响应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进行组合试验以优化培养条件。结果显示, 以改良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 樟叶越桔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优条件为40 g·L-1蔗糖、培养基pH5.2、培养基体积45 mL、初始接种量2.64 g和摇床转速为149 r·min-1, 其细胞生物量干重为0.184 4 g, 与理论预测值0.184 5 g较为接近, 且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型。研究结果为樟叶越桔悬浮培养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调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88.
989.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885对人食管癌细胞EC109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构建LINC00885基因过表达质粒(pcDNA3.1-LINC00885)和shRNA敲低质粒(pLKO.1-LINC00885)。分别采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EC109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EC109细胞横向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EC109细胞纵向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流式实验检测LINC00885对于细胞周期的调控;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LINC00885 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MP7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通路相关蛋白(VIMENTIN、β-catenim和ZO-1)表达水平。在过表达LINC00885的EC109细胞中,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强,BMP7蛋白表达升高;而在敲低表达LINC00885的EC109细胞中,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与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BMP7蛋白表达也随之降低。另外,在过表达LINC00885的EC109细胞中,EMT通路蛋白VIMENTIN、β-catenim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Z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通过探究LINC00885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旨在验证LINC00885在食管癌中的功能,以期为临床治疗食管癌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0.
Using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with genomic DNA, high-order chromatin fibers were successfully exhibited under a light microscope through the cell cycle in barley, rice, maize and field bean. From the interphase to prophase and metaphase of mitosis, the fibers were basically similar. Each was estimated to be around 200 nm in diameter, but the strength of signals was not the same along the fiber length. Through the cell cycle a series of dynamic distribution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fibers. In the interphase, they were unraveled. At the early prophase they were arranged with parallel and mirror symmetry. During late-prophase and metaphase, the fibers were bundled and became different visible chromosomes. The parallel coiling and mirror symmetry structures were visible clearly until the metaphase. In anaphase they disappeared. During telophase, in peripheral regions of congregated chromosome group, borderlines of the chromosomes disappeared and the fibers were unraveled. This demonstrated that mitotic chromosomes are assembled and organized by parallel and adjacent coiling of the fibers and the fibers should be the highest order structure for DNA coi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