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23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床旁超声与血乳酸(LAC)联合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预测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开展补液试验,并按照试验结果的差异将其分作反应组63例和无反应组57例。对两组人员均实施床旁超声检查以及LAC水平检测,并对比相关指标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感染性休克患者床旁超声指标与LAC水平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床旁超声与LAC联合预测上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效能。结果:两组补液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均高于补液前(P<0.05),反应组补液前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IVC)、主动脉峰值流速呼吸变异率(△VpeakAO)、肱动脉最大速度变异率(△VpeakBA)高于补液后及无反应组(P<0.05)。两组补液后LAC水平均低于补液前,且反应组低于无反应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感染性休克患者LAC水平与△IVC、△VpeakAO、△VpeakBA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知:床旁超声联合LAC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床旁超声和LAC单独预测。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补液后LAC水平降低,床旁超声联合LAC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效能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目的:观察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1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1694部队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胃肠激素、血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 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胃动素(MT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胃泌素(GAS)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胃康胶囊可提高胃溃疡患者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3.
摘要 目的:探讨QRS时限值(QRS)、QT间期延长(QT)、QTc间期(QTc)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预测心源性猝死的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356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研究,设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2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QRS、QT、QTc及LVEF水平变化情况及其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QRS、Q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QT、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轻度QRS、QTc显著低于中度、重度患者,QT、LVEF水平显著高于中度、重度患者;中度患者QRS、QTc显著低于重度患者,QT、LVEF水平显著高于重度患者,差异显著(P<0.05);ROC结果显示,QRS预测心源性猝死的AUC为0.989,灵敏度△为84.59%,特异度为87.68%,截断值为115.59ms;QT预测心源性猝死的AUC为0.944,灵敏度85.12%,特异度为88.45%,截断值为21.69ms;QTc预测心源性猝死的AUC为0.984,灵敏度为86.05%,特异度为88.61%,截断值为416.39ms,LVEF预测心源性猝死的AUC为0.997,灵敏度87.15%,特异度为89.05%,截断值为45.63%,(P<0.05)。结论:QRS、QT、QTc及LVEF在心源性猝死患者中检查,可显著提高心源性猝死临床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化痰方对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糖代谢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中心医院2018年05月~2021年0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以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清热利湿化痰方治疗。评估对比组间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糖代谢、血清MCP-1、IL-1β、HMGB1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8%(47/5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08%(3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中医症候包括口苦咽干、神疲乏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等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糖代谢指标水平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有降低,且观察组MCP-1、IL-1β、HMG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8%(8/52)、9.62%(5/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化痰方对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纠正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状态,降低患者的不良中医症候程度,抑制MCP-1、IL-1β、HMGB1水平的表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究化疗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第一周期、第二周期化疗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别按照不同疗效及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结果(1)化疗后,95例患者CD3+、CD4+、CD8+细胞平均值增加,CD19+、γδT细胞平均值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化疗后,部分缓解组患者CD3+、CD8+细胞平均值增加,CD19+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情稳定组和病情进展组患者各细胞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3)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方案组化疗后患者CD3+、CD8+细胞平均值增多,CD19+细胞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和依托泊苷联合卡铂(EC)方案组化疗后患者各细胞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化疗可以调节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其中EC方案对患者细胞免疫的增强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圈养林麝(Moschusberezovskii)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检测,探讨林麝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并探索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淋巴细胞亚群的方法,为研究林麝重大疾病的病理机制及诊断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健康林麝和患呼吸道疾病林麝各5头,以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羊源CD4、CD8的流式荧光抗体能够标记林麝细胞并有效检测;患病林麝与健康林麝相比,外周血CD4~+细胞含量无差异(P 0.05),CD8~+细胞含量则显著降低(P 0.01),CD4~+/CD8~+比值显著增高(P 0.01)。结果表明,患呼吸系统炎性疾病的林麝其外周血淋巴细胞CD8~+亚群变化显著,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林麝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对“甘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7匹配马和6匹当家马进行了血像值测定与家马和斑马作了对照研究,野马的血像值一般高于家马而低于斑马,血沉比家马缓慢,测定结果可为今后野马的饲养及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紫彩血蛤鳃的组织化学和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紫彩血蛤(Nuttalliaolivacea)的鳃上皮细胞核多为椭圆形,核内染色体呈丝状;结缔组织细胞的核多为圆形,部分核内有块状Feulgen阳性颗粒,RNA在鳃丝上皮细胞最丰富,有的形成直径0.52μm的颗粒,结缔组织和鳃丝上皮细胞内均有直径0.63μm左右的PAS阳性颗粒,吞噬细胞呈极强的ANAE阳性,鳃丝上皮细胞呈较弱的阳性。ACP和AKP在吞噬细胞和外缘上皮细胞中的活性较强,其它部位较弱  相似文献   
109.
Clo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two novel splice variants of human PD-L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 cell activation is dependent upon signals deliveredthrough the antigen-specific T cell receptors and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1,2]. The B7 family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provides signals that are critical for both stimula-ting and inhibiting T cell…  相似文献   
110.
瘦素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瘦素对高脂膳食所致的高血胆固醇的调节作用。方法:喂饲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瘦素干预后测定血浆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结果:干预组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纽。结论:瘦素可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