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8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379篇
  2217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WSSV对锯缘青蟹的致病性及血清酶指标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俗称青蟹,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蟹类.近年来,浙江、福建、广东等青蟹主要养殖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青蟹病害.对浙江省养殖青蟹的发病原因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syndrome virus,WSSV)与青蟹发病存在较大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WSSV对青蟹的致病性和发病机理,作者采用白斑综合征病毒的除菌过滤液,以1:10-1:10000稀释度注射感染青蟹,结果表明1:10、1:100感染组的青蟹死亡率达100%,1:1000感染组死亡率为66.7%,1:10000感染组死亡率为38.9%.根据攻毒悬液的病毒浓度计算出WSSV对青蟹的LD50为1.19×104拷贝/只(7.93×103拷贝/g组织);取WSSV感染青蟹血淋巴进行PCR检测,攻毒死亡青蟹的WSSV检出率为100%,表明WSSV对青蟹有很强的致病力.分析病毒感染濒死蟹的血清酚氧化酶(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GPT)、符草转氨酶(GOT)等主要酶指标,发现病毒感染青蟹的PO、POD和SOD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LP、GPT和GOT的活力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用WSSV单克隆抗体对感染蟹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WSSV主要侵染青蟹的鳃、甲壳下表皮、心脏、肠、胃等组织的上皮细胞,尤其以鳃上皮细胞损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92.
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2002年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确定了“到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的目标, 并要求各国制定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 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估。本文作者根据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的5个指标, 即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植被垂直层谱的完整性、物种特有性、外来物种入侵度, 确立了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 并以全国31省(市、区)为单元, 开展了全国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 将各省(市、区)生物多样性分为四个等级。云南、四川、广西的生物多样性属“优”, 贵州、湖北、广东、湖南、重庆、福建、西藏、江西、浙江、海南、甘肃、新疆、陕西的生物多样性属“良”, 河南、安徽、山东、山西、河北、北京的生物多样性属“一般”, 吉林、内蒙古、上海、辽宁、宁夏、青海、江苏、黑龙江、天津的生物多样性为“较差”。  相似文献   
993.
本实验用小鼠血液淋巴细胞为核供体进行了核移植研究。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比重1.088)分离出小鼠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直接用作核移植供体细胞,采用胞质内注射法成功构建的重构胚经常规培养2h后,SrCl2激活处理6h,然后添加mM16培养液和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饲养层共培养。把发育至早期囊胚阶段的重构胚转移至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添加ES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对孵化出的内细胞团进行消化,然后接种培养。结果显示,小鼠血液淋巴细胞可以支持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的发育,核移植重构胚2-细胞率41.03%(128/312),桑葚胚和囊胚发育率分别为9.29%(29/312),1.92%(6/312)。重构囊胚在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分离出2个内细胞团,分离率为0.64%(2/312)。实验证实利用小鼠血液淋巴细胞进行体细胞核移植是可行的,可用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4.
995.
模拟失重时兔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讨大豆寡糖(SBOS)作为抗生素替代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饲养试验选用21日龄断奶的环江香猪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分别饲喂添加0.5%SBOS日粮和抗生素对照日粮,试验期为14 d。记录每天的采食量,分别于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称取空腹体重并采集血液,肝素抗凝离心分离血浆,测定生化参数和游离氨基酸水平。消化试验选用10头环江香猪,随机分为2组,处理同饲养试验。预试期4 d,正试期3 d,收集粪样,指示剂法测定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消化率。结果表明,与抗生素对照组相比,SBOS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变化;血浆尿素氮和血氨含量显著下降,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甘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消化率有提高趋势。提示SBOS可替代抗生素用于断奶仔猪日粮。  相似文献   
997.
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没有像很多人预想的那样很快地取得很多成果.人们主要关注的还是血液中的标志物,毕竟血液和所有的器官都联系的那么直接和紧密.有可能寻找标志物的地方不合适吗?有可能有更好的生物标志物金矿吗?稳定的内环境是高等生物的生存优势.血液更倾向稳定,而尿液是血液经过肾脏而生成,尿液完全没有稳定的必要性和机制.一个被引入到血液的变化,会被肝肾等器官利用各种机制把血中的这个变化缩小,所以尿液有可能比血液更能体现这个引入的变化.当然这也决定了影响尿液的因素会很多.除了所研究的疾病的标志物,还有很多可能的干扰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建立恒河猴和食蟹猴正常的雌激素及骨物理、微量元素指标.方法 选用恒河猴4只(雄性),平均年龄17.5岁.食蟹猴3只(雌性),平均年龄9岁.在测定骨物理指标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a,Fe,Zn,Cu等元素的浓度;同时也检测血清中雌激素(E2)碱性磷酸酶(AKP)和羟脯氨酸的浓度.结果 正常恒河猴血清E2为288.0±143.9(pmol/L)、AKP为2.28±2.71(金氏单位/ml)、羟脯氨酸为10.45±2.60(ug/ml),Ca、Fe、Zn、Cu分别为5.01±1.20(g/g)、18.54±22.30(mg/g)、25.0±17.15(mg/g)、9.38±8.66(mg/g);食蟹猴血清E2为424.33±190.45(pmol/L)、AKP为9.45±2.76(金氏单位/ml)、羟脯氨酸为 16.91±3.00 (ug/ml),Ca、Fe、Zn、Cu分别为8.31±4.13(g/g)、24.32±17.20(mg/g)、50.97±33.63(mg/g)、24.31±17.40(mg/g).结论 恒河猴和食蟹猴的正常雌激素及骨物理、微量元素指标的建立,将为采用猕猴作为动物模型探讨骨质疏松的病因、发病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孔海龙  吕敏  祝树德 《昆虫知识》2012,49(6):1572-1576
为了阐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幼虫密度对其抗病能力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3℃±1℃,相对湿度75%)对不同幼虫密度(1、2、5、10、15头/皿(直径为12cm))饲养的斜纹夜蛾幼虫抵抗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的能力及其免疫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虫密度对斜纹夜蛾幼虫接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存活率、存活时间及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影响显著。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接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后幼虫的存活率降低,存活时间缩短。当幼虫密度达到15头/皿时,幼虫存活率显著低于其它幼虫密度。不同幼虫密度幼虫的存活时间以1头/皿的最高,15头/皿的最低,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幼虫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当幼虫密度达到5头/皿时,幼虫酚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1头/皿的。另外,幼虫溶菌酶活性和血细胞总数受幼虫密度影响不显著。不同密度幼虫抗病性的变化与其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所以斜纹夜蛾幼虫抗病能力的降低可能与幼虫酚氧化酶活性的下降有关。因此,幼虫密度是影响斜纹夜蛾幼虫抗病性变化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辅助化疗对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肿瘤标志物以及复发转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间收治的78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大肠癌并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及耐受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辅助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14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KPS)评分、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复发转移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组治疗后的对比分析显示,观察组结果更显著提高KPS评分(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和复发转移指标水平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标志物CEA、CA-199、NSE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F-β1和VEGF阳性率均降低,Smad4阳性率升高,观察组患者各指标降低或升高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辅助用于大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中,与常规的化疗方式比较,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降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是临床值得采用的辅助化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