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2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508篇
  267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用马来酰亚胺自旋标记研究库存血红细胞膜蛋白质构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种马来酰亚胺自旋标记物—马来酰亚胺Ⅰ和马来酰亚胺Ⅴ研究了红细胞膜蛋白质构象及巯基结合位点性质在ACD-B方库存血保存期间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35天的血液保存期间,马来酰亚胺Ⅰ所标记红细胞膜的S/w值很快下降到一低水平,而马来酰亚胺Ⅴ所标记红细胞膜的旋转相关时间则呈现迅速下降后缓慢升高的双相性变化。作者结合膜蛋白构象及其周围微观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2.
 在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内利用植物蒸腾耗水量观测场,研究了两种优势旱生植物沙木蓼(Atraphaxis frutescens)和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叶片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淀粉和N、P、K含量等对不同地下水深度(1~3.4 m)的响应。结果表明:1) 1.4 m、2.4 m和3.4 m 3种不同的地下水深度处理,产生了3种差异显著的土壤水分梯度;2) 地下水深度的变化导致了这两种旱生植物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等的显著变化(p<0.01);3) 地下水深度的增加引起了两种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和淀粉含量的降低;4) 地下水深度的增加引起了两种植物叶片中N、P、K含量的降低;5) 不同的地下水深度引起沙枣和沙木蓼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N、P、K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增加或减少的程度不同。沙枣是非豆科固氮植物,两者的差异是否与固氮作用相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3.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发酵实验测试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还原糖含量、PH值及溶氧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发酵实验过程的参数设计和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连续血液净化患儿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及单核细胞TLR2rMnX、TLR4rMnX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接受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86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普通肝素抗凝治疗,研究组予以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分别比较两组的28 d死亡率、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单核细胞TLR2rMnX、TLR4rMnX表达水平、治疗过程中滤器与管路凝血程度、使用寿命以及穿刺部位出血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28d死亡率(2.33%)比对照组(9.30%)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9,P=0.357)。治疗后研究组APTT(31.61±1.26)s、FIB水平(6.61±1.80)g/L较对照组的(27.92±1.44)s、(5.58±1.72)g/L明显更高(t=12.646、2.713,P=0.000、0.008)。研究组治疗过程中滤器与管路凝血程度0级人数占比(93.02%)相比对照组(76.74%)较高,而Ⅱ级人数占比(0.00%)相比对照组(9.30%)较低(x2=4.440、4.195,P=0.035,0.041)。研究组穿刺部位出血等级为0级人数占比(93.02%)高于对照组(74.42%),而Ⅱ级人数占比(0.00%)低于对照组(9.30%)(x2=5.460,4.195;P=0.019,0.041)。研究组管路、滤器使用寿命(18.73±7.74)h、(20.84±8.01)h相比对照组的(14.57±6.88)h、(16.20±7.15)h均较长(t=2.634、2.834,P=0.010,0.006)。治疗后研究组单核细胞TLR2rMnX、TLR4rMnX表达水平为(4.72±1.39)、(3.22±0.82),均低于对照组的(8.30±1.44)、(5.11±0.94)(t=11.729、9.936,P=0.000、0.000)。结论:阿加曲班抗凝应用于连续血液净化患儿中的疗效相比普通肝素抗凝更佳,且有利于改善凝血功能和单核细胞TLR2rMnX、TLR4rMnX表达水平,能够降低滤器或管路凝血发生风险,同时有效降低穿刺部位出血风险,增加管路、滤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5.
以东方百合‘索邦’和‘西伯利亚’鳞片为外植体得到的一代试管小鳞茎为试材,研究0℃冷藏不同时间对试管鳞茎生理指标变化,以及试管鳞茎解除休眠和移栽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藏0--28dN,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试管鳞茎出苗率逐渐增加,冷藏处理28d达到最高,之后逐渐降低。冷藏期间,试管鳞茎中淀粉含量持续降低,而可溶性总糖和还原性糖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冷藏处理28d的含量最高。同时,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IAA和ZR含量逐渐升高,ABA含量逐渐下降,而GA。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也在冷藏处理28dN-含量达到峰值。另外,采用隶属函数值对低温处理的试管苗栽培1年后所收获种球的数量、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均以低温处理28d时达到最大值。由此得出,0℃低温处理试管小鳞茎28d为解除休眠及促进生长发育的最适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26.
?????? 目的 人因工程学是考虑人—机—环境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门学科,希望血液净化科室在设计时引入人因工程学理念,达到改善诊治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方法 考虑三者需求平衡,通过改造设备、合理布局管道、设计透析单元、引入信息系统等手段达到预期效果。结果 医护和病患对科室环境的满意度较过往高。 结论 考虑人因工程因素可以在科室环境设计中最大程度达到功能和美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7.
对采自江西省袁河的68尾花个体繁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长在11.0~28.5cm、体重在27.3~418g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540~47477.06粒,相对体长繁殖力(FL)和相对体重繁殖力(FW)分别为31.40~1683.96粒/cm、5.82~249.17粒/g,F、FL与年龄、体长、体重、体长×体重、净体重、卵巢重和成熟系数显著相关,FW与卵巢重和成熟系数显著相关;个体绝对生殖力与各指标逐步回归方程为:F=20062.53+604.307Wg+244.982W-1365.731L-134.223W0-4183.265K(R2=0.935,n=68),经卵径分布频数图初步推断,袁河花为一次产卵鱼。  相似文献   
128.
本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了四大种植主产区(安徽、江苏、福建、贵州)的栽培品及河南的野生品,共13个批次太子参甲醇提取物,获得不同产地太子参栽培品的FTIR指纹图谱,并对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的计算,同时结合(共有峰率,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太子参的FTIR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建立的太子参FTIR指纹图谱能够区分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差异,双指标序列分析法能够为产区间和产区内太子参品质差异提供参考,两种分析方法结合可为该药材的质量分析、评价与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比较原代宁乡花猪与其第一代仔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常规方法测定宁乡花猪F0代16头,F1代16头血液18项生理指标和13项生化指标。结果F0代与F1代部分血液生理指标如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积压(HCT)等13项有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如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球蛋白(ALB/GLB),葡萄糖(GLU),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代宁乡花猪之间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得到的数据可以为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相应的基础生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0.
PEG10基因是由反转座子衍生而来的遗传印记基因,研究表明,PEG10是肝细胞癌(HCC)发生的重要促进作用之一,在绝大多数肝癌中特异性高表达,具有作为更有效的肝癌诊断标志物和基因治疗新靶点的潜力。本文概述PEG10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及其作用与肝癌的机制,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肝癌的标志物诊断和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