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cDNA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RT-PCR的方法,从广西产中华眼镜蛇总RNA中克隆到3个新的神经毒素cDNA序列,命名为NL1、NL2和NL3。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序列与台湾眼镜蛇神经毒素cobrotoxin的同源性分别为77%、72%和98%,均具有维持cobrotoxin结构与功能必需的残基Tyr^25、Lys^27、Trp^29、Arg^33和Lys^47。NL3克隆于pET28b+表达载体内,转化至BL21(DE3)中  相似文献   
72.
A型肉毒神经毒素的轻链(BoNT/A LC)是一种锌依赖性的金属内肽酶.通过X射线分析其结构并结合一些文献报道表明,轻链上的Arg362和Tyr365直接参与了酶的催化作用,而Glu350则处于其活性位点的中心位置.采用定点突变技术,对编码这3个关键性的氨基酸位点的碱基进行突变(Arg362Ala、Tyr365Phe、Glu350Ala),获得了BoNT/A LC突变体.突变体蛋白与BoNT/A的底物蛋白SNAP-25进行切割反应,结果表明,未经突变的BoNT/A轻链蛋白能够特异性地识别SNAP-25蛋白上的Q197-R198位点,而突变体蛋白则完全无法识别该位点,不具有金属内肽酶活性,成功地去除了肉毒神经毒素的毒力,为下一步的全长肉毒神经毒素重组疫苗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记述中蝎蛉科Mesopanorpodidae Tillyard,19181新种,宽形中蝎蛉Mesopanorpodes latus sp.nov.。化石标本采自于陕西铜川中三叠世铜川组下段上部的灰绿色泥岩和页岩。新种属于陕西昆虫群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属陕西动物群、陕西生物群的一个类别)。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相似文献   
74.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蝎尾蕉科代表植物金嘴蝎尾蕉(Heliconia rostrata Ruiz&Pavon)的花部维管束系统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心皮背束在延长部的基部分裂为内外2分支,内方分支与胎座维管束汇合后进入花柱,远轴面2枚外方分支在延长部的顶部分裂为2~4束进入远轴面2枚外轮雄蕊,而近轴面1枚外方分支则进入退化结构成为其中脉;隔膜束在延长部顶部亦分裂为3~5束,最终分别进入3枚内轮雄蕊;子房壁其它维管束最终进入花被片。本研究认为金嘴蝎尾蕉花部花瓣状退化结构与另外2枚外轮雄蕊具有完全相同的维管束系统来源,应属于雄蕊成员,且支持Kress关于蝎尾蕉科是姜群的姊妹群,区别于芭蕉群其它3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75.
长翅目昆虫在地史纪录上可以追溯到早二叠纪,是全变态昆虫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截至目前,29篇关于中国长翅目昆虫化石分类的论著发表,共描述我国长翅目昆虫化石11科28属51种,这些化石分布于从三叠纪到白垩纪的不同地层中.本文通过图表提供了我国已发现的长翅目化石名录并介绍了其分布和年代,回顾了我国长翅目昆虫化石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一些分类存在的问题,简要慨述了长翅目中一些科的起源与演化以及长翅目与其它全变态昆虫的关系.我国长翅目化石种类丰富,但在基础分类、系统演化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因而许多工作甚至最基础的分类工作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76.
内蒙古道虎沟中侏罗世小蝎蛉科(昆虫纲,长翅目)昆虫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小蝎蛉科化石1新属2新种:多脉原始小蝎蛉Protochoristella polyneura gen.et sp.nov.,美丽原始小蝎蛉P.formosa gen.et sp.nov..简要讨论了小蝎蛉科的起源与演化.所有化石标本均采于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中侏罗世九龙山组地层,模式标本现保存于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77.
中国宠物商店出售的2种越南异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生  杨啸风 《蛛形学报》2007,16(2):92-103
本文研究了中国宠物商店出售的产自越南南部的2种异蝎,其中1种鉴定为彼得异蝎Heterometrus petersii(Thorell,1876),另外1种系新种,命名为梁氏异蝎Heterometrus liangisp.nov.  相似文献   
78.
从敬钊缨毛蛛(Chilobrachys jingzhao)粗毒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一种新的多肽神经毒素,命名为敬钊缨毛蛛毒素-Ⅷ(jingzhaotoxin-Ⅷ,JZTX-Ⅷ).经MALDI-TOF分析表明该多肽分子质量为4 329.37 Da,结合氨基酸序列分析和RACE的cDNA快速扩增法得到了敬钊缨毛蛛毒素-Ⅷ的氨基酸序列和全长cDNA,序列为LFECSFSCDIKKNGKPCKGSGEKKCSGGWRCKMNFCVKV-COOH,其中6个半胱氨酸形成3对二硫键.敬钊缨毛蛛毒素-Ⅷ能阻断小鼠膈神经-膈肌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经初步膜片钳实验分析,表明该多肽是一种钙离子通道抑制剂.  相似文献   
79.
淡水藻类产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淡水藻类的许多种属都可产生毒素,如微囊藻属(Microcystis)、节球藻属(Nodularia)、鱼腥藻属(Anabaena)等。藻类毒素可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引起人类或动物的健康问题。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试就国内外近年来对藻类毒素的毒理、性质、结构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0.
描述了采于中国西藏等蝎属1新种——西藏等蝎,Isometrus(Reddyanus) tibetanus sp.nov.。为了比较,根据原始模式标本和保存在法国自然博物馆的系列标本,重新描述了原始描述于印度和尚分布于尼泊尔的阿萨姆等蝎Isometrus(Reddyanus) assamensis Oates,1888。西藏等蝎,新种Isometrus(Reddyanus) tibetanus sp.nov.(图1~13,27~31,33)正模♂,中国西藏车苏(Chesu),1970年9月,Lingberg采(现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体长42·70mm。根据一般形态,新种近似于原始描述产于印度和尚分布于尼泊尔的阿萨姆等蝎Isometrus(Reddyanus) assamensis Oates,1888(图14~26,32,33),但如下特征不同于后者:1)身体颜色更浅,呈浅黄色到浅红黄色,具不明显或荒废的斑点,而阿萨姆等蝎I.(R.)assamensis相反,其身体和附肢具褐色斑点,且背甲和中体背板主要为浅褐色,2)后体节的脊和背脊的后顶颗粒较弱,3)背甲和中体背板的颗粒稀少或荒废。词源:新种的种名以模式标本的产地而拟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