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9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2263篇
  9217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8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积累机制和化学稳定性研究较少。为探明次生林演替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其化学组成稳定性的影响,选取黄土高原次生白桦林(演替初期),山杨辽东栎混交林(演替中期)和辽东栎林(演替后期)为研究对象,分析演替过程中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RI)测定活性(AC)和非活性(IC)有机碳化学组成,以(IC/AC)作为有机碳化学组成稳定性指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各群落间差异显著(P<0.05),以演替后期的中等粒径团聚体为最高(37.63 g/kg)。土壤团聚体AC中多糖体有机碳含量最高(55.87%),而IC中芳香族有机碳含量最高(94.45%),演替过程中IC与AC总体变化趋势均呈现先降后增。IC/AC随着演替的进行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演替后期微团聚体有机碳化学组成稳定性最强达到了3.95。微团聚体含量(WM)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一起,显著促进了团聚体有机碳化学组成稳定性(P<0.05)。综上,次生林演替有利于促进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积累以及有机碳化学稳定,其中微团聚体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2.
树木视觉形态性状是城市绿地微景观美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树木视觉形态性状的变化与其周围邻体木的竞争作用息息相关,但邻体竞争对树木视觉性状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研究于2022年8-10月对北京市城市公园中常见的针叶树种白皮松、侧柏、油松、圆柏展开调查,从树冠形态、干冠协调、树干形态3个方面构建了9个树木视觉形态性状指标,采用3个不同的竞争指标分析邻体竞争对针叶树种视觉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叶树的树冠形态对邻体竞争的响应比较敏感,竞争中的白皮松、侧柏、油松、圆柏偏冠指数与孤立木相比分别提高了16.95%、28.95%、22.76%、17.67%;树冠缺失率分别提高了3.92%、6.09%、4.87%、4.95%。与孤立木相比,部分针叶树种高径比、分枝角变异度在多侧竞争环境中显著提高,而树冠舒展度则显著降低。邻体竞争强度越大,针叶树树冠的偏移与缺失程度越大。当针叶树受到强烈的侧方竞争时,对象木树冠和树干的径向生长显著受阻,表现为树冠舒展度大幅度下降、高径比显著提高,使树冠向细高方向发展。当针叶树上方的生长空间被占据时,其轴向生长同样受到严重阻碍,树木的冠径比和高径比维持较稳定状态。总体而言,四种针叶树种在视觉形态上对竞争胁迫的响应具有一定差异性,其中油松最为敏感,圆柏次之。综上,在城市森林微景观中,邻体竞争会导致针叶树种的树冠及树形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综合资源竞争的影响,与其周围潜在生长空间的大小及对称性有关。在城市森林景观营建时,建议将针叶树栽植在对称的竞争环境中,但是其邻体木不宜过高,通过四周邻体木的适度竞争,能够促进针叶树的轴向生长,同时降低树冠偏移或变形的风险,提高其视觉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73.
74.
常用的冷冻保护剂对于弱精症精子冻融效果欠佳,本实验通过在人精子冷冻保护液中添加淫羊藿多糖(EPS),研究其对冻融过程中精子活力及精子功能的影响.选择弱精症精液15例,液化后的精液样本分别与甘油-卵黄-柠檬酸盐(GEYC)冷冻保护液或含有EPS冷冻保护液混匀冷冻.检测其精子的活力、存活率以及精子形态、丙二醛(MDA)以及...  相似文献   
75.
不同熟化措施对黑土母质发育的新成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8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土壤团聚体分组和闭蓄态微团聚体分离技术,将土壤有机质分为总粗颗粒有机质(活性碳库)、总细颗粒有机质(慢性碳库)和总粉黏粒(惰性碳库) 3个组分,探讨不同熟化措施对黑土母质发育而成的新成土壤总有机碳库及不同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为黑土严重侵蚀地区母质表露后土壤肥力的快速恢复提供依据。试验设置自然恢复(NatF)、苜蓿种植(Alfa)、无肥(F0C0)、化肥(F1C0)、低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F1C1)、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F1C2)等6个熟化处理。结果表明:黑土母质经过8年不同熟化处理后,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组分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提高;与NatF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F1C2和F1C1)对土壤总有机碳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增幅分别为60.7%和41.2%;Alfa其次,增幅18. 2%; F0C0或F1C0处理土壤总有机碳与NatF间无显著差异; F1C2和F1C1处理土壤3个组分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熟化处理,与F1C1相比,F1C2处理对各组分有机碳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与NatF相比,Alfa处理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主要表现为粉黏粒结合有机碳的增加; F1C0和F0C...  相似文献   
76.
环腺苷酸在灰盖鬼伞子实体发育中的效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龙新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2):125-128
通过测试cAMP,子实体浸提液对灰盖鬼伞(Coprinus cinereus)双核体菌丝的子实体诱导测试研究及通过用腺苷分别抑制cAMP在子实体发育各阶段的合成,对cAMP在灰盖克伞子实体发育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AMP及子实体浸提液对灰盖鬼伞双核体菌丝的子实体形成并无诱导信号作用,阻止cAMP的合成延缓了子实体原基的发生,菌盖的形成,担孢子梗的形成,也延缓了质配和担孢子的发生,但菌柄的延长,子实体的成熟,担孢子的着色与释放则不受cAMP合成受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生物钟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控系统,存在于哺乳动物大部分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中,通过调节生物钟控制基因的节律性表达维持机体以接近24 h为周期的各种行为及生理功能变化。哺乳动物中枢生物钟下丘脑视交叉上核通过神经与体液途径协调同步外周生物钟,肝脏、胰腺、骨骼肌、脂肪组织中参与葡萄糖代谢的众多环节都受到中枢与外周生物钟的调控,如激素信号转导、限速酶基因表达以及营养信号传递等,其中生物钟对肝糖原代谢的调控是生物钟调控葡萄糖稳态的重要环节。基因突变、作息和饮食不规律引起的生物节律紊乱常诱发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肝糖原含量下降、糖耐量受损等异常表型。该文主要综述了生物钟在肝糖原代谢与葡萄糖稳态调控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肝脏生物钟调控肝糖原代谢的分子机制,并探讨了轮班工作、时差因素引发的昼夜节律紊乱对人体葡萄糖稳态的影响,以期为糖代谢障碍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8.
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内含细胞来源的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在细胞间通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有效转运mRNA、microRNA及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促进血管生成、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自噬水平、抑制细胞凋亡和焦亡等重要生物学功能,其在改善神经系统疾病预后方面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靶向修饰的外泌体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的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桃儿七种子诱导的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了外源激素对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建立了桃儿七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芽诱导阶段,采用3.0 mg·L-1 6-BA+0.5 mg·L-1 GA3激素组合,出芽率最高可达85-71%,缩短出芽时间30~40 d,在添加3.0 mg·L-1 6-BA+0.2 mg·L-1 IAA的MS培养基上利于增殖,增殖速度快,增殖系数1.63。以WPM+1.5 mg·L-1 IAA+0.5 mg·L-1 NAA的培养基培养30 d 后,生根率可达60.1%。  相似文献   
80.
α-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一种多效性的细胞因子,能高效地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但是由于其对全身有毒副作用,这使T N F-α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提高T N F-α的抗肿瘤活性,降低毒副作用以及开发具有肿瘤靶向性的融合蛋白是将其应用于临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