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6篇
  79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01.
屈蕾蕾、彭贤锦、尹长民2010年记述的中国豹蛛1新种一双齿豹蛛Pardosa bidentata Qu.Peng&Yin,2010(Oriental Insect 44: 388, figs.1, 7)经Norman I.Platnick博士确认为Pardosa bidentata Franganillo,1936(Estudios de“Belen.”1936:76,fig.35)的异物同名。现将屈蕾蕾、彭贤锦、尹长民2010年命名的双齿豹蛛Pardesa bidentata Qu,Peng&Yin,2010重新命名为拟柴氏豹蛛,新名Pardosa pseudochapini Peng,nom.nov。  相似文献   
102.
猫卷叶蛛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卷叶蛛广泛分布于农田、茶园和果园。在湖北一年三个完整世代。蜕皮4次,5个龄期。全代历期约55天(35°C)到115天(20°C)。一生产卵袋一般10—15个,最多26个。每卵袋内含卵10粒左右,最多达26粒。一生总产卵量150—200粒,最多可达300粒.雌蛛寿命一般约40天。捕食双翅目昆虫有利于幼蛛的发育。11月下旬以成蛛和幼蛛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  相似文献   
103.
重组虎纹捕鸟蛛毒素Ⅰ在巴氏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纹捕鸟蛛毒素Ⅰ是从虎纹捕鸟蛛粗毒中分离纯化,具有镇痛活性的肽类神经毒素。对巴氏毕赤酵母生产的重组HWTX-Ⅰ进行多步纯化,首先将分泌到培养上清的rHWTX-Ⅰ进行90%饱和度的(NH42SO4沉淀,再用截留分子量3kD的滤膜脱盐,再用CM阳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最后用C18反相层析脱盐纯化,真空干燥后得到的rHWTX-Ⅰ经Tricine SDS-PAGE,质谱鉴定,氨基酸组成分析,N-端序列测定及活性鉴定,证明已获得高纯度的重组HWTX-Ⅰ,摇瓶表达量约为80mg/L,约占总分泌量的23.6%,并对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HWTX-I的规模化生产及临床应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04.
茎高17~50 cm,被毡毛,常在近顶端着叶,下部具残存的叶基。叶对生,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稀卵形,长4.5~29 mm,宽2.5~10cm,顶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具锯齿,上面密被白色小糙伏毛和脱落的蛛丝状毛,下面密被灰褐色毡毛,侧脉每边11~14  相似文献   
105.
虎纹捕鸟蛛毒素HWTX-Ⅱ是从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的毒液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杀虫肽。应用2D-NMR技术研究该毒素分子的溶液结构特点,通过分析水及重水DQF-COSY、COSY、TOCSY和NOESY等^1H-NMR谱,识别出HWTX-Ⅱ全部37个氨基酸残基自旋体系;通过NOESY谱中的dαN、dαδ、dβN和dNN联系完成了序列专一的谱峰归属,确认了所有主链质子和除了Lys侧链εNH2质子外的所有侧链质子的化学位移,为完全解析HWTX-Ⅱ的溶液三维象奠定了基础,并且通过核磁数据分析,确定HWTX-Ⅱ的二级结构特点是含有较多的伸展构象,尤其是C端有一个典型的双股反平行的β折叠(Trp27-Cys29和Cys34-Lys36),分子中缺乏螺旋结构,这些二级结构特点与已探明结构的其他蜘蛛毒素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6.
记述了采自贵州洞穴和云南西双版纳雨林的愈螯蛛科安拉蛛属2新种,盘县安拉蛛Anapistula panensis sp.nov.和郑氏安拉蛛Anapistula zheng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ZCAS).盘县安拉蛛,新种Anapistula panensis sp.nov.(图1~5)新种与A.bifurcate Harvey,1998相似.它们的区别为:前者触肢引导器呈不对称分叉,后者为对称分叉;前者跗舟具2根长背刺,后者缺失;前者生殖板中管成“Y”形,后者为“T”形;前者生殖板后缘直,后者呈弧形.正模♂,产自中国贵州省盘县珠东乡十里坪村神仙洞(25°37′N,104°45′E;海拔1 687 m),2007年3月15日.副模:1 ♂,50♀♀,采集信息同正模,刘杰、林玉成采.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模式产地地名;形容词.郑氏安拉蛛,新种Anapistula zhengi sp.nov.(图6~ 10)新种与A.secreta Gertsch,1941相似.它们区别为:前者跗舟具2根明显的长背刺,后者仅1根;前者触肢引导器呈三分叉,后者为二分叉;前者生殖板中管宽且短,后者窄且长;前者纳精囊较小,后者稍大.正模♂,产自中国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雨林冠层(21°56′N,101°17′E;海拔876m),2006-09-19~ 2007-03-15.副模:48♂♂,156♀♀,采集信息同正模,郑国采.词源:新种种名源自采集人沈阳师范大学郑国博士的名字;词性为名词性同位语.  相似文献   
107.
拟水狼蛛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运用田间观察与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蛛蛛优势种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拟水狼蛛在重庆地区1a发生3-4代,第4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或幼蛛越冬;5月初即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在水稻生育期间出现3次卵高峰、2次种群密度高峰;在田间具掘土作穴习性,室内发现4龄后的幼蛛在袋状网内蜕皮、交配期和携卵期有结袋状网或幕状网的习性;属游猎型蜘蛛,可步行、跳跃在植株、水面、陆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粘虫、螟虫等多种稻虫,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受惊时,能入水中潜行和潜伏。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可产卵3-6次,卵囊含卵量25-130粒,平均75粒。平均孵化率90.5%。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的背部,3-5d后离开雌蛛分散捕食。幼蛛一般蜕皮7-8次,出卵囊前已蜕皮至少1次。拟水狼蛛的产卵前期2-6d,平均3d;卵期9-15d,平均11.4d;幼蛛期57-133d,平均81.6d;成蛛期128-186d,平均140d左右,雌蛛较雄蛛长24-51d,平均39.6d。性比除第1代外的各代均为雌多于雄蛛。论文详细记载了拟水狼蛛求偶与交配行为过程、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及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亚成蛛及性成熟。幼蛛出卵囊后至性成熟的成活率为21.4%-56.3%,平均达35.0%。室内饲养发现在一定湿度条件下,不提供食物成蛛可存活28-57d,平均42.7d。  相似文献   
108.
盲蛛血细胞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显微镜与相差显微镜相结合技术,对蛛形纲Arachnida广腰亚纲Latigastra、盲蛛目Opilioes、长奇盲蛛科Phalangiidae的盲蛛Opilio sp.血细胞进行分类,它有原血细胞浆细胞、颗粒细胞、类绛色细胞、小球细胞、类球形 细胞和足细胞等7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9.
机敏异漏斗蛛Allagelena difficilis是我国常见蜘蛛,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害虫控制中起重要作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观察,弄清机敏异漏斗蛛的生活史及各龄虫态特征。机敏异漏斗蛛一年1代,蜕6次皮,以成蛛、卵和1龄幼蛛越冬,翌年4月上旬在蛛网上可以见到活动的2龄幼蛛,8月中旬发育为成蛛,由卵到成蛛平均历时265 d。卵椭球形,黄色;1-3龄幼蛛体光亮,枣红或红褐色;3龄幼蛛腹部背面隐约可见四对八字形灰白斑纹;4-6龄幼蛛体表光泽不明显,八字形灰白斑纹明显;6龄雄蛛触肢开始膨大而透明,雄性成蛛触肢膨大且色深。各龄虫态步足足式均为:ⅣⅠⅡⅢ。  相似文献   
110.
用芴甲氧羰基 (Fmoc)固相多肽合成的方法在自制自动蛋白质化学工作站上合成了用酪氨酸 (Y)替代虎纹捕鸟蛛毒素 - (HWTX- )第一位丙氨酸 (A1 )的突变体 A1 Y- HWTX- .合成的突变体用 Edman降解和电喷雾质谱法进行鉴定 .活性分析结果证明 ,合成的 A1 Y- HWTX- 在含有谷胱甘肽的缓冲体系中氧化折叠后显示出与天然 HWTX- 完全相同的生物学活性 ,提示 Y替代 HWTX- 的 A1后并不明显影响 HWTX- 的活性部位和空间构象 ;A1与 HWTX- 生物学活性无关 .此外 ,将 Y引入 HWTX- 分子有助于利用碘标记方法研究 HWTX- 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