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6篇
  免费   1536篇
  国内免费   5475篇
  18897篇
  2024年   212篇
  2023年   599篇
  2022年   661篇
  2021年   730篇
  2020年   597篇
  2019年   584篇
  2018年   462篇
  2017年   537篇
  2016年   482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877篇
  2013年   730篇
  2012年   832篇
  2011年   968篇
  2010年   884篇
  2009年   952篇
  2008年   1109篇
  2007年   892篇
  2006年   820篇
  2005年   806篇
  2004年   773篇
  2003年   519篇
  2002年   356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98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117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双歧杆菌与儿童腹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以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据WHO不完全统计,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45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病。由此可见。腹泻病不仅是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原因.也是威胁儿童生命的主要因素。儿童腹泻病病因十分复杂,诸如社会、环境因素。个体因素.饮食与感染等。但近20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正常菌群.尤其是双歧杆菌与腹泻的关系密切。双歧杆菌等正常菌群与机体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机体为双歧杆菌提供定植的条件。双歧杆菌又为机体防治疾病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笔者就肠道双歧杆菌与儿童腹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2.
103.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在研究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雨  石建党  朱彦  张琚 《遗传》2005,27(5):801-807
在后基因组时代,DNA-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重要领域。与其他方法相比,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是一种在体内研究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理想的方法。近年来这种方法与DNA芯片和分子克隆技术相结合,可用于高通量的筛选已知蛋白因子的未知DNA靶点和研究反式作用因子在整个基因组上的分布情况,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调控网络。总结了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的方法,特别介绍了使用这些方法取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4.
安徽石台奥陶纪弗洛期-大坪期牙形刺多样性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安徽石台栗阳柳树亭下、中奥陶统紫台组牙形刺的系统研究,对该地区早奥陶世弗洛期一中奥陶世大坪期牙形刺多样性演变作了初步分析,发现牙形刺的简单分异度在弗洛晚期Oepikodusevae带达到峰值,有17属20种。之后,牙形刺分异度呈下降趋势。演变的总体趋势与湖北宜昌地区同期牙形刺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峰值出现的时间(Oepikodusevae带,相当于笔石Didymograptellus eobifidus带上部,Corymbograptusdeflexus带,及Azygograptussuecicus带下部)与华南上扬子区腕足动物宏演化趋势(首次峰值出现在Didymograptelluseob—ifidus带)大体相似,但比三叶虫多样性演变在奥陶纪的首次峰值(出现在Exigraptus clavus带)早,比扬子台地笔石多样性演变的首次峰值(在Acrograptusfiliformis带和Didymograptelluseobifidus带下部)晚。分析显示,该地区早、中奥陶世牙形刺多样性演变与海平面变化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05.
以中国荷斯坦奶牛(Chinese Holstein dairy cattle)为对象,以α1 抗胰蛋白酶基因(α1-AT)为候选基因,扩增5′侧翼区668 bp和999 bp的片段并进行测序.首次发现,在+3 142 bp处P1和+4 408 bp处P2分别发生C-T、T-C突变.随后采用PCR-RFLP方法对随机采自6个牛场,共计294头牛进行了检测,遗传变异和产奶性状分析结果显示: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在群体中都有分布,且处于中度多态.P1位点A和B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50.34%和49.66%; 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3.81%、53.06%和23.13%;P2位点E和F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30.61%和69.39%, EE、EF和FF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90%、37.41%和50.68%. 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该群体在P1位点的突变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在P2位点未达到平衡.基因与产奶性状关联分析表明,AB基因型个体产奶量与脂蛋比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FF基因型个体乳蛋白率显著高于EF基因型个体(P<0.05);9种单倍型组合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产奶量及脂蛋比均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6.
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的技术,建立自发性高血压和氯沙坦干预后高血压大鼠肾脏的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利用Imagemaster2Dv5.0软件分析蛋白点,并通过LC-MS/MS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两组凝胶的平均蛋白点数分别为570±48、686±30。氯沙坦干预后有13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表达增强4个,表达降低4个,蛋白点消失5个。13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出的7个蛋白质为Heat shock protein(Hsp)、Tubulin alpha-1chain、Transthyretin precursor、Liver regeneration-related protein LRRG03、Ezrin-radixin-moesin binding phosphoprotein50、Phosphoglycerate kinase1、Anionic trypsin I precursor。结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在氯沙坦对高血压肾脏保护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作为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原体,与成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新生儿小头畸形以及神经系统缺陷等疾病有关。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寨卡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近年来关于ZIKV病原学、流行病学、感染与致病、抗病毒免疫应答、疫苗与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多,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实践。本文就ZIKV蛋白组成及相应功能、感染周期、ZIKV受体及ZIKV-宿主相互作用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ZIKV致病与机体抗病相关机制,为设计有效的预防或治疗疫苗或药物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8.
采用累积沉降法对合流污水悬浮固体(SS)进行自然沉降试验研究及与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合流污水沉降30 min, SS 的去除率即达到88.69%, 在沉降初期可去除大部分污染物; 经沉降 120 min, SS 的去除率即可达96.14%, COD、TN、TP 和NH4+-N 的去除率分别为90.63%、54.22%、66.95%和4.1%; 在自然沉降过程中, 合流污水中的污染物COD、TN、TP 浓度变化规律与SS 的浓度变化规律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线性方程分别为y=79.99+0.66x、y=21.58+0.65x、y=5.44+0.17x, 相关系数R2 分别达到0.974、0.961、0.989, 而NH4+-N 在合流污水中基本上都是以溶解态存在, 与SS 的沉降关联不大, 去除率随SS 的去除变化较小; 初始SS 浓度对合流污水沉降性能影响显著, 初始浓度越高, 一定时间内去除率越高, 并通过对各污染物沉降规律的函数拟合得出COD、TN、TP、SS 自然沉降规律函数分别为y=1020.61e(–x/10.05)+92.49、y=28.2e(–x/6.92)+22.56、y=13.24e(–x/10.0)+5.69、y=1533.22e(–x/8.58)+47.03, 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72、R2=0.936、R2=0.938、R2=0.914。  相似文献   
109.
真菌来源的β-1,3-葡聚糖被证实具有很好的抗肿瘤、免疫调节功能,但其过大的分子量和水不溶性影响其功能和应用,研究表明低分子量结构的葡寡糖具有更好的水溶性和生物活性。因此,本研究将能产这种结构多糖的真菌与能产内切β-1,3-葡聚糖酶的哈茨木霉混合发酵,从而得到低分子量的葡寡糖,并保留支链结构。本研究建立了齐整小核菌-哈茨木霉与裂褶菌-哈茨木霉混合发酵体系,制得了2种支化β-1,3-葡寡糖,分别为小核寡糖和裂褶寡糖。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小核寡糖摇瓶产量最高为4.53 g/L,在7 L发酵罐中的产量最高为9.94 g/L,其中小核寡糖聚合度(DP)为5~12,裂褶寡糖DP为5~15。抗氧化实验表明,小核寡糖和裂褶寡糖都有较好的活性,且裂褶寡糖优于小核寡糖。本研究成功制得2种支化β-1,3-葡寡糖,并证明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0.
总胆汁酸(TBA)是胆甾醇在肝内分解以及在肠肝循环中胆甾酸代谢产物的总称。又分为初级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和二级胆汁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熊脱氧胆酸)。血清胆汁酸水平反映肝实质性损伤,尤其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酒精肝损伤和肝硬化时有较灵敏的改变,是肝病实验诊断的一项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