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0篇
  免费   569篇
  国内免费   4315篇
  14134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439篇
  2020年   344篇
  2019年   358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622篇
  2013年   462篇
  2012年   540篇
  2011年   553篇
  2010年   562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801篇
  2007年   539篇
  2006年   527篇
  2005年   584篇
  2004年   563篇
  2003年   559篇
  2002年   447篇
  2001年   399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343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58篇
  1995年   233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79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92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谭文杰  夏宁邵 《病毒学报》1998,14(2):114-120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我国河南省2例重叠感染HCV或HBV/HDV的献血啼中,分离到HBVNS5区的部分cDNA,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河南株HGVNS5工核苷酸与两中国HGV主同源性高于国外代表株(88.5-90.6%),但由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都无明显的地区性区别。HGVNS5区氨基酸序列较保守,缺乏明显高变区,中国4株HGV在7384位发生了由C→T的变异,从而导致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2.
153.
培养细胞实验表明,亮氨酸拉链通过改善内含肽(intein)的蛋白质剪接效率,提高双载体转B区缺失型凝血因子Ⅷ(BDD-FⅧ)基因细胞剪接FⅧ蛋白的分泌量和活性.本文从C57BL/6小鼠门静脉注射含亮氨酸拉链和Ssp DnaB内含肽融合的BDD-FⅧ的重链和轻链基因双表达载体,48 h后,检测到血浆的重链分泌量和FⅧ活性分别为(298±67)μg/L和(1.15±0.29)U/mL,明显高于不含亮氨酸拉链的双载体转BDD-FⅧ基因对照小鼠((179±59)μg/L和(0.58±0.19)U/mL).结果表明,亮氨酸拉链通过改善蛋白质反式剪接,提高基于蛋白质剪接的双载体转BDD-FⅧ基因小鼠血浆的凝血活性,为进一步双腺相关病毒(AAV)载体转BDD-FⅧ基因的甲型血友病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4.
珍珠黄杨叶片的蛋白质提取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质样品制备是双向电泳的核心.为了找到一种适合提取珍珠黄杨叶片蛋白质的方法,本文以该树种扦插苗的叶片为材料,用TCA-丙酮沉淀法、Tris-饱和酚法和2-D Clean-up Kit提取蛋白质,并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采用银染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CA-丙酮沉淀法得到的样品图谱背景模糊、拖尾;Tris-饱和酚法得到的样品图谱清晰,蛋白点饱满,无纵向或横向拖尾,但有蛋白点丢失;2-D Clean-Up Kit提取的蛋白质样品得到了较好双向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155.
陈永辉 《生命科学》1999,11(4):184-185,171
Tau属微管结合蛋白,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物质运输及信息传导起着重要作用。该分子不具有明显的二级结构,其生物学功能的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来实现。目前的研究表明,早老性痴呆等疾病与Tau分子高级结构的异常改变和功能丧失有关。  相似文献   
156.
蛋白质空间结构是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许多科学家都为此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刚去世不久的美国耶鲁大学理查兹教授被称为该领域的先驱。20世纪50年代,理查兹使用核糖核酸酶为材料证明了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专一性,20世纪60年代还阐明了核糖核酸酶的空间结构,并提出溶剂可及表面积和内部包装等研究蛋白质折叠机制的概念,从而极大推动了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7.
P-选择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选择素是粘附分子选择素家族的重要成分之一,参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的粘附,在炎症、栓塞及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P-选择素的结构特点、配体、表达调控及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8.
用ERICPCR (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CR)、苯酚羟化酶大亚基基因(LmPHs)扩增和群落结构探针分子杂交检测技术对LB、dCGY、MP和FWM 4种培养基从焦化废水处理厂2个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优势功能菌群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LmPHs扩增显示7种回收菌群中均有以多亚基苯酚羟化酶为代谢途径的苯酚降解菌存在。用代表苯酚降解高峰期活性污泥优势菌组成的总DNA的ERICPCR产物经地高辛标记作为群落结构的混合探针M1和M8,对8种回收菌群的ERICPCR指纹图谱进行杂交检测,不同培养基回收优势菌的能力不同,以废水为基础的FWM培养基从活性污泥中回收到的优势菌种群最多(30.8%~42.9%)。本文建立了用微生物群落结构探针杂交技术对不同培养基回收分离优势菌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9.
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一年生枝条休眠中的芽和维管形成层的结构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杜仲不同休眠期转化的生理生化机理.结果证实了杜仲树的休眠期包括2个被动休眠期和一个生理休眠期.在生理休眠期,无论用外源IAA处理,还是给予适当的温度和光照,形成层都不能恢复活动.而且,雌株进入各个休眠阶段的时间都比雄株早.树皮中的蛋白质含量在第一被动休眠期间(Q1)显著地逐步增高(P<0.01),进入生理休眠期(R)后,急剧降低,但第二被动休眠期(Q2)开始后又显著升高(P<0.01).杜仲雌雄株树皮中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雄株发生变化的时间比雌株早.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在Q1-R-Q2的转变期出现一11.8 kD的特异蛋白条带.此特异蛋白条带可能与形成层休眠期中各阶段的转变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60.
基于广西环江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典型峰丛洼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 hm2动态监测样地,选择4个多样性和5个群落结构属性变量,运用地统计学和分形几何学理论方法,分析植被的空间异质性、分形特征和分布格局,以探讨其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样地树木种类和除平均高度外的4个结构属性变量均值适中,变异系数较高(48.37%~71.01%),植物多样性丰富且稳定性强,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异系数仅在5.49%~22.64%之间。(2)除均匀度的Moran’s I系数接近0且无规律外,其他8个属性变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分别用球状、指数和高斯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R2)高达0.900~0.982,C/(C0+C)值和分维数D值分别在0.582~0.827和1.738~1.871之间,具有中等以上的空间依赖性。(3)密度、平均冠幅和高度的自相关范围和变程小于其他指标,其分布和形成过程决定了整个森林植被的空间格局。(4)森林植被的Kriging等值线图充分表征了人为干扰、地形、土壤质量的综合差异。(5)自相关、半方差模型的变程和Kriging等值线图综合分析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空间异质性研究的采样间隔10 m左右较适宜,但采样范围应大于10hm2,这对确定该区域动态监测样地的面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