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将尖吻蝮蛇毒酸性磷酯酶 A2 ( A.a APLA2 )基因克隆至温敏表达载体 p BLMVL2 ,在大肠杆菌 RR1中成功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 A.a APLA2 约占细菌蛋白质总量 2 5 % ,并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纯化包涵体后 ,将产物变性、复性 ,然后用 FPLC Superose TM1 2纯化 ,产物经过 SDS- PAGE检测只有单一条带 .对纯化后的表达 A.a APLA2 进行了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和溶血活性的测定 .结果显示 ,A.a APLA2 的酶活性处于变性后复性江浙蝮蛇酸性磷脂酶 A2 和碱性磷脂酶A2 的酶活性之间 ,没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 ,只有微弱溶血活性 .最后对 PLA2 的结构与这些活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2.
153.
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和蝮蛇(Agkistrodon halys)蛇毒透析前后含量、毒性和抗原成分的变化,以及温度对五步蛇毒致死活性的影响等,尚未见有资料。本文就浙江产五步蛇毒和腹蛇毒在透析前后的某些性质及五步蛇毒的热稳定性研究作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154.
王继凯  柳标 《蛇志》1997,9(3):53-54
6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42例为蝮蛇抗栓酶治疗组,20例为速铲溶栓清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用经颅多普勒血流仪(TCD)检查脑血管(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及后动脉PCA)血流平均值Vm。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被治疗后脑血管血流Vm均明显增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种药物治疗缺血性脑性血管病疗效相仿,但速产溶栓清价格较高。  相似文献   
155.
156.
李焕新 《蛇志》2011,23(2):206-208
蝮蛇咬伤是本地区夏秋季节常见的意外伤害.其毒素为混合毒类,被咬伤后病情复杂,处理不当和延误治疗易致脏器功能损害及衰竭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1].2010年9月5日我院ICU收治1例蝮蛇咬伤致呼吸、肝功能损害、急性肾衰的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现将救治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尖吻蝮蛇小分子多肽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2.5、5.0和10.0mg/L尖吻蝮蛇小分子多肽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尖吻蝮蛇小分子多肽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胶质瘤细胞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2.5、5.0和10.0 mg/L尖吻蝮蛇小分子多肽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率(49.77%、67.65%和76.42%)高于对照组(P<0.001)。当小分子多肽的剂量增加时,bcl-2 mRNA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而bax mRNA的表达则呈逐渐升高趋势,bcl-2/bax亦逐渐减小。2.5、5.0和10.0 mg/L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且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5.0和10.0 mg/L组MDA含量高于2.5mg/L组和对照组(P<0.001),10.0 mg/L组SOD活性低于2.5mg/L组和对照组(P<0.001);10.0 mg/L组SOD活性低于5.0、2.5mg/L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尖吻蝮蛇小分子多肽通过氧化应激使bcl-2/bax mRNA表达降低可能是抑制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增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8.
杨万富  龚旭初 《蛇志》2013,25(1):63-64
2010年7月我院收治1例蝮蛇咬伤导致肢体局部严重感染坏死的患者,经清创加负压封闭引流后,择期行自体网状植皮术,创面愈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农民,左足被蝮蛇咬伤10天。患者曾在当地私人诊所治疗,给予抗炎、药物外敷后包扎,致局部感染坏死,范围逐渐扩大,大片皮肤坏疽剥脱。治疗天病情继  相似文献   
159.
报道了短尾蝮蛇Gloydius brevicaudus干扰素调节因子2基因(IRF-2)的克隆和cDNA全序列测定分析.目前除在爬行类外,IRF-2基因在大部分的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都有报道.为了获得爬行类IRF-2基因的全序列,从短尾蝮蛇的肾、脾、肝和肠4种组织中使用Trizol试剂盒提取了总RNA.从已知的IRF-2基因序列比对设计了简并引物来扩增保守片段.最后使用RACE方法得到IRF-2的cDNA全序列.结果 显示短尾蝮蛇的IRF-2基因开放阅读框包含有978个核苷酸,编码326个氨基酸,其3′UTR包含137个核苷酸.与脊椎动物其他四足动物序列比对分析还发现,短尾蝮蛇的IRF-2基因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都非常保守,与大部分四足动物的IRF-2相似.从其氨基酸序列中可以辨别出DBD、IDA2和transactivating domain等大部分元件和阻遏模体.  相似文献   
160.
蝮蛇咬伤中毒的机制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符秋红  邓立普 《蛇志》2007,19(1):51-54
蝮蛇(Agkistrodon halys pallas)又名土蛇、大公蛇、地皮蛇,因其色泽似土而得名[1]。在我国除西藏、青海、云南省外均有发现,为我国剧毒蛇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蝮蛇咬伤多见于夏秋季节。蝮蛇毒素为混合毒素,被咬伤后可引起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抢救,预后差。故正确、及时、有效的救治蝮蛇咬伤是急救医学的重要课题。1发病机制蝮蛇属管牙类毒蛇,其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即血循毒和神经毒。蝮蛇咬伤1次的注毒量为45~150mg(干重),而致死量为25mg(干重)[2]。1·1神经毒素蝮蛇毒的神经毒素含量较低,约占毒素干重的1%~2%。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