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5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81.
沙棘木蠹蛾的幼虫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常用的聚集度指标 ,对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hippophaecolusHua ,Chou ,FangetChen幼虫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该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分布。通过Iwao的m - x回归检验方程 ,确定了其最适抽样数和最佳样方大小。采用对角线、之字型、五点式、棋盘式和平行线等 5种抽样方法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抽样技术分别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最佳的抽样方法为棋盘式。  相似文献   
882.
883.
色木槭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 植物名称色木槭(Acer mono Maxim.),又称色木、色树. 2 材料类别嫩茎. 3 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嫩茎节培养及生根培养基:B5+IBA 0.1 mg·L-1(单位下同)+GA31.0+2%蔗糖;(2)节增殖及生根培养基:1/4MS+KT 0.5+IBA 0.02+1%蔗糖.上述各培养基均加0.8%琼脂,pH 6.0.  相似文献   
884.
芦笋木蠹蛾Isoceras sibirica(Alpheraky)是危害芦笋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山西省运城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薄茧越冬。翌年3~4月老熟幼虫由深土层上移至地表土壤结茧化蛹。4月中下旬为化蛹高峰。5月上中旬为蛹羽化高峰期。6月上旬为卵孵化高峰期。幼虫为害期为5月下旬至10月下旬。对该虫的形态、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作了描述和报道。  相似文献   
885.
对我国特有单属种孑遗植物四合木 (Tetraena mongolica Maxim) 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种群的生命表、生殖力表、有性生殖、无性繁殖和遗传变异等种群生态学特征及其濒危肇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种群为高群集分布,种群曲线属Leak凸型。年龄结构不合理,其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ê型,且将演化为小种群,群落内的生境异质性显著,种群处于不稳定阶段。四合木从开花期到结果期,生殖分配 (RA) 呈下降的趋势,生殖过程中胚胎发生败育、种子向幼苗难以转化使其有性生殖受阻,生活史趋于断裂,是最终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内因。分布区城市化、工业化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造成其种群孤立和生境破碎化是物种导致濒危的外因,四合木生态适应性和生境适宜性下降造成遗传多样性逐步丧失。同时提出对我国特有植物四合木进行异地保护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886.
崇明岛潮间带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2006年6月,在上海市崇明岛潮间带设置21个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定性采样调查.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3 种,其中甲壳动物29种,占总种数的46.03%;软体动物20种,占31.75%;环节动物10种,占15.87%;底栖鱼类 2种;其它2种.优势种为无齿相手蟹、天津厚蟹、谭氏泥蟹、中华拟蟹守螺、堇拟沼螺、绯拟沼螺、光滑狭口螺和丝异蚓虫.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138.28ind/m2,平均生物量为 79.11g/m2.系统聚类分析和MDS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可以把21个断面分为3组,崇明北部断面群、崇明东部断面群和崇明南部(含西部)断面群.Shannon-Weiner指数H′=1.85±0.528(范围0.946~2.783),Pielou均匀度指数J=0.306±0.098(范围0.142~0.489),Simpson优势度指数D=0.622±0.141(范围0.303~0.797).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在各断面的差异主要与盐度分布、底质及人为干扰有关.与同期的历史资料相比,底栖动物总物种数变化不大,但种类组成有所变化;优势种有所变化;丰度和生物量均有所下降;多样性指数近年来变化不大.围垦减缓使崇明潮间带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所恢复,但在人为干扰和其他因素综合影响下,原为优势种的河蚬、彩虹明樱蛤、麂眼螺、小头虫和疣吻沙蚕等的密度下降,已不再是优势种.  相似文献   
887.
盖裂木属两种植物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东钦  徐凤霞 《广西植物》2008,28(3):317-319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盖裂木属两种Talauma gloriensis和T.mexicana的花粉形态。花粉粒具远极单萌发沟,椭圆球形,外壁较光滑或略粗糙且具小穴状雕纹。在透射电镜下,花粉外壁可分为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外壁-2明显,且厚度不均匀。在远极面萌发沟区域,外壁逐渐减薄,最后覆盖层和柱状层消失,仅残留基层。T.gloriensis的柱状层内部空间较小,多由颗粒组成,而T.mexicana柱状层中有发育较好的小柱,与覆盖层和基层连接。  相似文献   
888.
观察了广东八甲地区鸟类对猪血木种子的散布过程,对散布效果及其在幼苗建立、种群恢复以及保护生物学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猪血木种子通过鸟类和重力散布,但以鸟类散布为主;猪血木种子萌发的关键是种子能否从浆果暴露出来;鸟类对猪血木种子散布的意义在于破碎果实,暴露种子。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散布区内许多土地已异质化,一些种子被散布到无法萌发的环境中,限制了鸟类散布的效果。由于鸟类散布在猪血木幼苗建立和分布区扩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对猪血木进行保护时,除保护生境外还必须注意对鸟类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89.
杉木-观光木人工混交林种内和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杉木-观光木人工混交林种内、种间及全林分竞争强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以杉木为对象木时,3种不同类型的竞争强度均随着对象木个体的增大而减弱,并且除6~9 cm径级外,种内竞争均大于种间及全林分竞争;以观光木为对象木时,3种不同类型的竞争强度均随着对象木个体的增大而减弱,除18~21 cm与24~27 cm径级外,其种间竞争均大于种内及全林分竞争。利用对象木竞争强度与胸径关系进行预测的结果显示,杉木和观光木在胸径分别达到36和39 cm之前应进行密度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90.
抚仙湖底栖软体动物的种类组成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7月在抚仙湖采集到底栖软体动物7科8属9种,其出现率为70%,分布的最大水深为118 m,平均水深为31 m,分布区内的平均密度为614 ind·m-2,平均生物量为80.64 g·m-2.软体动物主要分布在湖湾,在密度方面,长角涵螺和环棱螺占优势,在生物量方面,河蚬和环棱螺占优势.现存量分布北区大于南区,沿岸区大于湖心区,水草区大于无草区.软体动物密度分布主要受湖底理化性质影响,与表层水体营养水平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