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53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巢湖富营养化对河蚬和环棱螺分布及种群密度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9月和2002年9月两次对巢湖河蚬和环棱螺的调查表明,在富营养化程度较重的西湖区,河蚬生物量分别为17.87和47.29 g·m-2;环棱螺生物量分别为45.45和12.56 g·m-2.而在富营养化程度较轻的东湖区,河蚬的生物量分别为67.86和96.18 g·m-2;环棱螺的生物量分别为32.00和31.21 g·m-2.河蚬和环棱螺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均随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而下降.近岸带河蚬和环棱螺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敞水区.河蚬的分布型为核心型,而环棱螺更接近随机性分布.河蚬和环棱螺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均无明显相关(P>0.05).环棱螺生物量与总氮TN、硝态氮NO3-N、总磷TP和溶解性磷PO4-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而河蚬生物量仅与PO4-P呈负相关.现有河蚬资源量与1981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探讨了其它环境因子对河蚬和环棱螺分布和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2.
张瑜  金光泽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12):1276-1288
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力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以及碳(C)和养分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倒木物理化学性质随其腐烂等级和径级而变化。为了深入理解腐烂等级和径级对倒木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该研究以典型阔叶红松林的建群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倒木为研究对象, 将其每个腐烂等级(I-V)下的倒木分为4个径级(径级i ≤ 10.0 cm、径级ii 10.1-30.0 cm、径级iii 30.1-50.0 cm、径级iv >50.0 cm), 研究了不同腐烂等级、径级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倒木心材和边材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心材和边材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倒木心材和边材含水率随着腐烂等级增加而增加, 而木材密度随腐烂等级和径级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 边材C含量以及心材和边材的氮(N)、磷(P)含量随腐烂等级增加呈上升趋势, 心材N、P含量随径级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纤维素含量随腐烂等级增加呈下降趋势, 而木质素含量呈上升趋势, 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随径级增加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倒木含水率与C、N、P、木质素含量(除心材P含量)显著正相关, 与纤维素含量显著负相关; 木材密度与C、N、P、木质素含量显著负相关, 与纤维素含量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 倒木物理化学性质受不同腐烂等级和径级的影响有各自的变化规律, 且倒木的物理性质(含水率和木材密度)是影响化学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73.
目的:测定不同蔬菜品种的木聚糖含量,分析不同蔬菜品种木聚糖含量的差异,为蔬菜高值化加工及人们对蔬菜木聚糖膳食纤维精准补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方常见41个蔬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酸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木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蔬菜品种木聚糖的含量差异显著,41种蔬菜品种中,每100g新鲜原料木聚糖含量排名前3的分别是豌豆(2.37g)、蚕豆(2.19g)、甜玉米(1.86g),其他蔬菜品种木聚糖含量均小于1.6g。根据食用器官蔬菜木聚糖含量平均值排序:花菜类>果菜类>茎菜类>食用菌类>根菜类>叶菜类。结论:补充蔬菜木聚糖膳食纤维,优选果菜类中的豆类。  相似文献   
874.
为提高贵州木霉NJAU4742固体发酵产孢能力,本研究拟用稻草秸秆和氨基酸水解液为原料进行固体发酵获得高分生孢子含量的固体菌种,将该固体菌种添加到含有不同比例氨基酸水解液的有机肥中进行二次发酵研制新型生物有机肥,并利用盆栽试验研究该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 在利用稀释30倍的氨基酸水解液浸泡秸秆过夜后调节秸秆为初始pH 3.5、75%含水量、30%玉米粉添加量的条件下,贵州木霉NJAU4742所产分生孢子数量高达2.40×1010 CFU·g-1.接种2%固体木霉菌种于含有20%氨基酸水解液的腐熟有机肥后,该处理中木霉活菌数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40×109 CFU·g-1和38.66 mg·kg-1,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142.30和1.42倍.盆栽试验表明,木霉氨基酸生物有机肥(AT)与氨基酸有机肥(AA)处理跟对照(CK)相比株高分别增加了98.8%和23.8%,茎粗分别增加了58.9%和10.3%,叶绿素、叶长、叶宽等指标也显著增加.利用稻草秸秆和氨基酸水解液进行浅盘固体发酵生产木霉分生孢子,克服了工厂化生产固体木霉菌种的瓶颈,以此制备的新型木霉氨基酸有机肥(AT)与等养分的氨基酸有机肥(AA)和对照(CK)处理相比,对番茄的促生效果显著,在集约化农业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5.
猫儿山荷木林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的降雨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漓江上游猫儿山林区典型荷木林(Schima superba)为研究对象, 对0-20 cm, 20-40 cm, 40-60 cm, 60-80 cm等4 个层次的土壤进行土壤含水量定位监测, 分析各层次土壤含水量的降雨响应。结果表明: (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 4 个层次土壤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 年均值分别为: 50.66%, 41.71%, 47.23%, 34.92%, 垂直变化复杂, 降雨与各层次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2)4 个层次土壤含水量上升拐点出现的时间依次滞后, 随着深度的增加, 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变慢; (3)在前期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情况下, 土壤含水量都会出现一个“平台”期, 然后迅速升高, 达到最高值; (4)深层土壤对降雨的响应与产生饱和界面, 地下水位抬高有关; (5)在大雨和暴雨条件下, 60-80 cm 深层土壤由于初始含水量低, 随降雨增速很快; 降雨结束后, 该层次的土壤含水量下降最快。为揭示漓江上游森林植被对降水径流的调节作用, 客观评估漓江上游水资源潜力、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6.
该研究采用形态和显微结构观察方法,并结合基于转录组测序和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研究梭梭叶苞状虫瘿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梭梭叶苞状虫瘿与梭梭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和梭梭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叶苞状虫瘿的生长发育阶段可以分为3个时期,生长期、形成期和衰亡期。(2)在生长期和形成期的叶苞状虫瘿与梭梭同化枝、鳞叶部位的解剖结构有明显的差别:生长期叶苞状虫瘿的表皮细胞外的角质层损伤,但表皮细胞完整、形态差异不大、排列紧密,没有栅栏细胞组织和花环结构,只有含水量较高的海绵组织,且细胞比同化枝和鳞片小而密,细胞数量是鳞片中的2倍左右,维管柱直径比同化枝和鳞片小;形成期叶苞状虫瘿的表皮细胞外的角质层受到严重损伤,表皮细胞不完整、形态差异大、排列疏松,海绵组织含水量严重减少,维管组织不明显。(3)梭梭叶苞状虫瘿中与植物细胞正常发育相关、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富集下调表达,与胁迫相关基因富集上调表达。研究认为,梭梭的叶苞状虫瘿只为促进木虱的生长发育,在提高梭梭光合作用方面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877.
云南铁杉中的木脂素成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云南铁杉 (Tsugadumosa)心材中提取分离得到 8个木脂素 ,采用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 1(4,8 dihydroxyepipinoresinol)为新化合物 ,2~ 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78.
低氧气调包装对去壳雷笋褐变和木质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在厚度为0.04 mm的聚乙烯(PE)袋内充气成分为2%O2、5%CO2和93%N2于10℃下贮藏时气调袋装去壳雷笋褐变和木质化进程.与对照相比,低氧气调包装(MAP)抑制了去壳雷笋贮藏前期丙二醛(MDA)的生成,显著抑制了过氧化物酶(POD)(P<0.05)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P<0.01),最终显著抑制了笋肉的褐变(P<0.01),显著抑制了木质素(P<0.05)和纤维素的合成,从而延长了保鲜期.去壳雷笋的褐变可能由POD和PAL活性作用引起.POD和PAL活性的增加也可能诱导了木质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879.
为调查中国黄海海域的丝状海洋真菌,从山东威海潮间带海滩收集了沉没木、附着木和沙埋木,并从其上分离到7种高等海洋真菌。Arenariomyces trifurcata,Corollospora maritima.Alternaria maritima,Trichocladium achrasporum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Chaetomium globosum,Tetraploa aristita,Torula sp.为中国大陆新生境报道。对每个种作了描述并对分类和形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80.
沙棘木蠹蛾的幼虫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常用的聚集度指标 ,对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hippophaecolusHua ,Chou ,FangetChen幼虫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该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分布。通过Iwao的m - x回归检验方程 ,确定了其最适抽样数和最佳样方大小。采用对角线、之字型、五点式、棋盘式和平行线等 5种抽样方法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抽样技术分别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最佳的抽样方法为棋盘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