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0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167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891.
目的分析与转录调节相关的人类21号染色体(HC21)基因在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初步阐明这些基因与早期胚胎发育的关系,发现这些基因作为分子诊断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植入前胚胎的GlobalRT-PCR方法,对BACH1、RUNX1、SIM-2、ERG、KIAA0136、GCFC、SON、PKNOX1、HSF2BP和NRIP1小鼠同源基因在植入前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RUNX1、ERG和SON在整个植入前发育过程中都未见表达。其他基因的表达呈现出阶段特异性表达的特点:BACH1几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都有表达,但是存在着胚胎个体之间的差异,不适于作为分子标记物;SIM-2只在1和2细胞期表达;Kiaa0136在2、4细胞期以外的各个阶段均表达;除了1-和2-细胞期,GCFC在其它阶段普遍表达;PKNOX1只在1、8细胞以及桑椹期表达;而HSF2BP和NRIP1的表达仅见于成熟的卵母细胞和1细胞期胚胎。结论与转录相关的小鼠HC21同源基因大部分参与了早期胚胎发育的转录调节,这些基因的阶段特异性表达说明他们参与了早期胚胎发育的不同转录调节环节,对这些基因的深入研究是认识唐氏综合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和发现早期分子诊断标记的基础。  相似文献   
892.
中国肩花蝽属雌性交配管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柯云玲  卜文俊 《昆虫学报》2005,48(3):391-395
半翅目花蝽科(Anthocoridae) 昆虫的种类鉴定通常是以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为主, 雌虫的种类鉴定一直是研究中的难点。本文研究了中国肩花蝽属 Tetraphleps 已知5个种雌虫的交配管,包括黑色肩花蝽T. aterrimus (Sahlberg)、斑翅肩花蝽T. galchanoides Ghauri、毛肩花蝽T. pilosulus Bu et Zheng、直长肩花蝽T. parallelus Bu et Zheng和玉龙肩花蝽T. yulongensis Bu et Zheng。发现交配管的构造在种内变异小、特征稳定,而在种间差别明显,可作为该属雌虫种类鉴定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93.
两品系萼花臂尾轮虫摄食强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广州和芜湖两品系萼花臂尾轮虫的摄食强度及其与食物浓度、食物种类和培养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食物浓度、食物种类和培养时间均对轮虫滤水率和摄食率有显著影响.两品系轮虫滤水率和摄食率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小;20 h内,两品系轮虫的总滤水率均与食物浓度呈曲线相关,而两品系轮虫总摄食率均与食物浓度呈直线相关.广州和芜湖两品系轮虫均在以小球藻为食物时有较大的滤水率,分别为0.0029±0.0001和0.0039±0.0008ml·ind.-1·h-1;广州品系轮虫以小球藻为食物时的摄食率(0.3992×104±0.00850×4 cell·ind.-1·h-1)显著地大于以栅藻为食物时的摄食率(0.170×4±0.0370×4 cell·ind.-1·h-1),而它们均与以混合藻为食物时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芜湖品系轮虫摄食率不受食物种类影响.轮虫滤水率和摄食率因食物浓度、食物种类和培养时间的不同而在品系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894.
有害赤潮生物球形棕囊藻对卤虫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危蔚  江天久 《生态科学》2005,24(1):38-41
利用1997年10月和1998年6月分别在广东汕头饶平海域和香港海域分离到的球形棕囊藻,即球形棕囊藻香港株(Phaeocystis globosastrain HK)和球形棕囊藻汕头株(Phaeocystis globosastrain ST),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其对四日龄卤虫(Artemia sinica)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对数生长期的HK株藻液24h对卤虫LC50约为2.9×105cell·mL-1。对数期的ST株对卤虫的毒性难以达到半致死浓度,衰亡期的ST株24h对卤虫LC50约为9.89×106cell·mL-1。在上述浓度下两者半致死时间分别为20.91h和26.62h,而对数生长期的HK株和衰亡期的ST株的培养物过滤液24h对卤虫LC50则分别为7.1×105cell·mL-1和1.457×107cell·mL-1,且在该浓度下的半致死时间分别为26.56h和28.02h。实验表明,HK株藻液和滤液的毒性均大于ST株,且藻液的毒性均大于滤液。  相似文献   
895.
酵母表达人源化糖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人体天然复杂型糖蛋白相比,使用酵母生产的药用蛋白带有高甘露糖型N-糖链。这一差异在临床应用中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目前,可以通过消除酵母特有的内源糖基化反应,引入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一系列糖基转移酶及转运蛋白对酵母糖基化路径进行改造,从而使其表达出人源化的复杂型N-聚糖。本文介绍了酵母N-糖基化特点、糖基化不均一性,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基因工程改造酵母N-糖基化路径获得特定的人源N-连接糖蛋白以及使用内切糖苷酶生产人源糖蛋白的研究进展,并且对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96.
温州市第三代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仲惺 《昆虫知识》2000,37(5):260-262
第 3代二化螟大发生是由防治第 2代时失去最佳防治适期 ,而使其绝大部分幼虫存活下来 ,成为第 3代有效虫源所致 ;二是发生时间早 ;三是早稻收割期天气差 ,使 2代向 3代的转化率提高。1998温州市第 3代二化螟大发生正是由于上述 3个原因综合的结果 ,发生面积达 13.5万公顷 ,占当年晚稻面积的 95%以上 ,防治面积达 18万公顷 ,为该市近 10年来所少见。  相似文献   
897.
大型多钩槽绦虫与隐藏新棘虫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建平 《生态学报》2000,20(4):615-619
大型多钩槽绦虫和隐藏新棘虫单独在黄鲜肠道内分布时,其分布益十分相似,相似性系数r=0.9226(P〈0.01),当两种寄生蠕虫在黄鳝中共同感染时,随着大型多钩槽绦虫的生长,其分布位置明显前移而隐藏新棘虫的分布位置则显著后退,生态2位重叠明显下降。两种寄生蠕虫种间正关联显著,它们在宿主人共存并不改变它们的感染速度。  相似文献   
898.
将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克隆入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中,酶切线性化后电穿孔导入酵母细胞进行整合,经G418筛选得到多拷贝转化子,甲醇诱导表达。将人GDNF基因克隆入昆虫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8中,与线性化Bm-BacPAK6修饰病毒基因组DNA共转染家蚕细胞,经体内重组,筛选到重组病毒。用重组病毒感染家蚕幼虫,5d后收集血淋巴。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杂交结果证实了酵母培养上清液及家蚕幼虫血淋巴中含有GDNF蛋白。活性研究表明,甲醇酵母及家蚕幼虫表达的GDNF蛋白能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  相似文献   
899.
从福建、海南、广东与广西所设的22个采样点采获鳞盘虫属Diplectanum标本中,又有2种为新种。波茎鳞盘虫,新种Diplectanum undulicirrosum sp.mov与叉片鳞盘虫,新种,Diplectanum furcelamellosum sp.nov.,它们均以具特殊之交接器结构而区别于本属的其它虫种。  相似文献   
900.
自1982年以来,作者在长江中下游进行类寄生虫区系调查时,收集了一定数量的粘孢子虫标本。在鉴定这些标本时发现,寄生在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Richardson)和黄Hypseleotris swinhonis(Gnther)的两种粘孢子虫,均系科学上的新物种。现报道如下。所有度量大小均以μm为单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学研究室。1宜都足孢虫新种 Podospora yiduensis sp.nov.(图) 寄生:赤眼蹲Squaliobarbu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