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7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6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目的:基于过量UVB照射角质形成细胞HaCaT所致细胞膜流动性变化,探讨植物单体槲皮素(Qu)对细胞光应激的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分别加入25μg/mL、50 μg/mL、100 μg/mL的Qu,孵育后更换培养基,以30mJ/cm2 UVB剂量进行照射,Dio荧光探针标记细胞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膜流动性的变化.结果:紫外照射组细胞膜流动性扩散系数D及荧光恢复率R最低;50μg/ml药物组荧光恢复率明显优于25μg/mL药物组,100 μg/mL药物组略优于50 μg/mL药物组,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Qu对UVB所致的细胞膜的流动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5),并与剂量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2.
本文借鉴保险上的方法来考虑这样一个传染病模型,即在一个区域中,初始有一定的传染病人,假设一方面病人不断增加,且传染率受当时病人数目的影响;另一方面病人减少(死亡或治愈)的发生频率及数目受一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外界环境假定为一有限状态的马氏过程。在这些假设下,我们得出初始状态为i时疾病灭绝的概率以及平稳状态下的疾病灭绝概率。  相似文献   
173.
不同培养条件对猪卵母细胞IVM、IV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优化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胚胎体外发育体系,以进一步提高体外胚胎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研究了激素存在时间、不同激素和不同血清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共培养体系、精卵作用时间、去除卵丘细胞的方法对猪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猪卵母细胞IVM培养48h,前24h内加入PMSG、hCG,后24h将其去除,卵母细胞总成熟率为79.54%;培养液添加15?S或15%NCS,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为79.48%和74.81%;PMSG、HCG和E2配合使用后卵母细胞成熟率为81.42%.在IVF前用吹打法获得的卵裂率、桑椹胚率分别为37.89%和8.54%,精卵共孵育6h或8h的卵裂率(40.52%,37.24%)、桑椹胚率(8.42%,7.85%),以及用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所获得的卵裂率(40.84%)、桑椹胚率(9.53%)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相似文献   
174.
为寻找菘蓝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最佳培养基及愈伤组织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选用叶片和叶柄两种外植体,在添加不同种类植物激素处理组合的培养基上,对不同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增殖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比叶柄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强,表现为出愈时间早,诱导率高,出愈多且质量好.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6-BA1.0mg/L 2,4-D0.3~0.5mg/L;继代增殖培养基:MS 6-BA0.5mg/L 2,4-D0.3mg/L.因此,采用菘蓝叶片为外植体,能高效的诱导出愈伤组织并能快速增殖.  相似文献   
175.
混合培养体系对染料的脱色和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混合培养体系对染料的脱色和降解的条件,为实际应用奠定一定基础.方法:利用4株细菌和4株丝状真菌组建了一真菌细菌混合物培养体系,考察了该混合培养体系对各单一依染料的脱色与降解情况,初步研究了其对混合染料脱色与降解的工艺条件,包括接种比例、处理时间、氧气供应、接种顺序等.结果:真菌与细菌同时接种,且接种比例为2:1,振荡培养到3h就达到很高的脱色率和降解率,12h时脱色率和降解率分别达到98.36%和89.89%;而且该混合培养体系对高浓度染料有较强的耐受性,在染料浓度高达320 mg/L时,脱色率和降解率仍高达97.03%和74.03%.结论:得到了该混合培养体系对染料脱色和降解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6.
目的:通过变温处理研究羊草种子休眠与愈伤组织诱导的关系。方法:以成熟羊草种子作为外植体,MS+2.0mg/L2,4-D为诱导培养基,分别采用26℃恒温和16℃/26℃变温(各12h)的方式培养,3w后统计诱导率。结果:恒温和变温培养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细胞,变温培养羊草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48.25%,较之恒温培养高出约1倍。结论:变温培养有助于羊草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相似文献   
177.
有效的种子散布是木本植物形成入侵种需要经历的过程之一,但在预测入侵种时却常常被忽略.紫金牛科东方紫金牛(Ardisia elliptica)原产热带亚洲而在北美成为入侵植物,分布在云南南部的其同属种酸苔菜(A.solariacea)与之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本文以酸苔菜为研究对象,于2004年12月至次年2月分别在人为干扰轻的野象谷和人为干扰重的植物园进行酸苔菜的种子散布及捕食研究,试图了解生境变化对其种子散布和种子捕食的影响.结果表明,酸苔菜在两地的种子散布者均为白喉冠鹎(Alophoixus pallidus)、黑冠黄鹎(Pycnonotus melanicterus)和灰眼短脚鹎(Iole propinqua),但3种食果实鸟类的组成比例、拜访行为、频率及种子捕食者的影响在两地均不相同.人为干扰轻的野象谷生境中白喉冠鹎、黑冠黄鹎与灰眼短脚鹎的拜访频率分别为25%、32%和26%.取食后的第一次停栖地点有4%在10 m以外;人为干扰重的植物园生境中3种鸟的拜访频率分别为67%、8%、5%,取食后的第一次停栖地点有26%在10 m以外.人工摆放种子试验表明,地面上种子捕食者主要是啮齿类;在两生境中种子捕食率均较低(2-6%),但野象谷生境中种子捕食率仍显著高于植物园生境.野象谷生境中种子还受到象鼻虫幼虫的危害,危害率为17.9±3.5%(n=512);而植物园生境中未发现种子被象鼻虫危害(n=489).干扰对生境中的动物组成及行为造成了明显影响,并可能通过种子散布与捕食的改变而间接影响与其有密切关系植物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78.
金银忍冬花粉离体萌发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金银忍冬[Loniceramaackü(Rupr.)Maxim.]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类糖、硼酸、钙离子、pH值、光照等单因子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分别含有25%的蔗糖、0.01%的硼离子、0.02%~0.05%的钙离子以及pH6.7时较适合金银忍冬的花粉萌发,萌发率分别为85.63%、59.23%、78.12%和75.27%;培养基中不同种类的糖对花粉萌发的影响不同,以乳糖最适宜,其次是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在光照(0.5625 μmol m-2s-1)与黑暗下培养,金银忍冬花粉的萌发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黑暗条件更利于花粉管的生长.金银忍冬花粉在含有25%蔗糖、0.01%硼离子、0.02%钙离子、pH为6.7的培养基上光照培养3 d,其花粉萌发率均达到80%以上,最高的萌发率可达88.1%.  相似文献   
179.
2000年至2006年屎肠球菌的临床分离与耐药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屎肠球菌在临床的分离与耐药变迁情况,为临床抗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帮助。方法用WHONET 5软件统计分析我院2000年至2006年屎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在各病区、样本中的分布与耐药性的变迁情况。结果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0.32%上升到2006年的0.81%;7年中以重症监护病区(ICU)分离菌株最高,占总分离菌株的68.9%,其次为肾内科病区占13.5%;在送检标本中以尿液标本分离菌株数最高,占总分离数的62.3%,其次为痰液(10.2%)。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显示,屎肠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庆大霉素500、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呈较高的耐药率,而对四环素、呋喃妥因、链霉素2000相对较低;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于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力奈唑烷这两类临床还未运用的抗生素已有一定的耐药率。结论屎肠球菌在临床的分离率在逐年增加,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呈多重耐药的特性,并呈不断增加趋势,临床抗感染治疗应以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依据。  相似文献   
180.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脂肪乳输注使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升高对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的影响。方法分别给大鼠输注脂肪乳2、5、7和48 h,行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试验评价葡萄糖输注率,测定血浆葡萄糖、FFA。结果与生理盐水输注组比较,2 h脂肪乳输注使血浆FFA升高了2倍(P〈0.01),GIR下降27%(P〈0.05),脂肪乳输注5 h GIR降低了52%(P〈0.01),7 h GIR降低56%(P〈0.01),输注48 h脂肪乳GIR降低58%(P〈0.01),5 h组7、h组及48 h脂肪乳输注组间GI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输注脂肪乳使FFA浓度达到基础值的3倍左右,可复制出脂毒性胰岛素抵抗的模型,而且胰岛素抵抗达到一定程度后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