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对延安市150例男性高血粘滞综合证患者的卡森粘度(CassonViscosity,CV、ηc)、卡森屈服值(Cassonyieldstress,CY,Tc)与另外十四项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36例男健康人作对照,以初步观察CV、CY的内在规律与临床意义,结果表明病例组CV与ηa(230S-1)、HRV、TK、IR呈正相关(P<0.01或<0.005);CY与ηa(230S、46S、5.75n)、MRV、LRV、AI呈正相关(P<0.01)与ESR负相关;CV与ηa(5.75S)、MRV、LRV、AI、Fib,CY呈负相关(P<0.01);对照组例数少,相关性差,待后观察。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尽管目前临床对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仍以西药为主,但西药抗病毒药存在副作用大,易引起耐药性等缺点,限制了治疗的效果。中医治疗甲型H1N1流感则具有独特的思路,根据甲型H1N1流感不同进展阶段的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辨证论治",不仅能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而且在疾病的治疗上也有独特的功效。我们总结了近来学者们对中医成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将甲型H1N1流感分为轻、中、重三种,并分别根据症状与中医证型相匹配,梳理了临床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成药的适应证型与作用机制。因此,在西药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根据疾病进展不同阶段的中医的证型,选用不同的中医方药,可有效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3.
目的:以视觉的汉语真假双字词为材料,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词汇加工过程与表征的关系.方法:记录了16名被试者的行为数据和ERPs数据.结果:①真词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假词.②真词和假词均诱发了明显的N1、P2、N2、P3、N400、P600成分.③假词的N2波幅显著大于真词;假词的P3波幅、潜伏期显著小于真词.④假词的N400波幅显著小于真词,假词减真词的差异波波幅表现出显著的半球效应,左半球大于右半球.⑤假词的P600潜伏期显著长于真词.结论:N2、P3成分分别反映了词汇认知加工早期对心理表征的匹配和评价、注意的分配;N400、P600成分分别反映了词汇认知加工晚期词素之间的语义冲突和词素之间语义、句法等关系的整合.研究结果证明了中文双字词识别的整体优先效应和词内核证原则,支持了词汇后加工的观点,为假词反应时长于真词提供了电生理证据.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对风热闭肺证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Toll样受体(TLR)2、TLR4和辅助性T细胞(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MPP患儿分为联合组(常规西医治疗结合麻杏石甘汤治疗,50例)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50例)。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TLR2、TLR4和Th1/Th2免疫平衡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联合组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咳嗽、口渴欲饮、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咽红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潮气量(TV)、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之比(I/E)、达峰容积比(VPEF/VE)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R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TLR2、TLR4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干扰素γ (IF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低于对照组,IL-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治疗风热闭肺证MPP患儿,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同时还可改善患儿肺功能和免疫功能,调节血清TLR2、TLR4水平。  相似文献   
55.
摘要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对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免疫平衡和血清水通道蛋白(AQP)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95例MAP患者分为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47例)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大柴胡汤治疗,48例)。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Th17/Treg免疫平衡、AQP1、AQP5、AQP6和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治疗7 d后两胁胀痛,矢气则舒,右中上腹痛,恶心呕吐,抑郁易怒,嗳气呃逆,大便不畅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Treg细胞比例升高,Th17细胞比例、Th17/Treg下降,且研究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AQP1、AQP5、AQP6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淀粉酶(AMY)、脂肪酶(LIP)、C反应蛋白(CRP)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治疗MAP疗效确切,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MAP患者Th17/Treg免疫平衡和血清AQP1、AQP5、AQP6水平。  相似文献   
56.
周奕阳  侯风刚  岑怡  贯剑 《生物磁学》2011,(9):1723-1726
目的:建立肠癌湿热内蕴证辨证量化标准。方法:在对311例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辨证,根据各相关中医症状在湿热内蕴证组和非湿热内蕴证组中出现状况的差异对这些症状进行赋分;根据专家辩证的结果,应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的方法选择最佳诊断阈值从而建立量化辨证标准;以专家组统一辨证作为"金标准"对建立的量化标准进行回顾性检验;结果:我们结合专家意见,分析了所有可能与湿热内蕴证相关的中医症状,确定身重等20个中医症状为肠癌湿热内蕴证的候选相关因素;经列联表分析,尿黄、黄疸等5项中医症状在湿热内蕴证和非湿热内蕴证中出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这5项中医症状作为logistic回归分析的变量进行筛选,最后确定尿黄、黄疸、苔黄、厚、腻为肠癌湿热内蕴证的相关中医症状;应用条件概率方法换算,这五个症状的赋分为9、9、8、8、9;经ROC方法分析,确定量化辨证标准为≥9分;回顾性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在75%以上,阳性似然比4.32;结论:建立的量化标准的特点是:①较符合肠癌的临床特点;②符合中医辨证的临床实际;③数理统计方法的运用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血液毒类毒蛇咬伤(火毒证)致患肢浅表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蛇伤科住院治疗的毒蛇咬伤(火毒证)致浅表创面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创面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湿敷,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创面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1)从肺泡上皮水主动转运功能的角度探讨肺虚痰阻证的发生机理。2)通过观察肺虚痰阻证模型的AQP的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和补肺化痰中药复方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这一过程中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造模40天,治疗组在造模26天后,药物灌胃治疗2周。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大鼠肺进行病理分析;RT-PCR的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AQP1、AQP5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AQP1、AQP5蛋白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局部出现明显炎症反应(P<0.01),治疗组局部炎症反应减轻(P<0.05)。2)mRNA结果显示,AQP1在正常组有表达,在模型组和治疗组未见表达。AQP5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但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3)蛋白水平上,AQP1在模型组和治疗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达下降。AQP5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下调(P<0.05);正常组表达低于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1)AQP1和5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变化是肺虚痰阻证的病理机制之一。2)补肺化痰中药复方可调节肺虚痰阻证模型大鼠肺组织AQP 5基因及蛋白表达。提示补肺化痰中药复方治疗肺虚痰阻证其作用机制与调节AQP5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β-乳香酸(β-BA)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β-BA(100 mg/kg)组、高剂量β-BA(200 mg/kg)组,每组6只,每12小时给药1次、连续给药7次,第5次给药后,除空白组大鼠外,给予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8 mg/kg)2次,间隔4小时,中间给予冰水(0-2℃)刺激5分钟造成大鼠急性血瘀证模型。最后一次给药30分钟内腹主动脉取血检测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WBV)、凝血指标、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浓度,并取颈动脉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全血粘度明显升高(P0.01),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缩短(P0.01),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增加(P0.01),血浆ET-1水平升高,血浆NO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β-BA组全血粘度明显降低,TT、APTT、PT显著延长(P0.01),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P0.01),血浆ET-1水平降低,血浆NO水平升高(P0.01)。结论:β-乳香酸能显著改善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并保护其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综述RNA干扰在抗HIV-1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国外和国内近年来有关RNA干扰在抗HIV-1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RNA干扰这一自然存在的、进化保守的抗病毒感染机制,导致序列特异的基因沉默.体外证明小干扰KNA能有效对抗HIV-1感染并抑制HIV在细胞内复制与表达.结论 RNA干扰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防治HIV-1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