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0 毫秒
91.
M.  M.  KELLY  A.  C.  GASKETT 《动物学报(英文版)》2014,(1):104-113
Rewardless orchids attract pollinators by food, sexual, and brood-site mimicry, but other forms of sensory deception may also operate. Helmet orchids (Corybas, Nematoceras and related genera) are often assumed to be brood-site deceivers that mimic the colours and scents of mushrooms to fool female fungus gnats (Mycetophilidae) into attempting oviposition and polli- nating flowers. We sampled spectral reflectances and volatile odours of an endemic terrestrial New Zealand orchid Corybas cheesemanii, and co-occurring wild mushrooms. The orchid is scentless to humans and SPME GC-MS analyses did not detect any odours, but more sensitive methods may be required. The orchids reflected strongly across all visible wavelengths (300-700nm) with peaks in the UV (-320nm), yellow-green (500-600 nm) and red regions (650-700 nm), whereas mushrooms and surrounding leaf litter reflected predominantly red and no UV. Rather than mimicking mushrooms, these orchids may attract pollinators by exploiting insects' strong sensory bias for UV. Modelling spectral reflectances into a categorical fly vision model and a generic tetrachromat vision model provided very different results, but neither suggest any mimicry of mushrooms. However, these models require further assessment and data on fly spectral sensitivity to red wavelengths is lacking - a problem given the predominance of red, fly-pollinated flower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92.
巴西蘑菇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西蘑菇是一种味道鲜美、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珍稀食 (药 )用菌。巴西蘑菇多糖作为一种极有开发前景的生物活性物质已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综述了国内外巴西蘑菇多糖化学分析和药理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3.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直接检测双孢蘑菇培养料中微量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的离子色谱法。此法使用DionexICS.3000离子色谱仪与AminoPacPA.10离子交换柱,以0.25m01.L^-1NaOH、1.00mol.L^-1NaAc和水作为洗脱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mL.min^-1,柱温30℃,进样量25uL。在此条件下,信噪比为3时,ACC的保留时间为9.284min,最低检测限是0.0330μg.mL^-1,标准曲线线性符合系数为0.9990,线性范围在0.10-2.00μg.mL^-1。三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分别为106.00%、91.71%和96.08%。该方法可用于检测双孢蘑菇培养料中的ACC含量,检测结果为3.6620μg.g^-1(FW)。此法也适用于其他食用菌和土壤微生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
蘑菇菌丝体代谢产物对果蝇的致死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果蝇为靶标 ,对 15种蘑菇液体培养产物的毒性进行了检测 ,发现硫磺菌红色变种Laetiporussulphureusvar miniatus和硫磺菌原变种Laetiporussulphureusvar sulphureus液体培养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果蝇具有致死活性。气升式生物反应器 (Airlift/ff)培养条件下 ,硫磺菌红色变种和原变种培养体系的 pH值均连续下降 ,最终都降至 2 2左右。研究发现致死活性产物被分泌到细胞外 ,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的线性洗脱分离结果表明活性代谢产物呈酸性 ,进一步分析表明草酸是活性代谢物之一 ,而树脂静止交换表明另外一种未知色素也具有致死活性  相似文献   
95.
菌物被忽视的精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传35万年前,希腊英雄珀修斯准备兴建一座城市,正当他在为寻找建城地址而苦恼时,碰巧看到了一朵蘑菇。由于口渴,珀修斯拔起蘑菇吮吸了从中流出的汁液,吸完后,他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于是出于高兴,就决定在此修建城市,并根据蘑菇的发音(mykes)将该城命名为迈锡尼城(Mycenae)。传说毕竟是传说。这并不能让人信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迈  相似文献   
96.
目的:系统评价巴西蘑菇的免疫调节效应。方法:全面检索了Pubmed、Embase、CENTRAL、SinoMed、CNKI和万方等电子数据库,纳入了以巴西蘑菇为干预、安慰剂或空白为对照、关注了免疫相关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获得了6项合格研究;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相比,巴西蘑菇在免疫球蛋白、NK细胞活性、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结局上的均差分别为3.27g/L、7.39%、1.44×109/L、-0.02×109/L,未发现巴西蘑菇对IL-6、TNF-α和IFN-γ结局的影响。结论:现有证据支持巴西蘑菇在免疫球蛋白和NK细胞活性上的免疫调节效应。今后需要开展大样本、方法学质量高、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97.
模拟昆虫视觉-行为抉择的强化学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信息用于行为抉择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脑信息处理过程,昆虫或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学习是以价值来控制的,并可影响其行为抉择,研究这一过程对揭示人类自身脑运行机制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郭爱克研究小组果蝇实验提供的生物依据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模拟果蝇视觉-行为抉择的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引入了价值和基于价值的强化学习算法,应用于输入视觉图像的强化学习,以此建立果蝇脑内多巴胺和蘑菇体对于抉择判断的价值体系.模拟的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模拟果蝇视觉信息的学习和行为抉择过程,其结果与生物实验相符,同时也为机器人视觉信息控制行为抉择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着重对近年蘑菇的核糖体失活蛋白研究的进展予以综述,在叙述每种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同时,讨论了它们的生理生化性质、作用机制及可能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99.
100.
近年来,云南省每年发生超过500起蘑菇中毒事件,造成2 000余人中毒,约30人死亡,成为我国蘑菇中毒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系统研究蘑菇中毒事件中的毒蘑菇多样性,可以为蘑菇中毒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对云南省2013年以来开展过科学物种鉴定的223起中毒事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云南省蘑菇中毒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6-9月份,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7月份达到高峰,而6月份死亡人数最多。地区分布分析发现云南省蘑菇中毒事件涉及14个市州,中毒事件数前5位分别为德宏、玉溪、保山、楚雄和普洱,均位于云南中部及以南地区。223起中毒事件中共成功鉴定出47种毒蘑菇,分属6种中毒类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和光敏性皮炎型)。这些毒蘑菇包含发现于中国的新物种16种,以及2019年以来发现的中国新记录种3种。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和亚稀褶红菇Russula subnigricans分别造成19人和9人死亡,是云南省最危险的2种剧毒蘑菇。青褶伞Chlorophyllum molybdites、日本红菇R. japonica、光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epa、近江粉褶菌Entoloma omiense和发光类脐菇Omphalotus olearius位列胃肠炎型中毒的前5位。热带紫褐裸伞Gymnopilus dilepis、毒歧盖伞近似种Inosperma cf. virosum和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位列神经精神型中毒的前3位。叶状耳盘菌Cordierites frondosus是目前云南省造成光敏性皮炎型中毒的唯一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