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叶?在我国原记载2种,作者查看了采自江南7省区的标本30多件。共鉴定为8种,加上原有纪录的一未见种,我国总计9种,其中包括5新种和2种我国新纪录,本文主要记述4新种,属于丽叶?亚属的一新种已另文发表;并编制了我国产叶?的种检索表。 叶?多分布在雨量充沛地区,特别是热带岛屿,而本文中的泛叶?却采自远离海岸1200多km的贵州北部,以及藏叶?乃发现于北纬 29.2°的西藏墨脱,这对世界有关分类区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2.
本文编制了中国大尾溞属Leydigia新的分种检索表,并描述了一新种——溪河太尾溞L.fluminea sp.nov.  相似文献   
73.
辽宁蛙科一新种:无尾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6-1987年4月在辽宁省桓仁县采到25只成蛙。其鉴别特征为,头宽大于头长;鼓膜约为眼径的1/2;背侧褶细而折曲;胫长于足;趾间全蹼,缺刻浅;雄性无声囊,无雄性线。此蛙与林蛙其它种均有明显区别,故定为新种,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74.
本文报道在湛江市附近海域海鸟体内获得的两种吸虫,经鉴定为新种,命名为巨口类茎吸虫,新种Microphalloides macrostonrs sp.nov.,珊瑚多黄吸虫,新种Multivitellus coralius sp.nov.  相似文献   
75.
76.
四川卵翅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7.
有鳞类(蛇和蜥蜴)具有较发达的嗅器和犁鼻器,对其不同种类嗅觉结构的认识有助于阐明爬行动物化学感觉的进化。本文采用组织学方法比较了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荒漠沙蜥(P. przewalskii)、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和秦岭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的嗅器及犁鼻器。结果发现,草原沙蜥的鼻腔较为狭长,秦岭滑蜥呈梨形,其他两种蜥蜴的鼻腔略成圆形。秦岭滑蜥的嗅上皮最厚,其次是密点麻蜥和草原沙蜥,荒漠沙蜥最薄。犁鼻器主要由犁鼻腔、犁鼻感觉上皮、犁鼻神经及蘑菇体等组成,没有腺体。草原沙蜥和荒漠沙蜥的犁鼻腔较为宽阔,密点麻蜥和秦岭滑蜥的较窄。4种蜥蜴的犁鼻感觉上皮均较嗅上皮厚,蘑菇体向后逐渐缩小至消失,犁鼻感觉上皮成闭环状,包围犁鼻腔。密点麻蜥和秦岭滑蜥的犁鼻感觉上皮位于犁鼻器的背侧,蘑菇体位于腹侧;与此不同,两种沙蜥的犁鼻感觉上皮偏向于犁鼻器的腹内侧,蘑菇体位于背外侧。密点麻蜥的犁鼻感觉上皮最厚,其次为秦岭滑蜥,两种沙蜥最薄;秦岭滑蜥犁鼻感觉上皮的感觉细胞密度最高,其次是密点麻蜥,两种沙蜥最低。这些结果提示,密点麻蜥和秦岭滑蜥对嗅觉信号的依赖和投入较两种沙蜥多;4种蜥蜴犁鼻器的结构差异间接地佐证了有鳞类犁鼻器系统发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8.
卡特拉鱼形态,食性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测卡特拉鱼的形态特征和1—3龄鱼主要可量性状及其比例的变动。1—3龄鱼除主食商品饲料外,同时也食较大比例的浮游生物。着重对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比例进行了分析。肠长与体长呈直线相关。Y=6.38X-89.95。1—4龄鱼体长和体重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体长与体重呈曲线相关。W=0.00002261L~(3.0569)。采用 Von.Bertalanffy 生长方程分析其生长特性。方程参数 L_∞=821.2mm,W_∞=19616.6g,t_0=0.6年,K=0.3。体长生长不具拐点,生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递减;体重生长具拐点,其值4.3年。此时体重生长速度达最大值。4、3龄前是生长旺盛期,此后进入生长缓慢期。  相似文献   
79.
首次报道了作为鞘藻目中三个属之一的枝鞘藻属(Oedocladium),即勃氏枝鞘藻(Oedocladium prescottii)。  相似文献   
80.
星康吉鳗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活体注射秋水仙素制备鱼类肾细胞染色体的方法,对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鳗鲡目)的染色体作了初步观察。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雌鱼(♀)组型为:13M+4SM+21T;雄鱼(♂)为:14M+4sM+20T。即在星康吉鳗中存在着ZZ(♂)-ZW(♀)型性染色体。Z染色体为中着丝粒染色体,W为端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