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7 毫秒
61.
丛枝菌根共生建成的信号识别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时季  陈保冬  张莘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12):2693-2699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共生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互惠共生现象,对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AM共生体的建立需要AM真菌和宿主植物间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识别、交换和传导。本文总结近年来相关文献,从AM共生体形成前期及AM共生体形成期两个阶段,分别综述了信号物质的生物合成过程、调控过程及其作用机制,希望有助于进一步认识AM共生体建成过程,同时通过分析当前研究工作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动向,期望推动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2.
《生命科学研究》2016,(2):162-165
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s)修复对于保证基因组完整性以及维持细胞的平衡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p53结合蛋白1(p53-binding protein 1,53BP1)是针对产生的双链断裂损伤做出反应的重要调控因子。目前,研究人员对于53BP1被招募到受损的染色质上的过程,以及53BP1在DSBs修复过程中阻止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的同时推动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joining,NHEJ)的过程,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并且,近期的研究结果启发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即53BP1的招募需要直接识别DSBs特异性的组蛋白密码,而53BP1发挥作用时的通路选择则与BRCA1蛋白的拮抗作用有关。结合近年来有关53BP1的研究进展,主要综述了53BP1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其作为调控因子在DSBs修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53BP1达到有效聚集的方式。  相似文献   
63.
2013~2014年对东洞庭湖浮游藻类种类组成和种群密度进行了取样调查,对其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共鉴定出该水域浮游藻类8门65属159种(含变种和变型),较前人有所增加,其中硅藻种类数量增幅较大;2)浮游藻类的平均密度为每升6.14×10~4个,平均生物量为0.20 mg/L,平均密度和生物量调查结果较前人均偏小;3)优势种主要有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等16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总平均值为4.11;Margalef丰富度指数总平均值为5.58;在季节变化上呈现出一致的趋势,均为3月11月6月9月,枯水期的物种多样性高于丰水期。Pielou均匀度指数总平均值为0.63。各采样点相比,八仙桥和扁山的多样性指数较小,荆江口最大;5)位于东洞庭湖东侧各采样点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与位于西侧和新墙河的样点差异较大;冬春季节的群落结构与夏秋季节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4.
目的: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领域。方法:本研究从典型国家医学科技战略规划的重点领域分析,生物医药科技前沿动态与专家评述,文献和专利计量学分析三个维度进行识别,综合三个维度的识别结果,将至少满足两个维度的定为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领域。结果:共识别出34个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领域,包括精准医学、肿瘤免疫、靶向治疗、医学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等。结论:采用多维度综合识别方法对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领域进行分析,可为我国医学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布局提供决策支持,也可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提供方向引导。  相似文献   
65.
物种分类与识别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基础, 明确物种的类别及其分布是解决几乎所有生态学问题的前提。为深入了解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植物物种分类与识别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2000年以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 发现: 当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的温带或北方森林以及南非的热带稀树草原; 使用最多的遥感数据是机载高光谱数据, 而激光雷达作为补充数据, 通过单木分割及提供单木的三维垂直结构信息, 显著提高了分类精度; 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作为应用最广的非参数分类算法, 平均分类精度达80%;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机器学习领域的不断成熟, 人工神经网络在物种识别领域得以迅速发展。基于此, 本文对目前基于遥感数据的植物物种分类与识别中在分类对象复杂性、多源遥感数据整合、植物物候与纹理特征整合和分类算法技术等方面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 并建议通过整合多时相监测数据、高光谱和激光雷达数据、短波红外等特定波谱信息、采用深度学习等方法来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66.
大熊猫是我国保护最为成功、研究最为深入的珍稀动物之一,可以为其它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研究工作提供参考。20世纪70年代末期借助无线电颈圈,大熊猫的生态学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20年来微卫星标记和非损伤性遗传取样技术的联合使用,将大熊猫的保护研究工作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本文在综合所有已发表大熊猫微卫星标记的基础上,梳理了微卫星标记在圈养大熊猫亲子鉴定与遗传管理,野生大熊猫个体识别与种群数量调查、遗传多样性评估、扩散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着重介绍了其中29个重要的微卫星标记。同时指出目前微卫星标记的使用存在标记选择不统一、等位基因读数无统一规程等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67.
为寻找高效降解水体中氨氮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应用评价,研究从多种水产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的混合物中筛选出2株氨氮降解菌,降解率分别达97.8%和98.5%,经鉴定均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对筛选出的2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优化,2菌株pH、C/N适应范围广,并且耐高温、高盐。通过灌服试验表明所筛选菌株对养殖动物是安全的。在此基础上,将筛选菌株与本实验室前期诱变菌株B38复配后制成复合菌,通过养殖试验评价了复合菌对氨氮、亚硝酸盐及藻类数量的调控效果。与4种商品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酵母菌、强效EM和芽孢杆菌)相比,泼洒复合菌的池塘氨氮含量逐渐降低。在氨氮含量下降的同时,亚硝酸盐含量有上升的趋势,但在试验的第18天,复合菌组与酵母菌组亚硝酸盐含量有所降低。对藻类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从第9天开始添加复合菌与芽孢杆菌组藻类数量高于其他各组,在第14天,这2组藻类数量大约为其他组的2倍。由此可见,复合菌具有明显的降氨氮特性,并能有效增加藻类数量,但对亚硝酸盐降解效果不显著。研究为复合型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8.
利用偏振光散射方法检测癌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液中病变细胞的检测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在癌症的诊断过程中,血液中存在癌变细胞说明身体已经有癌变组织.因此,识别和检测这些细胞在医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偏振是光的固有属性,可以通过检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后的偏振变化来检测物质的性质.本文首次利用偏振光散射方法对悬浮在磷酸缓冲液中的癌细胞进行研究,利用红细胞和癌细胞以及活着的癌细胞和死亡的癌细胞在偏振特征上的不同,对其进行了成功的分辨.该方法具有非侵入、无损伤、高灵敏、高分辨的特点.为癌症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不断努力为药物、除草剂、食品添加剂等小分子物质高特异性、高灵敏的检测和分析开发新的方法和技术。然而,目前通用的分子检测方法的实施需要较长的前处理时间、昂贵的大型仪器设备及专业操作人员,无法实现有选择的识别及快速的现场检测。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量子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QDs@MIPs)与光纤相结合,构建了一种新的光纤探头,并将该光纤探头应用于光纤传感器,检测小分子物质莱克多巴胺(RAC)。试验中,我们对QDs@MIPs的表征、光纤探头的性能、光纤探头对RAC的浓度响应、光纤传感器的特异性及光强分布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光纤探头应用于光纤传感器能够提高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使分子印迹光纤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检测过程简便快捷,适用于快速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70.
高等植物进化出大量膜表面和胞内免疫受体以感知各种病原信号, 抵御病原物入侵。其中, 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感知模式分子后激活基础免疫反应, 核苷酸结合和富亮氨酸重复蛋白(NLRs)则通过感知病原微生物分泌的效应蛋白激活特异免疫反应, 导致超敏反应与细胞死亡。该文主要综述了NLRs对效应蛋白的识别、植物免疫激活及下游信号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