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9篇
  5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两品系萼花臂尾轮虫摄食强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广州和芜湖两品系萼花臂尾轮虫的摄食强度及其与食物浓度、食物种类和培养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食物浓度、食物种类和培养时间均对轮虫滤水率和摄食率有显著影响.两品系轮虫滤水率和摄食率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小;20 h内,两品系轮虫的总滤水率均与食物浓度呈曲线相关,而两品系轮虫总摄食率均与食物浓度呈直线相关.广州和芜湖两品系轮虫均在以小球藻为食物时有较大的滤水率,分别为0.0029±0.0001和0.0039±0.0008ml·ind.-1·h-1;广州品系轮虫以小球藻为食物时的摄食率(0.3992×104±0.00850×4 cell·ind.-1·h-1)显著地大于以栅藻为食物时的摄食率(0.170×4±0.0370×4 cell·ind.-1·h-1),而它们均与以混合藻为食物时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芜湖品系轮虫摄食率不受食物种类影响.轮虫滤水率和摄食率因食物浓度、食物种类和培养时间的不同而在品系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2.
软体动物粗蛋白对藻类的凝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盐藻(Dunaliella salina)、塔胞藻(Pyramimonas sp.)、海产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亚心型扁藻(Pyatymonas cordiformi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紫球藻(Porphyridium purpureum)等7种单细胞藻类对福建省10种常见软体动物粗蛋白提取物进行凝集活性筛选,其中有7种动物粗蛋白显示出对藻类细胞有凝集活性。同时,发现紫球藻的敏感性强于其他种类。这些粗蛋白的凝集活性在不同酸碱度和高温下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尤其是薄壳绿螂、菲律宾蛤仔、斑玉螺、短蛸的粗蛋白在95℃恒温15min后仍有活性。这些动物粗蛋白对紫球藻的凝集活性可以被0.02mol/L和0.04mol/L的EDTA所抑制,同时还能为9种糖类所抑制。  相似文献   
93.
饮用水源藻类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章诗芳 《生态科学》2002,21(3):284-286
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形成原因,藻类污染的情况,某水源藻类的种类,导致藻类爆发的限制因子,及不同的藻类对水处理工艺带来不同的危害进行研究。藻类的防治处理有三种措施:强化混凝、投加活性炭、投加高锰酸钾,通过进行净水新工艺的研究,提出藻类防治的设想。  相似文献   
94.
贵州江口埃迪卡拉纪的江口庙河生物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早期后生生物群,不仅含有大量的宏观藻类化石,还发现了可靠的、重要的动物化石。宏观藻类化石数量丰富,保存完整,类型多样,提供了早期后生植物研究的极好材料。本文研究的江口庙河生物群中的大量碳质压模保存的湖南革辛娜藻Gesinella hunanensis,与产于湖南留茶坡组的模式标本相比,整体形态特征虽然一致,两者却存在一些差异,如江口的Gesinella hunanensis叶状体表面较光滑,碳膜厚度从基部向上逐渐变薄,边缘较中部厚,未见乳状突起及侧枝,但可见明显的碳膜压叠现象;叶状体周期性生长明显,一个生长周期形成的叶状体中部较宽,两端较窄;宽度从几个毫米至几十毫米,变化较大;固着结构分为须根状和盘状两种形态,固着器与叶状体之间为加厚的固着蒂,固着蒂之上的叶状体边缘呈波状。与带状棒形藻Baculiphyca taeniata明显不同,尽管整体均呈棒状,但度量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且具独特的周期性生长方式,碳膜中部薄且时有叠压现象、而端部和边缘厚的特征显示其叶状体可能是中空的囊状,与Baculiphyca taeniata的叶状体碳膜极厚乃至保存为块状的特征明显不同。研究结果表明Gesinella hunanensis的形态趋于多样性,证实了Gesinella hunanensis与Baculiphyca taeniata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类宏观藻类。  相似文献   
95.
本文描述了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产出的碎片玛拉利亚藻Morania fragmenta Walcott, 1919、穗状玛波利亚藻Marpolia spissa Walcott, 1919、线状陡山沱藻Doushantuophyton lineare Steiner, 1994, emend. Ye et al., 2019和帚状陡山沱藻Doushantuophyton cometa Yuan et al., 1999。整个“清虚洞组”宏观藻类组合已达5属6种,该组合特征及其主要分子的形态特征与上下地层中的宏观藻类组合相比均有一定的差异,是研究宏观藻类的系统分类及早期植物演化、“清虚洞组”沉积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化石材料。  相似文献   
96.
对三种泉溪大型藻类(脆弱刚毛藻, 弧形串珠藻和普生轮藻)藻体上附生藻类的种类、分布及环境因子与寄主本身对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004 年7 月至2005 年4 月在山西省辛安泉泉域采集三种大型藻类植物(每个季节采集一次)。研究结果表明, 三种大型藻类藻体上的附生藻类种类数不同, 普生轮藻上的附生藻类有49 种, 脆弱刚毛藻上37 种, 弧形串珠藻上6 种, 其中硅藻门种类数最多。这说明寄主本身结构的复杂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附生藻类的种类数及多样性。就季节变化而言, 三种大型藻类藻体上的附生藻类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性,大致趋势为: 春季>秋季>夏季>冬季, 同时, 灰关联分析结果也表明, 环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对附生藻类也有影响, 最关键的影响因子是流速、水深和电导。这说明影响大型藻类植物藻体上附生藻类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不仅有寄主本身, 同时流速、水深和电导这三种环境因子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一株海洋藻类的分子鉴定及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藻类种类繁多,由于形态的易变性和生活史的复杂性,传统的形态分类往往十分困难.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使DNA分子成为区分物种的有效手段,成功地解决了许多疑难藻种的分类鉴定问题.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一株海洋藻类ST3的18srDNA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序列长度为1733bp,通过与GenBank中序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藻株ST3属于硅藻门海链藻目,与骨条藻属的亲缘关系较海链藻属为近,但与骨条藻属遗传距离远大于骨条藻属种间差异,说明ST3可能是硅藻门海链藻目新的藻属.18srDNA可用于海洋藻类分子分类与鉴定.  相似文献   
98.
失水-吸水过程中微鞘藻光合活性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雨季来临时,干藻重新吸收水分,光合活性恢复,迅速生长。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藻体在失水过程中,光合活性降低;而干藻接种到流沙后,恢复生长,在生长后期,生物量可达27μg/cm2土壤。在重吸水中,离子对光合活性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相对于去离子水来说,BG-11培养液处理后活性恢复较高;K 和Mg2 的缺失,对光合活性有抑制作用,而Ca2 的缺失,造成光合活性恢复的延缓;较高浓度的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和热水溶性多糖(500mg/L),较低浓度的蔗糖(100mg/L),对光合活性的恢复和保持具有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在光合重吸水过程中,离子在促进光合恢复中起重要作用,而糖类在保持细胞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利用干藻进行流沙接种试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
分形理论对水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研究初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首先对分形理论在生态学中的应用情况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应用驼对梅子垭水库的藻类叶绿素a浓度场水平2维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时间各浓度轮廓线的空间占据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各浓度的稳定程度。可由此说明浮游植物的变化情况和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00.
藻类种质的超低温保存技术已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已对数千种、株的淡水和海水藻类进行过超低温保存。其中,绝大多数藻类是采用两步冰冻法保存。影响藻类存活的主要因素是两步法冰冻保存程序和藻类自身的抗冻性。鉴定存活率是超低温保存技术中的重要环节。由于两步法保存技术的局限性,玻璃化和包埋脱水法等新技术在某些藻类的种质保存中可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