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58篇
  15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选择阴石粉背蕨(Aleuritopteris humatifolia)和金粉背蕨(A.chrysophylla)及其相关类群共27种植物,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叶绿体rbc L,trn L-F和mat K序列,所得序列利用Clustal X软件进行对位排列,用MEGA6.0软件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并采用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阴石粉背蕨1个样品和金粉背蕨2个样品的rbc L,trn L-F和mat K序列间差异很小,最大遗传距离均小于其与其它近缘种的种间最小遗传距离,结合两个种叶片形态、孢子、囊群盖和根状茎鳞片等形态学特征的对比研究,作者认为阴石粉背蕨应该作为金粉背蕨的异名处理。  相似文献   
72.
为正确认识蕉木(Oncodostigma hainanense)内轮花瓣近轴面突起的发育和作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蕉木内轮花瓣近轴面瘤状突起的形成过程,并采用光学显微镜(LM)观察经PAS染色反应的蕉木内轮花瓣半薄切片的结构。SEM观察发现,蕉木花蕾在发育Ⅰ期和Ⅱ期其内轮花瓣近轴面无明显瘤状突起形成,Ⅲ期有明显的瘤状突起形成,Ⅳ期瘤状突起发育成熟并布满整个内轮花瓣近轴面;LM观察发现,多糖类物质随蕉木内轮花瓣近轴面瘤状突起的发育而增多,并向瘤状突起周边细胞集中;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到有蓟马的幼虫在开放的花瓣瘤状突起间活动,但并没有发现瘤状突起表面有泌蜜孔及多糖类物质。推测蕉木内轮花瓣近轴面瘤状突起为访花者提供了繁殖、产卵和孵卵的场所并为它们提供了一定的食物来源(多糖物质)。  相似文献   
73.
孢子囊柄是蕨类植物孢子囊与叶片的连接结构,但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并不完全清楚。本文作者在观察维明鳞毛蕨(Dryopteris zhuweimingii)和东方荚果蕨(Pentarhizidium orientale)孢子囊柄的结构时发现:(1)两者的孢子囊柄都由3列细胞组成;(2)两者孢子囊柄的细胞壁可明显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次生细胞壁的S1层,呈螺旋状紧密排列,紧贴外壁但容易分离;外层为初生细胞壁。这一结构对支持和保护孢子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报道了中国肿足蕨科一新记录属——翼囊蕨属(Didymochlaena Desv.)。该属为泛热带分布的单型属,在中国为首次记录。本文结合原始文献对该属及其折囊蕨种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75.
对贵阳地区碳酸盐岩表生地衣资源进行初步调查,鉴定出4科,4属,共计7个种。其中两个是中国新记录种,即:蓝藻橙衣和石灰瓶口衣。瓶口衣属、黄烛衣属、凹盘衣属以及该文所描述的7个种都是贵州首次报道。对壳状地衣体在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6.
蹄盖蕨科的亚科划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蹄盖蕨科的建立对蕨类植物的分类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即使按秦仁昌的狭义概念,它仍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科。自秦仁昌把该科划分为21个属以后,属级水平上的分类问题比较清楚了,但亚科、亚属和组的划分至今仍不成功。本文主要根据该科三个染色体基数X=42、41和40,结合孢子囊群着生的位置及其它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3个亚科:冷蕨亚科、蹄盖蕨亚科和双盖蕨亚科。  相似文献   
77.
水生植物满江红是蕨类与固氮蓝藻的共生体。本研究旨在分离和鉴定它的另一种共生伙伴——内生真菌。经ITS测序和电镜观察,该分离物被鉴定为聚多曲霉,具有产生多种有经济价值的活性物质的潜力。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分生孢子发育和衰亡进程的结构特征,显示12 d培养物比6 d培养物有更多分生孢子以自噬的形式死亡,表明在后续开发研究中有必要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来调控分生孢子的发育状态以取得较高的产物得率。文中还对分生孢子的自噬进程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及探讨。  相似文献   
78.
罗建 《西北植物学报》2023,(7):1106-1106
塔黄(Rheum nobile J.D.Hooker et Thomson),又名高山大黄,隶属于蓼科大黄属。多年生高大草本。根及根状茎粗壮,可入药。茎单生,挺直,高1~2 m,具多数基生叶、茎生叶和叶状苞片。基生叶数片呈莲座状,圆形或近心形,直径20~30 cm。茎生叶及叶状苞片向上渐小,近圆形,直径5~13 cm。叶状苞片淡黄色,交互覆盖,形成了一个不透风、半透明的塔状温室,以抵御高海拔低温、强风和强紫外线,保护苞片内部腋生的花序。  相似文献   
79.
蛇床幼茎离体培养中体细胞胚胎形成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蛇床幼茎外植体经诱导产生了愈伤组织。在MS+2,4-D,0.2mg/L+ZT0.4mg/L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转变成胚性愈伤组织。转入MS+NAA0.2mg/L+ZT0.8mg/L培养基以后,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体细胞胚胎。体细胞胚胎在MS+NAA0.5mg/L培养基中可直接发育成为完整植析。显微观察表明,体细胞胚胎产生于愈伤组织的表层细胞或内部细胞。在鱼雷胚期已有螺纹导管的分化。子叶期的维管组织从两  相似文献   
80.
报告了寄生于蕨类植物上的枝孢属Cladosporium二新种扇蕨枝孢C.Neocheiropteridis和巢蕨枝孢C. neottopteridis.新种提供了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收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