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58篇
  15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邓云飞 《广西植物》2003,23(5):424-424
提出新名称 Asplenium dulongjiangense Y.F.Deng以代替晚出同名 Asplenium qiujiangense Chingex S.H.Wu non Nakaike,1 986。  相似文献   
142.
天然纤维素超显微结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天然纤维素脱脂棉的超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STM可直接观察到脱脂棉的微纤丝和基原纤丝。另外,还直接观察到了脱脂棉中纤维素分子的结晶区和非结晶区以及分叉状结构,从而表明棉花纤维素是一种结晶不完全的多聚物。  相似文献   
143.
水蕨颈卵器的形成与发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主要运用电子透射显微镜技术对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L.)Brongn)颈卵器形成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蕨颈卵器是由原叶体分生组织内颈卵器原始细胞形成的。该原始细胞经2次分裂形成3层细胞,上下两层发育成颈卵器颈部与底部的壁细胞,中层为初生细胞。初生细胞是颈卵器内雌配子发生的第一个细胞,该细胞经2次不等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1个腹沟细胞、1个双核的颈沟细胞。本研究首次阐明了水蕨颈卵器内细胞的发育顺序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4.
145.
蕨藻红素促进大豆插条不定根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蕨藻红素影响大豆下胚轴插条不定根形成的研究表明:蕨藻红素促进大豆插条不定根的形成,其最适浓度为0.5μmol·L^-1,最适处理时间为2d。0.5μmol·L^-1蕨藻红素处理大豆插条后,不定根诱导阶段(0~24h)的POD、CAT、IAAox活性较低;而不定根形成生长阶段(24~72h)的CAT和IAAox活性较高,POD活性低于未作处理的。试验推测蕨藻红素促进大豆插条不定根形成的生理基础可能与其影响POD、CAT和IAAox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6.
狭额绒螯蟹的幼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18—20℃、盐度18‰—20‰、光照度200~600Ix的条件下,狭颚绒鳌蟹幼体发育经5个溞状幼体和1个大眼幼体期。从幼体出膜到大眼幼体出现历时15d、到仔蟹出现需23d。狭颚绒鳌蟹和中华绒鳌蟹的第一期溞状幼体可从第2触角的外肢、腹部侧刺数加以区别;两大眼幼体可从额角形状、第2—4胸足指节、腹肢外肢刚毛数及尾节刚毛着生情况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47.
分析了荷兰芹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的条件, 对Co2+作用下胚状体形成与培养物内源IAA和ABA 的关系做了研究。结果表明, 荷兰芹下胚轴胚性发生能力随其相对位置而异, 自下而上逐渐提高。提高2, 4-D 浓度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水解酪蛋白对胚性能力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在胚状体发生过程中, 添加Co2+显著降低培养物内源IAA 和ABA 水平, 并提高胚状体诱导率。其中对照组IAA 有一个峰值, ABA 有两个峰值;实验组ABA 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 而IAA 则始终没有峰值出现。Co2+对IAA 和ABA 的抑制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8.
栗柄金粉蕨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栗柄金粉蕨( Onychium lucidum ) 地上部分的甲醇抽提物中分到10 个成分, 经详细的一维、二维核磁数据分析, 它们被鉴定为: 木犀草甙(1) , 3 , 7 - 二甲基槲皮素(2) , 高山甙B (3) , 金粉蕨素(4) , 栗柄醇(5) , 金粉蕨醇B(6) , β- 谷甾醇(7) , 胡萝卜甙(8) ,齐墩果酸(9) 和蔗糖(10) 。栗柄醇系新成分。1 , 2, 9 系首次由金粉蕨属分到。  相似文献   
149.
杜建会  严平  董玉祥 《生态学杂志》2012,31(8):2137-2144
斑块状分布是植被在水分匮乏环境中长期适应的结果,其演替过程可以作为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产生突变的"指示器"。本文通过对斑块状植被的起源、生态水文过程及其对干旱区植被恢复的启示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了我国干旱区植被恢复中目前尚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斑块状植被的形成可能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胁迫的适应等方面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植被斑块和裸地斑块之间在不同空间尺度的水分再分配是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并且能够维持稳定的关键。斑块状植被是一个高效的雨水集流系统,裸地斑块是整个系统径流的"源",而植被斑块是整个系统径流的"汇",保护植被斑块的同时维持一定面积的裸地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斑块状植被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气候的剧烈波动以及人类的过度活动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功能丧失,最终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需要加以严格保护。  相似文献   
150.
总枝状毛霉对去氢表雄酮的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样中筛选到1株能转化甾体的菌株,经形态观察,鉴定为总枝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利用该菌株对去氢表雄酮进行生物转化研究,转化产物分离后,通过红外、质谱和二维核磁波谱分析,确定了化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转化产物是7α-羟基去氢表雄酮和7β-羟基去氢表雄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