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华夏文明形成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郑洛地区作为夏商王朝建都和统治的核心区域,其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在龙山时期中原地区的出现,在华夏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这一种植制度在商代前期中原地区的具体实践情况,本文选取河南新郑望京楼遗址夏商时期(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时期)29例先民肢骨和23例先民肋骨进行C、N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先民骨胶原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18.1‰~7.0‰,平均值为-9.5‰±2.1‰(n=52),δ15N值变化范围为7.3‰~10.5‰,平均值为8.9‰±0.7‰(n=52),先民仍以C4类食物(粟黍)为主,但是也包含少量C3类(水稻、小麦或大豆)食物,证明中原地区自龙山时代出现的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在商代得以延续,但是粟作农业的主导地位,始终未发生明显变化,这可能与中原地区长期以来的旱作农业经济模式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对皖北地区栽培的平欧杂种榛优势品种进行性状评价,明确品种加工适宜性。【方法】2011年起在皖北地区引进平欧杂种榛品种(系)22个,依据适应性和丰产性等指标筛选出9个优势品种,选择与坚果加工利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性状指标、榛仁营养成分、矿质元素、油脂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从烤制、仁用、油用、鲜食等不同加工利用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为平欧杂种榛选择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结果表明,皖北地区9个平欧杂种榛优势品种坚果质量分布范围为2.54~4.40 g,三径均值为18.99~21.49 mm,形状指数为1.04~1.31,榛仁质量分布范围为1.00~1.66 g,果壳厚度为1.53~2.41 mm,出仁率为34.36%~47.01%。榛仁脂肪含量为50.50~58.00 g/(100 g),蛋白质含量为21.10~25.10 g/(100 g),可溶性糖含量为4.08%~4.94%。油脂中鉴定出棕榈酸、棕榈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花生烯酸8种脂肪酸成分,其中油酸含量最高,为81.21%~88.5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2.19%~94.61%。在矿质营养方面,榛仁中钾、磷、钙和镁含量较为丰富。对加工产能进行折算,9个平欧杂种榛优势品种单株坚果产量分布范围为1.52~2.20 kg,单株脂肪产量为330.50~503.47 g,单株蛋白质产量为141.68~224.40 g。【结论】根据榛果消费方式的不同,研究认为皖北地区平欧杂种榛品种中,辽榛3号最适作为带壳烤制品种,辽榛3号、达维和辽榛4号最适作为仁用加工品种,其中辽榛4号可作为油用加工品种,辽榛1号可作为功能性蛋白饮料加工品种,达维和辽榛9号可作为高钙类加工品种,达维、辽榛3号、平欧545号是皖北地区较为适宜的鲜食品种。  相似文献   
83.
李溪盛  马莺 《生物信息学》2014,12(4):287-291
为借助Internet技术进行数据的共享以及开发一套基于DNA指纹信息来识别粳稻品种的计算机功能平台,设计一套北方粳稻品种识别数据库系统。根据该数据库的设计所包含的信息含量,确定本数据库包含的四个表,并根据功能需求分析,设计了用户管理,北方粳稻DNA指纹数据管理,粳稻DNA指纹查询与粳稻品种识别分析四个功能模块,同时设计了该系统的界面设计图,为北方粳稻品种识别数据库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4.
现有主流猕猴桃品种的遗传背景相对单一,亲本来源地理分布狭窄,亲缘关系不清晰。为充分利用杂种优势,该研究以广西植物研究所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收集的53个猕猴桃品种(品系)叶片为材料,使用SCoT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0条引物在53份猕猴桃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110条条带,各引物扩增的条带在8~15条之间,引物平均扩增条带数为1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01条,引物平均扩增多态性条带数为10.1条,多态性比例为91.81%。(2)聚类分析显示猕猴桃品种(品系)没有按类型、倍性或选育地等形成明显有规律的聚类关系。但相对来说,同一杂交后代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亲本与后代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芽变品种与原品种并没有表现出特别近的遗传距离,说明芽变材料的突变可能在基因组或染色体层面发生了较大范围的重组、复制或丢失;‘楚红’‘桂红’‘湘吉红’和‘龙藏红’4个红肉品种与‘红阳’亲缘关系明显较远,说明其可能由不同亲本衍生而来;初步验证了‘桂海四号’可能为‘Hort16A’亲本之一的推测。  相似文献   
85.
烟粉虱对几种常见蔬菜寄主的取食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种蔬菜寄主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烟粉虱对寄主的选择性和嗜好性排序为:黄瓜>节瓜,番茄,菜豆>芥蓝,茄子>甘蓝,苦瓜。  相似文献   
86.
研究得知湘南地区引进沾化冬枣、梨枣和骏枣的枣头一次枝(下简称枣头)伸长生长节律与本地品种鸡蛋枣相似,幼树期枣头有两次明显的伸长生长过程,其间出现生长暂缓期。从枣头年生长量看,三个引进品种均比本地品种鸡蛋枣要小,但秋季生长量比重均比鸡蛋枣还要大。三个引进品种果实均较鸡蛋枣大,果实生长规律均与鸡蛋枣相似。但各个品种果实生育期均长于鸡蛋枣。冬枣果实生育期最长为100天~110天,梨枣与骏枣果实生育较短,梨枣70天~75天,骏枣约85天,而鸡蛋枣只有65天~70天。  相似文献   
87.
利用1285份山西省高粱地方品种18个农艺性状的历史数据,通过比较不同取样方法、取样比例和聚类方法组合的构建方法,确定了"多次聚类偏离度取样法+15%取样比例+欧氏距离+最长距离法"为山西省高粱地方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192份初选核心种质和所有样本的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分别为0、8...  相似文献   
88.
通过田间和网室测定结果,抗小象虫较好的甘薯品种有抗虫1号、台农26、Tis2534、Ricin和鸡蛋黄;抗小象虫较弱的品种有新种花、惠红早、“329”、广薯15等。甘薯品种的营养成份与抗小象虫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抗、感品种与粗纤维、粗脂肪含量无明显相关,与粗淀粉有显负相关,R1=-0.9935,而与粗蛋白和18种氨基酸总量有显正相关,R2=0.9741,R3=0.9621。表现粗淀粉含量高的品种,其虫害指敦较低,抗虫性强;而粗蛋白含量和18种氨基酸总量高的品种,其虫害指数较高,抗虫性则表现较弱。测定分析说明了甘薯品种营养成份与抗虫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
间种蔬菜对甘蔗地生态环境和甘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 (SaccharumofficinarumL .)是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 ,种植面积达 4 5 33× 10 6ha[1] ,甘蔗的前期生长比较缓慢 ,行间有比较大的可利用空间 ,到6月下旬~ 7月上旬才进入迅速生长期并逐渐封行。有研究表明 ,在甘蔗园间种玉米对甘蔗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5] ,而合理间种豆科作物 (黄豆和花生 )不仅不影响甘蔗的正常生长发育 ,还可以增加甘蔗的产量[4 ,6] 。但间种作物对甘蔗园生态环境的影响未见报道 ,我们于 1997- 1999年在桂西北开展了甘蔗园间种经济效益比较高的蔬菜作物的试验 ,并对间种甘蔗园生态环…  相似文献   
90.
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农家保护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农作物地方品种的有效保护是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由于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使大量农作物地方品种被少数高产改良品种所取代,造成农作物基因库的严重“基因流失”(genetic erosion)。农家保护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进行的动态保护,被保护的生物多亲性可在其生境中继续进化而产生新的遗传变异,在而是农业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途径。然而,尽管人们对作物品种资源农家保护的兴趣不断增长,也有大量有关农家的保护的研究和案例分析,但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成功的农家保护实例报道。因此,对农家保护的机制及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寻求一条新的途径来充分发挥农家保护应有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利用生物多样性布局的水稻混合间栽的生产模式,不仅解决了病害控制的问题,而且也保护了水稻地方品种的多样性。这种混合间栽的生物多样性布局和生产方式可能成为农保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