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利用盐酸水解法处理尼龙丝表面,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将蔗糖酶固定在尼龙丝上,制成酶丝,进而制成酶管.该酶管可用于蔗糖的测定,蔗糖通过酶管分解成葡萄糖,再用葡萄糖氧化酶(GOD)电极测糖.酶管的最适 pH 为5—6,最适温度范围:30—40℃.溶液的流速对酶管的转化效率有显著影响.流速为1.3ml/min 时,蔗糖浓度在0—5mmol/L 范围内,酶管的转化效率基本恒定,约为28.5%.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重复实验,酶管的重复性很好,CV<1%。酶管活力至少稳定8d(天)以上.  相似文献   
142.
大麦无菌苗的苗高。苗干重和单位长度、叶片切段的干重均依胚培养时所带胚乳的增多而递增。但叶片切段培养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再分化率并不与胚乳多少正相关。成熟胚培养时蔗糖的供应明显影响叶片切段培养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培养带1/2胚乳的胚,用萌发率高的新鲜种子培养无菌苗时,以不供给蔗糖的有较高的叶段愈伤组织诱导率,用萌发率显著降低的陈种子时,则以育苗时供给6%蔗糖为好。  相似文献   
143.
电泳均一的菠菜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力受G6P,Mg~(2 ),Mn~(2 )的调节;G6P对此酶的促进作用在F6P浓度较低时表现得比较明显;此酶对Mn~(2 )较对Mg~(2 )敏感,Mg~(2 ),Mn~(2 )对此酶的促进作用可被EDTA解除。底物F6P的饱和曲线为S型,底物UDPG的饱和曲线为双曲线型。NADP是此酶的负效应剂,NADP对F6P表现为混合型抑制,使V_m(F6P)降低和K_m(F6P)增大,3mmol/L NADP使F6P的K_m值从2.5mmol/L上升至3.8mmol/L,但不影响希尔系数,n=1.3。NADP对UDPG表现为K_m不变的非竞争性抑制,K_m(UDPG)=3.8mmol/L。  相似文献   
144.
伊贝母组织培养形态发生过程中几种糖类含量及淀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5.
以实生桃(Prunus persica)苗为试材, 探讨SnRK1对不同浓度蔗糖及处理时间的响应特性, 揭示蔗糖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期为果树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结果表明, 施加5%蔗糖时, 植株体内SnRK1酶活性最高, 且在一定时间内, 酶活性持续升高; 与对照(清水和甘露醇)相比, 5%蔗糖处理显著提高植株可溶性糖、淀粉和叶片叶绿素含量, 增加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 显著加快植株净光合速率; 通过观察根系构型, 发现5%蔗糖可以显著增加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和侧根数量, 并可促进根系加粗加长生长。qRT-PCR分析表明, 外源蔗糖能促进根系中生长素的合成和转运。综上, 一定浓度蔗糖可以提高植株体内SnRK1酶活性, 影响植株碳代谢, 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且增加根系生长素的合成与转运, 进而影响根系构型。  相似文献   
146.
不同生理条件下外源蔗糖对蓝藻固氮去铵阻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源蔗糖促进蓝藻固氮和其去铵阻抑。空气氧下蔗糖的促进作用比厌氧(氩)中更显著,而且此种促进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表现出来。暗中或添加光合抑制剂时蔗糖的促进作用消失。在有蔗糖的条件下,O_2,H_2和N_2 CO_2对蓝藻固氮和其去铵阻抑都没有良好作用,但H_2 O_2对其则有一定程度的促进。  相似文献   
147.
影响籼稻体细胞胚胎发生几个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 IR36、IR50、IR52及 IR54等品种的幼穗及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蔗糖浓度、2,4-D、NAA、激动素及脱落酸对体细胞胚胎发生、结构的保持及植株分化的影响。6%蔗糖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3%的有利于胚性结构的保持及植株分化。当培养基中不含2,4-D,而含激动素与 NAA 时,幼穗直接出芽;当不含激动素而含2,4-D与 NAA 时,外植体产生非胚性愈伤组织;当不含 NAA 而含2,4-D 与激动素时,外植体产生胚性愈伤组织。认为,2,4-D与激动素是籼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基本因素,而 NAA 的作用是不明显的。不同外植体(幼穗与成熟种子)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对2,4-D 与激动素的反应略有不同,幼穗更为敏感。在继代培养基中,加入低浓度的脱落酸有利于胚性结构的保持。随着继代世代的延续,分化培养中愈伤组织所表现出的绿色生长点状物不能发育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48.
以蔗糖为底物利用重组大肠杆菌合成甘露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异型发酵乳酸菌可利用胞内产生的甘露醇脱氢酶将果糖高效转化为甘露醇,但果糖作为底物相对昂贵,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必须选择廉价的底物。蔗糖相对便宜,并且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被重组大肠杆菌利用产生甘露醇。蔗糖水解酶(Sucrose hydrolase)和甘露醇脱氢酶(Mannitol dehydrogenase)是发酵生产甘露醇中催化蔗糖转化成甘露醇的关键酶,构建蔗糖水解酶和甘露醇脱氢酶共表达菌株并进行相关研究是本文的主旨。【方法】利用PCR方法分别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基因组DNA中获得sac A和mdh基因,得到大小分别为1 502 bp和1 032 bp的目的基因,经序列分析后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 ET-28a(+)上,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sac A-mdh。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并用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测定其酶活。【结果】SDS-PAGE显示表达蛋白的大小亚基分子量分别为55.1 k D和37.8 k D,与预期分子量一致,实现sac A和mdh基因的表达。蔗糖水解酶和甘露醇脱氢酶酶活分别为25.78 U/m L和14.56 U/m L。对重组菌株BL21(DE3)/p ET28a-sac A-mdh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甘露醇质量浓度达到45.19 g/L,总糖转化率为37.66%。【结论】与乳酸菌利用蔗糖发酵生产甘露醇相比,产量提高了6倍,且具有发酵周期短、稳定性高等优点,菌株的成功构建为甘露醇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9.
水稻蔗糖转运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蔗糖是植物体内主要的光合产物和运输形式,在叶片中合成并经过维管组织向库器官转运,在库组织中水解并用于合成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等有机物。水稻蔗糖转运对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别是在逆境条件下的产量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综述了水稻蔗糖韧皮部装载、运输和卸载机制以及关键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调控,并讨论了其与水稻产量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0.
陈维 《生物学通报》2006,41(9):48-49
“渗透现象”是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在讲述“水分的跨膜运输”这部分知识点时,设立的演示实验。对这一实验,各个版本的新教材安排的演示内容有所不同。人教版新教材基本延用了原先教材的图式,安排了“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蔗糖溶液”的演示实验(见图1)。笔者经过此部分内容的多次教学实践发现,这一实验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