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2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77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根据糖尿病患者营养需求特点综述了糖尿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各营养素的配方设计、工艺研究以及稳定性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2.
目的:了解2013年中国农村2~5岁留守儿童膳食和能量、营养素的摄入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国30个省55个监测点开展2013年中国0~5岁儿童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利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称重法进行膳食调查,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儿童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作出评价。结果:贫困农村、父亲外出打工、母亲低文化水平的留守儿童,其谷类摄入量分别高于普通农村、双亲外出打工、母亲中等文化水平,家庭低收入的留守儿童蔬菜、水产品和畜禽肉的摄入量低于家庭高收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岁组的留守儿童中水果、蔬菜、蛋类、水产品、大豆及其制品、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的比例分别为88.1%、95.7%、56.2%、91.9%、76.2%、100%;4~5岁组的留守儿童中水果、蔬菜、蛋类、水产品、大豆及其制品、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的比例分别为99.0%、97.1%、65.7%、93.1%、89.2%、97.1%。贫困农村、父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其能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分别高于普通农村、双亲外出打工,不同的收入水平组间,留守儿童的钙、铁、锌、硒、维生素B1、尼克酸的摄入量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岁的留守儿童,有超过97%的人群存在钙摄入不足的风险,超过60%的人群存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入不足风险。结论:中国农村2~5岁留守儿童的谷类、畜禽肉摄入较多,水果、蔬菜、蛋类、奶及奶制品等摄入不足,钙、维生素A、维生素B2等主要营养素缺乏,贫困农村、双亲外出打工、家庭年人均低收入与留守儿童营养状况有关,仍需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2016—2017年中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为引导中国12~17岁儿童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数据来源于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省抽取275个监测点开展营养健康监测。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食物摄入信息,采用食物秤称重记录家庭或学校食堂连续3 d食用油和调味品的摄入量,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能量和三大宏量营养素的摄入量。结果:2016—2017年中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平均每人日摄入量分别为1 995.0 kcal、253.8 g、84.5 g、61.4 g。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比分别为50.6%、37.1%、12.3%。72.9%的儿童青少年脂肪供能比高于推荐值30%、48.0%的儿童青少年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于推荐值50%、22.6%的儿童青少年蛋白质供能比低于推荐值10%。儿童青少年膳食脂肪来源于食用油、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分别为43.9%、36.6%、19.6%。12~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每人日膳食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生高于女生,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存在城乡差异,城市高于农村(P<0.01)。城市儿童青少年蛋白质供能比达到中国居民膳食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的比例高于农村(P<0.01)。结论:中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每人日膳食能量基本满足,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儿童脂肪供能比增幅过快亟待关注。  相似文献   
94.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根据2019年6—12月我国鱿钓生产船在东太平洋公海采集的62尾茎柔鱼样本,对其胃含物残留的4131个耳石和75个角质颚样本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 茎柔鱼主要摄食鱼类10种、头足类4种。从摄食饵料的出现频率和数量百分比来看,主要摄食的鱼类饵料为荧串光鱼、朗明灯鱼和墨西哥尾灯鱼,荧串光鱼在不同胴长组的茎柔鱼胃内均有出现,是茎柔鱼最重要的饵料;摄食的头足类主要有茎柔鱼、鸢乌贼和爪乌贼。随着胴长的增大,茎柔鱼摄食的饵料种类不断增加,头足类和灯笼鱼饵料比例增加,且摄食的饵料尺寸增大,摄食营养结构发生改变,摄食营养水平随之提高。研究结果可为评估不同饵料生物在茎柔鱼食性转变过程中的食物贡献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5.
为探究黄山松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数量和质量对短期氮(N)添加的响应及其与细菌群落的关联,在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设置不同N添加水平(0、40和80 kg N·hm-2·a-1)试验,采用三维荧光与平行因子联用法,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手段分别对土壤DOM和细菌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N添加整体降低了0~10和10~20 cm土层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DOM腐殖化指数(HIX),其中,高氮(80 kg N·hm-2·a-1)添加下均显著降低。平行因子分析法进一步表明N添加下DOM中类腐殖质组分(C1、C2)的相对含量降低。此外,N添加减少了富营养细菌(变形菌门、酸微菌纲)的相对丰度,而增加了贫营养细菌(斯巴达杆菌纲)的相对丰度。富营养细菌的相对丰度与HIX、C1、C2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易分解的类富里酸组分(C3)呈显著负相关;而贫营养细菌的情况则相反。说明N添加下不同生活策略的细菌类群对DOM中难分解和易分解组分存在明显的偏好性。我们推测N沉降加剧背景下土壤微生物生活策略的转变可能有助于DOM组分的塑造。  相似文献   
96.
在比较中国与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及消瘦率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儿童营养不良的原因,揭示个人层面的直接原因、家庭社区层面的基本原因以及国家层面的根本原因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影响路径。此外,进一步比较发展中国家及中国在儿童营养改善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效果,从针对特定年龄段儿童的直接营养干预、跨部门的营养行动、膳食行为改善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中国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状况,为改善其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物频率法调查2020年3月25日—2020年6月18日于定点医院就诊的18~50岁COVID-19入境筛查患者(包括可疑症状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的饮食状况,计算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调查共纳入247人,其中可疑症状患者211人、无症状感染者36人。筛查患者水产类、蔬菜、水果、大豆类存在不同程度的摄入不足;畜禽类、蛋类摄入过量;膳食纤维、硫胺素、钙摄入不足;无症状感染者水产类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P<0.05);男性无症状感染者膳食纤维及维生素E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女性无症状感染者维生素E及钾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P<0.05)。筛查患者蛋白质供能比及优质蛋白比例合理,无症状感染者脂肪供能比偏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结论: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对其进行营养宣教,并根据人群特点调整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90例,入选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早期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病例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结果:术后2周进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其中观察组总体健康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疲劳、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下降、便秘和经济困难6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并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干预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NRS-2002营养筛查表筛查结果,选出可能存在营养风险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平均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综合营养干预的方式,比较两种不同的营养方式对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炎症水平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沉(ESR)较干预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室检测及营养代谢指标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清淀粉酶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清Ca2+水平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淀粉酶降低和营养代谢指标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PACHE-Ⅱ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结局及并发症方面,干预后观察组腹痛腹胀减轻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个体化综合营养干预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和临床结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0.
为充分发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引导居民使用营养标签的作用,总结1995年以来六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对营养标签的使用建议发现,美国营养标签使用建议因指南关键推荐略有差异;营养标签科普力度逐渐加大;经常提醒居民关注营养事实标签的食用份量,鼓励查阅营养事实标签选择低热量、低饱和脂肪、低胆固醇、低钠的食品;更加重视菜单标签的推广应用。因此,我国膳食指南的修订工作应考虑加强营养标签科普,阐述营养标签修订之处,介绍新出台的餐饮食品营养标签,在居民全生命周期建议营养标签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