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辽东栎枝条分解过程中几种主要营养元素的变化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分解网袋法,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优势树种辽东栎小枝进行连续5年的分解研究,测定了C、N、K、P和Na5种元素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含量和剩余百分率的变化,发现这两个指标在这几种元素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从丢失速率上看(根据Olson的失重率常数k),K元素的丢失速率明显高于其它4种元素;而从这几种元素含量变化的格局上看,K的含量在整个5年的分解过程中是不断降低的,C也有这样的趋势,N的含量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P和Na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2.
不同施肥杨树主要营养元素内外循环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杨树叶片在凋落前将大量有机质输入干、枝、根中,在不同处理中,不施肥输出的比例大于施肥,施P并不导致杨树对P的奢侈吸收,施肥可使杨树主要营养元素的外循环通量高于不施肥,不施肥杨树叶片在凋落前P、K的输出率比施肥高约10%。  相似文献   
83.
广西亚热带主要林型的树干茎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0~1991年对广西亚热带主要林型的树干茎流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广西亚热带主要林型的年树干茎流量为6.2~66.7mm,分别占林外降雨量0.5~3.3%;不同林型的年树干茎流率显示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占1.7~3.3%)大于针叶林(占0.5~1.4%)。树干茎流的大小主要受树皮的吸水性能、树木胸径、树干枝角与冠型结构、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的影响。杉木林树干茎流营养元素的年平均浓度为8.707~14.848ppm,是林外雨年平均浓度(2.453~3.753ppm)的3.0~6.0倍;是林内穿透雨年平均浓度(5.861~10.454ppm)的1.4~2.0倍。说明树干茎流具有重要的水文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84.
我国是世界上隐性饥饿(营养元素缺乏)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隐性饥饿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进而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损失.对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我国2005年GDP总额为18.23万亿元.因营养不良遭受的劳动力损失就达5500亿~9000亿元。那么该如何解决隐性饥饿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5.
水稻是我国传统主食。稻米的胚、糊粉层和种皮富集微营养和功能性活性成分,如维生素、铁、锌等微营养元素及γ-氨基丁酸(GABA)、谷维素、膳食纤维等多种活性因子。功能性稻米是指除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7大营养素外,还含有一些不提供营养但对人体生理功能起调节和平衡作用的特殊成分的特异水稻,它能够起到增加生理防御机  相似文献   
86.
城市化对区域生态足迹供需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1994-2003年吉林省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建立了城市化水平与生态足迹、生态盈亏、生态足迹强度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吉林省生态足迹、生态盈亏、生态足迹强度与城市化率呈显著相关;生态足迹随城市化的发展由1994年的每人1.59 hm2增至2003年的每人2.23 hm2,主要受城市化率和第三产业比例的影响;建筑用地、草地和化石燃料用地生态足迹的变化较显著,建筑用地生态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以人均GDP和第三产业比例为主,草地和化石燃料用地生态足迹主要受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源于居民消费水平的驱动作用,吉林省生态赤字渐趋恶化,从1994年的每人0.319 hm2增至2003年的每人0.923 hm2;草地和化石燃料用地生态盈亏的变化最显著;在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化的驱动下,研究期间生态足迹强度从每万元4.14 hm2降至2.35 hm2,而且仍具有较大的降低空间.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吉林省可以消除生态赤字、实现自然资源的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87.
盐胁迫下木麻黄幼树营养元素的分配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盐胁迫下木麻黄幼树营养元素含量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盐量处理的木麻黄幼树生长、营养元素含量及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低浓度(5g/kg)NaCl处理促进了木麻黄的生长,而高浓度(20、25g/kg)则抑制木麻黄的生长。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木麻黄根中N、P、K,茎中N、P,小枝中N含量随之增加,并与盐浓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茎和小枝中的K以及小枝中的Ca含量则与盐浓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盐胁迫下木麻黄营养元素的比例失调是导致盐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盐浓度对Mg元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8.
以12年生薄壳山核桃‘马汉’为试验材料,采用凯氏定氮法、钼锑抗比色法和AAS法,测定不同生育期的结果枝成熟叶片中N、P、K、Ca、Mg、Fe、Cu、Zn、Mn等元素含量,分析叶片主要营养元素周年动态变化规律,为树体的营养诊断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叶中大量元素含量高低表现为NKCaMgP,微量元素含量高低表现为MnZnFeCu。(2)叶片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具有明显季节性,其中开花授粉期对N、P、K、Cu的需求量较大,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对N、P、K的需求量较大,果实发育期对K、Zn、Mn的吸收有持续增加的趋势。(3)随时间推移叶片中各营养元素周年动态变化出现规律性波动,且大量元素波动较小,微量元素波动较大。研究表明,薄壳山核桃叶营养元素相对稳定时期(7月27日~8月13日)拟应推荐作为薄壳山核桃叶营养诊断的适宜时期,同时应以施用N、P、K肥为主,Ca、Mg为辅助肥料,在开花授粉期和坐果期适量追肥,并在采收秋果前深施有机肥作基肥。  相似文献   
89.
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的持水特性在泥炭湿地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其与土壤营养元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地区湿地保护和退化湿地的修复。以贵州麻若平台分布的泥炭沼泽为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沼泽内泥炭藓的生物量、蓄水量、吸水率和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泥炭藓物种组成主要包括狭叶泥炭藓(Sphagnum cuspidatum Ehrh.)、多纹泥炭藓(Sphagnum multifibrosum X.J.Li&M.Zang)和卵叶泥炭藓(Sphagnum ovatum Hampe.)3种,狭叶泥炭藓为优势种,占泥炭藓总盖度的87.2%。沼泽中泥炭藓的生物量为(0.62 ±0.01)kg/m2,自然蓄水量为(9.42 ±0.45)kg/m2,饱和吸水率达1827.41%±34.56%,说明泥炭藓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RDA分析表明,泥炭藓的生物量、饱和吸水量和饱和吸水率主要受沼泽土壤总钾、总磷、有效磷、有效氮、有效钾的影响,泥炭藓的鲜重、自然蓄水量和自然吸水率受土壤pH和水位的影响较大。泥炭藓的生物量、饱和蓄水量、饱和吸水率与土壤总钾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总磷、有效磷、总钾、有效氮、总氮、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说明土壤总磷、有效磷、有效钾、有效氮、总氮、有机质对沼泽中泥炭藓的持水能力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0.
环境因子对豆科共生固氮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慈恩  高明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6):1269-1274
环境因子的限制一直是豆科植物一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没有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研究涉及的环境因子主要行水分、矿质营养元素、温度、重金属、钠盐、CO2、土壤类型以及pH等。水分胁迫会导致豆科植物根瘤减少和固氮效率低下;矿质元素方面,除氮磷钾外,微量死素对固氮影响也很明显;不适的温度会对豆科植物的结瘤固氮产生一定的限制;重金属能从不同方面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共生同氮,寻找适合作尾矿先锋植物的豆科植物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除详细阐述了这方面开展的研究以外,还浅析了这方而研究目前国内外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