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几种常微量元素在辽东栎枝条分解过程中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分解网袋法 ,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优势树种辽东栎小枝进行连续 5a的分解研究 ,测定了 Ca、Mg、Cu、Zn和 Mn5种元素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含量和剩余百分率的变化 ,发现这两个指标在这几种元素之间既有一定的相似性 ,又有一定的差异。相似性表现在这几种元素在分解开始时 ,其含量都有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但有的表现为不断上升( Ca和 Zn) ,而有的则在分解阶段的中期 ,已开始明显下降 ( Mg,Cu和 Mn)。从丢失速率常数上看 (根据 Olson的失重率常数 k) ,由于 Ca和 Cu在分解过程中的大量增加 ,因而用 Olson指数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差 ,而其它 3种元素用 Olson指数方程拟合结果相比较 ,发现 Mn的失重率略高于 Mg,而超过 Zn的 2倍。但这些元素的失重率都明显低于一些大量营养元素如 N、P、K的失重率  相似文献   
72.
 1999~2000年在内蒙古草原区的中温型草原和暖温型草原两个研究站点, 分别对大针茅(Stipa 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ns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hurica)和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 5个共有种地上生物量、营养元素(全C、全N、全P)和能量(热值)的繁殖分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两站点共有种各自的地上生物量、全C 和能量之间的繁殖分配较为接近,但全P、全N  相似文献   
73.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5个演替阶段的13个种类24个植物个体叶片的N、P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表明:(1)各演替阶段植物叶片的N、P含量变异较大,N含量的值在6.49~14.69mgg^-1之间,P含量的值在0.66~1.13mgg^-1之间,叶片的N∶P值在7.45~16.38之间;总体平均值N为9.43mgg^-1,P为0.86mgg^-1,N∶P为11.17;(2)演替后期的叶片N含量和N∶P比高于演替前期,叶片N含量的变化趋势与N∶P比的变化趋势协同性较好,N∶P的变化趋势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变化特征;(3)叶片N∶P可以作为植物和演替阶段的限制性营养元素的指标,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生长基本上均是受N而不是受P的限制;演替各阶段绝大多数物种新生叶的N∶P都小于成熟的营养叶的N∶P,两者均受N元素的限制,且氮素对新叶的限制性更强,表明新叶容易缺乏氮素而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74.
叙述了九连小檗细胞悬浮培养细胞生长与呼吸作用及对主要营养元素吸收消耗的关系。细胞接种于新鲜培养液中,呼吸作用强度和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消耗便迅速增加。接种后第6天,培养液中PO4^3^-几乎被耗尽,K^+和NO3的浓度也减少一半,细胞生长由延迟期进入起始生长期。至第8天呼吸强度达到高,细胞生长加,但细胞生长高峰延迟于呼吸高峰。随后,营养物质的消耗减少,呼吸降低,生长减慢,至静止期细胞生长停止,呼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藓类体内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变化、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藓类结皮土壤相应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的分析,以揭示藓类的营养组成特征及对环境的适应性机制。研究样地选择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典型草原区和宁夏腾格里沙漠南缘的草原化荒漠区。通过实验,从藓类植物体内检测出17种氨基酸,表明其体内的氨基酸组成大部分与高等植物相同,其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最高,约占总氨基酸的50%。脯氨酸含量在所有氨基酸中处于较低水平,平均只占氨基酸总量的3.12%。草原化荒漠区与典型草原区分布真藓平均总氨基酸含量均大于土生对齿藓,两地区间真藓有10种氨基酸(包括脯氨酸)含量有显著性均数差异(p<0.05),而土生对齿藓只有脯氨酸有显著性差异(p<0.05)。赖氨酸、精氨酸含量在两个地区各种藓类体内有相对稳定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脯氨酸的含量在同一地区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不同地区却有显著性差异。藓类体内营养元素显著高于结皮层土壤,表明苔藓植物有很强的元素富集能力,其中N含量最高,P含量最低。不同种类植物体内营养元素Ca、Mg、K的含量存在差异,表明藓类植物对金属营养元素有很强的选择吸收能力。元素相对利用能力(植物/土壤),K最大,P最小,Ca、Mg因种类不同存在差异。N/P比率在草原化荒漠区分别为真藓10.25,刺叶赤藓13.59,土生对齿藓15.78;在典型草原区分别为真藓11.91,土生对齿藓10.55,盐土藓11.37,可知N、P在干旱区不是藓类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元素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N和P,Ca和Mg明显相关(p<0.05),而K和Ca、Mg之间则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K和Ca、Mg之间存在制约关系。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析表明,随降雨量增加二者含量明显呈现递减趋势,说明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与苔藓植物的抗旱性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6.
西沙群岛草海桐的抗逆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贝贝  刘楠  任海  王馨慧  刘念  简曙光 《广西植物》2018,38(10):1277-1285
热带珊瑚岛由于光照强、季节性干旱明显、土壤贫瘠、保水能力差而少有植物生长。草海桐(Scaevola sericea)是一种典型的热带滨海植物,是西沙群岛珊瑚岛植被中的主要建群种,在海岛和海岸带防风固沙及植被生态恢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对西沙群岛自然环境下草海桐的形态解剖学特征、抗氧化能力、抗逆性物质含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海桐具有阳生性植物特征,叶片及上表皮厚、气孔密度小、导管直径及水力导管直径大,有利于其适应珊瑚岛干旱环境; 其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其他受胁迫植物相比较要高,脱落酸含量也较高,表明草海桐对珊瑚岛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及抗逆性; 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偏低,但植物体内营养元素含量却较高,表明草海桐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高。这说明草海桐能够很好地适应干旱、贫瘠的珊瑚砂环境,具有较强的抗逆及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7.
叶绿体的正常发育对于植物至关重要,突变体研究是探明叶绿体发育过程中基因功能的有效途径。叶色突变体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各种植物材料的研究,叶色突变的分子机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远未被阐明,尤其在水稻当中。目前,已报道的水稻叶色突变体,主要表现为黄化、白化、亮绿、条斑条纹、温敏变色、转绿和转紫等。该研究使用甲基磺酸乙酯( EMS)处理粳稻日本晴,获得一份遗传稳定的突变体ygl-63,其整个生育期叶片均表现为黄绿色。通过测定ygl-63和野生型苗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发现,ygl-63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分别下降了31.9%、42.2%和34.1%,同时叶绿素a/b值较野生型增加。这表明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是导致ygl-63黄绿叶突变性状的主要原因,并且叶绿素b的降幅大于叶绿素a。在成熟后调查主要农艺性状发现ygl-63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分别减少8.9%和8.5%;千粒重增加10.4%;而株高,穗长和每穗着粒数和野生型相比差异并不显著。通过测量微量元素发现,ygl-63种子中的铁和锌含量较野生型显著降低,分别减少85.7%和64.8%。将ygl-63与正常绿色品种明恢63杂交获得F1和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发现,ygl-63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通过基因定位,将该基因定位到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的分子标记InDel-3和InDel-5之间约2.4 cM范围内。该基因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水稻叶色突变基因,暂命名为ygl-63( g)。所得结果为今后对ygl-63( g)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秋茄落叶分解中营养元素释放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福建九龙江口林地红树植物秋茄落叶分解过程中K、Ca、Mg和P营养元素释放速率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腐解中叶片元素组成因不同营养元素损失率而变化较大。元素的损失总是快于干重损失,且损失速率为K>Mg>Ca和K>P。冬季P的损失快于Mg和Ca(P>Mg>Ca),夏季则相反(Mg>Ca>P),其余两季节差别不大。4个季节分解56天后,K、Ca、Mg、P分别损失达初始量的72—97%,51—88%,60—90%和64—79%。  相似文献   
79.
以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 (Sl)、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es (Sb)、琥珀乳牛肝菌Suillus placidus (Sp)为供试菌株,采用液体培养法,分析不同浓度Al3+ (0、0.2、0.4、0.8、1.2和1.6 mmol·L–1)处理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pH、养分吸收、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外生菌根真菌耐铝机制。结果表明,铝处理显著增加3种菌株生物量、P含量和Al含量,降低培养液中pH。当Al3+浓度为0.8 mmol·L–1时,菌株生物量增幅最大,各浓度Al3+处理的3种菌株Al含量为Sp>Sb>Sl;K含量随Al3+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浓度Al3+(≤0.4 mmol·L–1)显著促进Sl菌株中N元素的积累,0.4 mmol·L–1 Al3+处理菌株N含量较无铝处理增加42.65%。铝处理还显著降低菌株POD和SOD活性,增加菌株MDA含量。菌株生物量与菌丝N、P、K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与P含量相关性最高(r=0.635)。综上,环境中Al3+浓度是影响外生菌根真菌吸收铝的关键因素,在一定Al3+浓度下,外生菌根真菌通过增加对营养元素N、P、K的吸收,提高菌丝酶活性,降低MDA含量以缓解铝毒害,增强其在铝胁迫下的生存能力。该研究为筛选抗(耐)铝性强的优良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李景信  马义 《植物研究》1990,10(4):107-112
本文分析测定了羊草(Leymus chinense)及羊草割草地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羊草对N、Mg、Ca、K元素的吸收量大,对Cu元素的吸收量小。羊草对各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和积累量以生长初期最高,以后随时间推移,其积累量逐渐下降,但Na元素于生长初期至中期含量一直较低,至生长末期出现急剧增加趋势。Cu在整个生长期中含量都很低,随时间变动不大。 在羊草割草地中,羊草从割草地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量为40.7kg·ha~(-1)·a~(-1),羊草割草地由于刈割羊草地上部分而输出的营养元素量为25.71kg·ha~(-1)·a~(-1),而羊草凋落物与茎茬中残留的营养元素量为10.58kg·ha~(-1)·a~(-1),归还土壤的营养元素量为4.02kg·ha~(-1)·a~(-1)。由此可见,羊草割草地营养元素的输出量大于输入量,这是永久性羊草割草场土壤肥力日趋下降、草原退化、生产力逐渐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