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3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5096篇
  11651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49篇
  2022年   376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73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690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77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李雅芹   《微生物学通报》1992,19(5):309-310
本文介绍使用Skerman显微操作技术在非厌气条件下对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单细胞分离,这一操作可以代替繁琐费时的常规单菌落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高盐环境中可培养嗜盐菌的分离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荣乔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1):1850-1850
嗜盐菌属于极端微生物中的一种,其结构与理化性质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国际同行在嗜盐菌的研究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国内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3.
Orbilia Fr. and Hyalorbilia Baral & G. Marson are the only genera currently accepted in the family Orbiliaceae which was established by Nannfeldt (Baral, 1994; Kirk et al., 2001). Hyalorbilia was erected by Baral and Marson (2001) based on unstalked asci arising from crosiers, with hemispherical apices without wall thickenings, some bipolar-symmetrical globose inclusion bodies in ascospores (living state), asci and paraphyses cohere in a gelatinous matrix, paraphyses with not or only slightly inflated apices, and an ectal excipulum of horizontally oriented textura rectangular.  相似文献   
14.
对整肠生菌进行了最佳生长条件的研究 ,获得了该菌生长的最佳C/N为 4~ 4 5∶1 ,以及所需的各种维生素、氨基酸 ,提出了优化的生长培养基组成。经发酵中试表明 ,在最适pH 5 5~ 6 5 ,最适生长温度 35℃~ 37℃条件下 ,提高菌数产量 3倍。  相似文献   
15.
绿僵菌对昆虫的入侵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17.
在过量铜或锌胁迫下,独立培养的外生菌根菌牛乳牛肝菌(Suillus  相似文献   
18.
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光合细菌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haeroides)、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嗜酸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dnasacidophila)、深红红螺菌(Rhodospirarubrum)、万尼氏红微菌(Rhodomocrobiumvannielii),经溶菌酶(3mg/L)处理50min后,获得了它们的菌体形成的原生质体,其再生率分别为80%、71%、82%、61%、74%.取等量的亲本菌株在35%的PEG(MW6000)诱导下两两融合5min,共10种组合.其融合率为球×沼2.5×10-4、球×嗜2.1×10-4、球×深2.0×10-4、球×万2.1×10-4、沼×嗜2.8×10-4、沼×深2.4×10-4、沼×万2.6×10-4、嗜×深2.0×10-4、嗜×万2.3×10-4、深×万2.4×10-4.经影印法鉴定:形成的融合子可以分别生长于以相应的有机物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所有融合子体积均相当于两亲本株体积之和,融合子菌落形态特征介于两亲本株之间.从中随机挑选100个融合子,以辣椒苗作为靶标植物,从上述融合子中筛选到了1株具有显著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抗病性的融合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首次报道中国北方1例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方法患者男性,58岁,主因"右腕部皮损伴瘙痒8~9a"就诊。对皮损脓液直接镜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菌培养,并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实验室研究。结果脓液直接镜检可见多个圆形、厚壁、棕色硬壳细胞,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样改变,并可见硬壳小体。真菌培养可见暗棕色,橄榄色至黑色菌落生长,生长速度较慢,镜下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产孢。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例为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的着色芽生菌病。口服伊曲康唑200mg,1次/d;特比萘芬250mg,1次/d。治疗3个月后,皮损消退痊愈。结论 Fonsecaea monophora感染也可见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着色芽生菌病患者,而ITS区序列分析是该菌种鉴定的重要手段,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本例患者显示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一株分离自传统发酵酸马奶中的益生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进行固态发酵(Solid State Fermentation,SSF)。以发酵物中的活菌数为主要指标,采用九因素四水平(L32(4^9))的正交试验优化固态发酵培养基,并在优化的培养基基础上研究不同的初始含水量及培养时间对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活菌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固态发酵培养基组成为4g豆粕、5g麸皮、0.6g乳清粉、0.3g葡萄糖、0.3g碳酸钙、0.02g硫酸铵、0.01g硫酸镁,初始含水量为55%的优化条件下,37℃发酵60h,发酵物中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活菌数可达到4.08×10^10CF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