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6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32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7):1402-1403
<正>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周育森团队联合该院实验动物中心曾林团队、基础医学研究所黎燕团队、上海复旦大学姜世勃团队及德国Inflarx Gmbh公司首席科学家郭仁锋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一种新的致病机制。该病毒通过感染,可导致人体一类免疫蛋白分子--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从而引发急性肺损伤。他们根据这一发现,采用新的治疗策略即通过一种针对过敏毒素C5a的抗体药物来调节补体的分子表达水平,证实可以大大降低"炎症因子风暴",显著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从而能够有效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肺炎。该项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传染病研究领域权威学术期刊《临床  相似文献   
752.
目的:构建解偶联蛋白UCP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寻找调控UCP1表达的小分子化合物提供有效工具。方法:从小鼠基因组DNA中PCR扩增小鼠UCP1启动子上游2000 bp序列,并将该序列连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 GL3-basic中,构建p GL3-UCP1启动子。测序正确后,提取质粒,然后将上述载体与p RL-TK载体共转染至HEK293细胞、小鼠白色脂肪前体细胞和小鼠棕色脂肪前体细胞,48 h后裂解细胞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通过PCR成功扩增获得了目的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 GL3-basic中。与细胞内源UCP1表达水平相似,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表明构建的p GL3-UCP1在棕色脂肪细胞中启动子活性最高,在白色脂肪细胞中活性较低,在HEK293细胞中基本没有活性。同时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CL 316,243同样能够上调p GL3-UCP1的启动子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UCP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证明在棕色脂肪细胞中,该启动子具有很强的启动子活性,而在白色脂肪和HEK293细胞中,启动子活性很低。该启动子报告系统有望为寻找激活UCP1的小分子化合物提供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753.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我院全院出院患者6622例的病案资料。其中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之前的患者3238例,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之后的患者3384例,分析分级管理前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使用频次及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降低,与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后一线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提高,二线、三线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与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分级管理后三联用药比例显著降低(P0.05),送检标本及检出阳性率较实施分级管理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可以有效的限制抗菌药物滥用情况,对于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54.
临床药学是药学的重要分支,临床药师为病人提供药学监护,优化了使用药物治疗,促进康复,加强了保健和疾病的预防。开展临床药师教育,有利于临床用药审查,并将为培养临床药师的工作提供参考。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药师及抗肿瘤药物专业临床药师的培训经验和合理用药的进展情况,分别对临床药师培养模式、理论课程设置、药学查房带教、临床记录书写和业务学习等方面作了总结。本文通过系统性的回顾了和对比了国内外的临床药师的培养方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临床药师在临床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55.
<正>从农业开端到苏联解体,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在能够导致肺结核(TB)的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中留下了印记。对全世界近5000个结核分枝杆菌样本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数千年前在亚洲出现的一种细菌最终如何成为了一个全球杀手,乃至对抗菌药物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这项新研究的第一作者、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进化遗传学家Thierry Wirth指出,尽管结核分枝杆菌的第一次出现可能是在4万年前的非洲,但这种传染病并没有在人群中"生根发芽",直到人类走向农业社会,并随之定居下来。  相似文献   
756.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和鉴定新型人血清白蛋白(HSA)特异结合7肽,分析与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27(PACAP27)构成的融合多肽ML-PACAP27与HSA的亲和结合力,以确定筛选的7肽(ML1和ML2)在与其他药物多肽或蛋白融合状态下仍具有较高的HSA结合活力。利用噬菌体展示7肽库,经四轮筛选、筛选克隆的DNA测序、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分析(ELISA)初步鉴定筛选克隆与HSA的亲和作用,并利用等离子共振技术(SPR)定量测定合成的ML-PACAP27融合多肽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亲和力常数。实验结果表明:经筛选获得2个与人血清白蛋白特异性结合的7肽序列,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为:ML1:LKSCKPL和ML2:SLKSHAL;ELISA分析结果显示,含有ML1和ML2的噬菌体均可亲和结合HSA,而且ML2的亲和结合作用高于ML1;SPR分析结果显示,ML1-PACAP27和ML2-PACAP27与HSA的解离常数(KD)分别为:8.1×10-6mol/L和3.7×10-6mol/L,ML1-PACAP27与HSA的结合力高于ML1-PACAP27。筛选和鉴定了两个可与HSA特异性结合的7肽序列,该7肽序列可用于特异偶联HSA的长效分子药物的重组融合表达或设计,可为延长分子药物的半衰期及新型药物研发提供新工具。  相似文献   
757.
研发动态     
<正>中国农科院发现控制山羊产羔数关键基因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通过构建文库和测序的方法,在山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中发现了一系列与山羊产羔数相关的重要基因,为利用分子育种方法提高山羊产羔数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分子繁殖与发育》杂志上。研究人员表示,产羔数量是山羊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经济指标,这一指标是由多个器官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复杂过程,其遗传基础尚不十分清  相似文献   
758.
目的:基于市场角度分析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方法:检索Thomson Reuters Cortellis数据库、全球医药市场研究机构Evaluate Pharm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利用对比分析方法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得益于生物技术药物本身的优势特点,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市场比例将由2013年的22%增长至2020年的27%,2020年全球市场中罗氏仍然保持最大的市场份额,市场销售额将达435亿美元。尽管中国生物技术药物的市场总额占全球市场的比例仅为2%,但未来发展空间较大,且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国药集团为龙头的产业集群。结论:随着疾病治疗需求的增加,生物技术药物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59.
<正>卢立康唑是新近研发的强效抗真菌药物,具有皮肤贮留性好、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复发率低等优点,2005年在国外上市后,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浅部真菌病。该药自2013年在国内上市销售以来,获得了全国各地临床医师的认可。为与广大临床医生携手促进我国医学真菌学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积累更多的卢立康唑的临床资料,使更多患者受益。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组织设立的"卢立康  相似文献   
760.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肺癌患者总数的15%-20%,与吸烟关系密切,约60%-70%的患者就诊时已处于广泛期,预后很差,内科药物治疗仍然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其细胞生物学行为复杂,恶性程度高,易出现复发及耐药,通过多药联合、优化给药顺序、改变用药方法及调整药物剂量强度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较多,其死亡率依然高居各种肿瘤之首,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变得迫切而棘手。近年来,随着SCLC内科治疗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研究热点药物如bcl-2抑制剂、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ipilimumab、贝伐单抗等已在Ⅱ期或Ⅲ期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为SCLC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目前针对SCLC的药物治疗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