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29篇
  免费   820篇
  国内免费   5973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400篇
  2022年   460篇
  2021年   531篇
  2020年   495篇
  2019年   578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522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604篇
  2014年   848篇
  2013年   712篇
  2012年   908篇
  2011年   956篇
  2010年   837篇
  2009年   883篇
  2008年   1434篇
  2007年   861篇
  2006年   930篇
  2005年   872篇
  2004年   671篇
  2003年   633篇
  2002年   623篇
  2001年   492篇
  2000年   451篇
  1999年   424篇
  1998年   312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89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7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万能引物PCR法从YAC中分离制备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庆华  黄浩杰 《遗传学报》1998,25(5):403-408
报道了一种从微量且未知碱基顺序的YAC DNA中制备FISH探针的新方法——万能引物PCR(UP PCR),即把复性后的UP-Linker连接于PFGE分离后经Alu Ⅰ酶切的YAC DNA上,再用UP对其进行PCR扩增和标记。由于Alu Ⅰ的广谱性和UP与Linker长度不同等,使该法能根据PCR效率调节扩增产物的广泛性向特异性的转变,且产物能覆盖YAC嵌入DNA的全长。此法制备的人21号染色体FISH探针,特异性强,杂交信号明亮,21号染色体的检出率高。该法稳定简便。  相似文献   
992.
L—山梨酮脱氢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参照已知的L-山梨酮脱氢酶基因序列,合成了两个引物序列,以AcetobacterliqueficiensIF012258的染色体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克隆得到了L-山梨酮脱氢酶基因,经酶切验证与预期结果相同,序列测定结果也与已知序列一致,采用PCR方法在此基因的两端加上了E.coRI和HindII两个酶切位点,经E.coRI和HindII酶切后去掉了两端的多余序列后,将此片段连接到pKKHh  相似文献   
993.
脉冲电场对真皮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脉冲电场(f=50Hz,t=20μs,Epp=1V/m),对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作用1分钟和5分钟,均产生促进细胞增殖的效果(P<0.05和P<0.001),而较长时间(t≥10分钟)的电场作用则显著抑制细胞的正常增殖(P<0.001)。 采用荧光偏振法研究了脉冲电场对真皮成纤维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作用5分钟后即刻引起膜流动性的显著增加。而电场作用45分钟后,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温育(30 分钟),才表现出膜流动性的降低。说明不同作用时间的电场可以造成膜流动性的增加或降低,而且对膜流动性的影响是可逆的。我们认为,脉冲电场所引起的膜流动性改变是细胞分裂能力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4.
PCR-RFLP检测LDL受体基因TaqⅠ多态性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人类LDL受体基因外显子4-内含子4-外显子5片段,PCR产物为1.55kb,DNA片段经序列鉴定后,进行TaqI酶切位点的RFLP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汉族人群LDL受体基因中存在着TaqⅠ酶切位点多态性; 200个LDL受体等位基因中TaqⅠ酶切位点出现的频率为0.515,该点频率较为适中, 可作为中国汉族人群LDL受体基 因的遗传标志来进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基因诊断。所建立起的LDL受体基因TaqⅠ位点的PCR -RFLP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在FH的基因诊断上有应用价值。 Abstract:To develop rapid and sensitive technique for detectin the TaqI polymorphism at the human LDL receptor gene in Chinese,the exon4-intron4-exon5 of the human LDL receptor gene was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The PCR products were directly analysed by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aqI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the LDL receptor gene in Chinese of Han nationality;The frequency of T= allele (presence of TaqI cutting site)is 0.515 in 200 LDL receptor alleles.This technique may be used for rapid and sensitive screening of the LDL receptor gene for the TaqI polymorphism.  相似文献   
995.
细胞色素P450 2D6缺陷型等位基因的家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等位基因特民扩增法(ASA)为基础的基因分型法,对细胞色素P4502D6 (CYP2D6)缺陷型等位基因携带者的9个家庭共38个进行了基因分型,并与用右旋美沙芬为 探针的表型分型法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CYP2D6酶缺陷型等位基因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bstract:A genotyping metho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llele-specific amplification and a phenotyping procedure with dextromethorphan as a probe were employed in familial study of nine families with 38 members for the cytochrome P450 2D6(CYP2D6)deficient alleles——CYP2D6A,CYP2D6B,CYP2D6D and CYP2D6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YP2D6 deficient alleles were inherited a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trait.  相似文献   
996.
王春阳  郭雨  李海银  陈萍 《生物工程学报》2023,39(12):4996-5013
跨膜p24 (transmembrane emp24 domain, TMED)基因与哺乳动物的免疫反应、信号传导、生长发育和疾病发展等密切相关。然而,昆虫中仅有果蝇TMED的报道。本研究从基因组鉴定了家蚕、赤拟谷盗、烟草天蛾和意大利蜂的TMED家族基因,并发现1个α类、1个β类、1个δ类和多个γ类的TMED家族基因成员构成模式产生于膜翅目分化前昆虫的共同祖先,而果蝇类TMED家族成员构成在进化中形成了独特模式。昆虫TMED家族γ类基因进化速度较快,分化成了TMED6-like、TMED5-like和TMED3-like这3个独立的亚类。TMED5-like基因在膜翅目昆虫发生了丢失,在鳞翅目昆虫祖先中发生了复制,在果蝇类发生了重复。昆虫TMED蛋白除具有典型的TMED结构特征外,还有明显的信号肽。家蚕7个TMED基因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1个基因为单外显子,6个基因为多外显子。从幼虫组织克隆了家蚕7个TMED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全序列并登录到GenBank数据库。BmTMED1、BmTMED2和BmTMED6在家蚕各个时期和组织中均表达,所...  相似文献   
997.
【背景】候选门级辐射类群(candidate phyla radiation, CPR)和DPANN是与绝大多数已知细菌和古菌具有显著差异的独特类群,因发现较晚,人们对其认识还非常有限。已知二者类群庞大、存在广泛,但在不同生境中的多样性研究还较少,生态功能尚属未知。【目的】分析不同地下水中CPR和DPANN的多样性,探讨不同方法对CPR和DPANN检出及富集的影响。【方法】采用0.1μm滤膜收集菌体和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分析呼和浩特市周边4个不同地下水中CPR和DPANN的多样性。比较宏基因组测序与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对CPR和DPANN检出的影响,以及不同过滤方式和不同滤膜组合对CPR和DPANN富集的作用。【结果】4个地下水样品CPR类群检出33-64个菌门,相对丰度在0.17%-1.67%之间;DPANN检出1-7个菌门,相对丰度在0.00093%-0.07100%之间。对于CPR和DPANN,16SrRNA基因V3-V4区扩增子测序仅检出了纳古菌门(Nanoarchaeota)。1.2μm与0.1μm滤膜组合具有最好的CPR和DPANN富集效果,在及时更换滤膜的过滤方式...  相似文献   
998.
葱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包括大蒜、洋葱、大葱、韭菜等多种具有独特辛辣风味的蔬菜作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是葱属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葱属植物各种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前体物质,由于其赋予葱属植物独特的辛辣风味和药用价值,因此研究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的代谢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在葱属植物中已发现7种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这些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主要在叶片中先经谷胱甘肽途径合成,再转运到鳞茎等贮藏器官的细胞质中积累。目前,关于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降解的研究较多,而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的研究则较少。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是植物硫代谢的下游产物,上游涉及含硫化合物的吸收、转运、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代谢等过程,这些代谢过程的变化可能影响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今后,应加强以下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继续克隆鉴定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另一方面,加强葱属植物硫代谢的研究,为研究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的调控奠定基础。该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  相似文献   
999.
免疫分析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环境等领域检测,将免疫分析方法与纳米材料相结合可以提高免疫分析的性能。与传统纳米材料相比,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具有光稳定性好、发光寿命长和狭窄及可调整的发射带等优秀的光学性质,与免疫分析相结合可显著降低背景噪声,提高分析灵敏度。本文简要介绍了UCNPs的发光机制,对UCNPs的合成和表面修饰方法进行了总结,并详细论述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内滤效应、磁分离技术、上转化连接免疫吸附技术和上转换免疫层析技术五种基于UCNPs的免疫检测技术,最后对该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UCNPs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00.
科学趣闻     
《生命世界》2007,(7):6-6
鲨鱼拥有神奇“汗毛”;减肥新方法;鸣鸟也有“结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