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0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6010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93篇
  2022年   417篇
  2021年   462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386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556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564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581篇
  2008年   669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451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409篇
  2002年   468篇
  2001年   379篇
  2000年   372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248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219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70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10种阔叶树上常见的一年生多孔菌的培养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玉杰  邹莉 《菌物系统》2002,21(2):257-261
描述了10种阔叶树上常见的一年生多孔菌的培养特性。它们是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a)、单色下皮黑菌(Cerrena unicolior)、毛革盖菌(Coriolus hirsutus)、栎迷孔菌(Daedalea quercina)、棱孔菌(Favolus alveolaris)、囊孔菌(Hirschioporus pargamenus)、辐射状纤孔菌(Inonotus radiatus)、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贝叶多孔菌(灰树花)(Polyporus frondosus)手泡盖绵皮孔菌(Spongipelis spumeus)。  相似文献   
972.
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在红系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细胞因子作为一种多能细胞因子,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随着CD34^ 细胞分离培养技术的完善,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在红系增殖、分化中的重要作用正逐渐被发现并阐述清楚,对临床上相关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介绍了干系胞因子及其配体抑制红系祖细胞凋亡和促进红系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功能,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3.
花药黑粉菌(Microbotryum violaceum)可系统侵染其寄主植物麦瓶草(Silene dioica),使其不育而代之以在植物花中布满菌孢子,这些菌孢子主要由花传媒昆虫带到健康植株,花传媒昆虫对花部特征变异的行为反应不仅可能影响花粉的输入/输出率,而且影响菌孢子的着落率和植株的发病与否,为研究S.dioica雌株花部性状特征与花粉传布,菌孢子着落及由此而导致的植株染病之间的相关性,用采自4个不同S.dioica种群的植物进行了移栽实验,讠4个种群均位于瑞典北部的Skeppsvik群岛,代表了从健康(岛1,种群1),低度发病(岛2,种群2)到高度发病(岛3、4,种群3、4)的发病梯度,从上述4个不同种群中各采50个植株移栽至岛4的中部,来自健康种群的植株较来自高发病种群的植株具有较大的花,较长的花柱,研究发现,着落在花上的花粉粒数和菌孢子数呈强正相关,来自健康种群的植株每朵花上着落的花粉粒和菌孢子数分别是高发病种群(种群4)植株的4倍和9倍,导致来自4个不同种群的植株的发病率存在着显差异。种群1、2、3、4的发病率分别为37%,20%,18%,0。在涉及10个种群的田间调查研究中,发现种群中健康植株的平均花柱长度(与花冠大小,胚珠数目正相关)与植株的发病率显负相关,讨论了病原体-传媒调节的植物花部性状特征选择潜势及其导致的麦瓶草S.dioica种群音质 基因漂移。  相似文献   
974.
球形红假单胞菌反应中心中蛋白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叠二体近似方法和建立在从算水平上的扩展负本征值因数计算方法(extended negative factor counter method)研究了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Van Niel)Imhoff,Truper et Pfennin)中兴合反应中心中蛋白链L及M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1)对组成蛋白链L(M)的前线轨道有重要贡献的氨基酸残基分布在L链的自由螺旋区(M链的α螺旋区)。由于自由螺旋是有柔曲性的,它易于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改变其构象并降低体系的能量,而α螺旋结构却相对稳定,这种差别有可能是光合反庆中心中电子转移只沿L支进行的原因之一。(2)与特殊对分子及辅助叶绿素分子形成轴向配位的组氨酸残基对于特殊对P和辅助叶绿素分子的ELUMO有重要影响,但此组氨酸的相应分子轨道的贡献并没有出现在蛋白链的前线轨道组成中。这意味着色素分子与蛋白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蛋白链前线轨道的贡献没有影响,但却能影响相应色素分子的ELUMO能级。  相似文献   
975.
天麻的营养繁殖茎及其抑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9Gastrodia elata Bl.)与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Vahl.ex Fr.)Quel.)营共生生活,在正常情况下蜜环菌只侵染种麻及分化生长出的营养繁殖茎的表皮、皮层及大型细胞层。种麻的大型细胞层及营养繁殖茎隔离区的空腔细胞层和木栓细胞层,都是种麻与新生麻的防御结构,它们保护新生麻不遭蜜环菌病理侵染而正常生长。冬季,天麻进入冬期,隔离区的木栓细胞层形成断裂层,此层细胞是新生麻能够安全越冬的最后一道防御结构。  相似文献   
976.
用壳寡糖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以不同方式处理小麦(Triticum aesivum L.)种子,测定从G1期启动进入S期和G2-M遥胚细胞百分率和小麦黄化苗的生长。结果表明:壳寡糖可促进小麦肿胚细胞周期启动并促进小麦根数目增加,说明壳寡糖对小麦种子的胚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壳寡糖预处理小麦种子可解除DON对小麦黄化苗生长及胚细胞启动的抑制作用,表明寡聚糖可提高植物对病原基本菌毒素的抗耐性,这可能是寡聚糖诱导植物提高抗病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77.
微生物合成中链聚羟基烷酸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群  李寅  陈坚  堵国成   《生物工程学报》2001,17(5):485-490
某些微生物细胞在特定营养限制的条件下会产生聚羟基烷酸酯作为碳源储备。和短链聚羟基烷酸酯(PHB)一样 ,中链聚羟基烷酸酯由于具有更优良的性能、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广泛的用途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此外 ,中链聚羟基烷酸酯还可以被人工合成为具有功能性侧链的半合成高聚物 ,并因此能够具有更好的弹性和更理想的结晶性能等优点 ,从而成为近年来对环境友好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重点。在能够合成中链聚羟基烷酸酯的微生物中 ,食油假单胞菌是最典型 ,也是研究得最多的一种。本文对由食油假单胞菌合成中链聚羟基烷酸酯的特点、代谢机制、发挥过程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这一研究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78.
红蕉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蕉花单性、同株 ,雄花与雌花花梗部的维管束均可分为外环维管束、中环维管束及中央维管束区。雌花外环维管束逐渐外移 ,并分支、变小、数目增多 ,至子房室区中部时几乎贴近表皮 ;中环维管束与外环维管束形态基本相似、稍大 ,至延长部中上部时与外环维管束合成一轮 ,最后进入花被片 ,成为花被维管束系统 ;中央维管束区在花梗部时排列为六组 ,组间有一些小的维管束分布。在室下区 ,近轴面隔膜维管束组消失 ,至子房室区基部时 (室下区 )其它五组逐渐聚集成明显五束 ;而组间的小维管束向中央聚拢 ,于子房室区基部时排列成环形 ,接着进入子房室中轴成为胎座维管束 ,随后束形变小 ,且随子房室的变小而外移 ,经延长部最后进入花柱 ,与心皮背束内方的三枚分支一起成为花柱维管束系统。三束心皮背束延伸至延长部时均分裂为内、外两支 ,三枚外方的分支进入三枚外轮雄蕊。两束远轴面隔膜束进入两枚内轮雄蕊。雄花与雌花的维管束系统基本相似 ,差异主要在雄花无子房室区及中轴的胎座维管束消失。  相似文献   
979.
运动性贫血在运动训练中经常发生 ,不仅常发于耐力性运动员中 ,而且在技巧、速度性等项目中也较为常见 ,它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和运动成绩。本实验通过对力竭运动大鼠红细胞膜MDA含量、Na K ATPase和Ca2 ATPase活性的研究 ,旨在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 ,为预防和治疗运动性贫血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与运动方式 实验选用SD大鼠 2 4只 ,体重为 2 2 0~ 2 5 0g ,由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6只。即 :对照组 (C) ;运动后即刻组 (EX1) ;运动后 1h组 (E…  相似文献   
980.
本文报道采自广东热带地区的15种半知菌,其中有4个新种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寄生在毛麝香 Adenosma glutinosum (L.) Druce上的毛麝香假尾孢 Pseudocercospora adenosmae Y. L. Guo,生于柑橘属Citrus sp.植物上的柑橘假尾孢 P. citri Y. L. Guo,生于木防己属Cocculus sp.植物上的木防己生假尾孢 P. cocculigena Y. L. Guo,生于腺萼木属Mycetia sp.植物上的腺萼木假尾孢P. mycetiae Y. L. Guo,生于西番莲Passiflora coerulea L.上的西番莲生尾孢Cercospora passifloricola Chupp和生于吴茱萸属Evodia sp.植物锈菌春孢子器上的春孢器生枝孢Cladosporium aecidiicola Th黰.。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英文描述并附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