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29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9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高职院校<遗传学>教学中染色质与染色体、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丝点与着丝粒、易位与交换、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和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等易混淆概念作对比分析与探讨,以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了解概念的文字表述及逻辑关系,使学生增强对概念认知的科学性、准确性,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达到记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第2课时的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北京自然博物馆"神奇小屋"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开设"模型材料超市",启发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根据选择的材料设计方案,制作模型,在自己动手中轻松构建概念;利用构建概念图活动,深化概念,发现细胞的基本结构及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效实现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3.
4.
生物学复习课中围绕重要概念进行教学活动,对帮助学生回顾并建构起学科知识框架、加深理解生物学的重要观点、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解决生物学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DNA的分子结构、功能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复习课为例,简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围绕重要概念进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实现主动探究学习与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对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思路和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内容要求、教学建议等部分有重要的改进和提升,在凸显生物学重要概念传递方面有了实质性的进步,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奠定了课程层面的基石.新版的标准清晰地展示了理科课程“强调主动探究学习”和“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教学要求,高度关注探究学习与学生对概念构建的对接,为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和要求、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介绍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重要变化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种子休眠是植物本身适应环境和延续生存的一种特性,是种子植物进化的一种稳定对策。野生植物特别是原产温带的植物,其种子大多有深而长的休眠期。关于种子休眠的概念有多种,这些概念引出了许多学说、假说和模型。种壳障碍、胚形态发育不完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中含有化学抑制剂等,都可导致种子休眠。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种子分成不同类型,一般将种子分为强迫休眠和机体休眠;机体休眠又可分为外部休眠、内部休眠和综合休眠。植物种类不同休眠特性也不同;同种植物的种子来源于不同的居群和植株时,若采集时期不同,其休眠也可能不同;甚至在同一果实中的不同种子,休眠特性亦可能有差异。影响休眠性状表达的基因既有核基因,也有质基因,休眠通常表现为一种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种子休眠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能有效地调节种子萌发的时空分布。研究种子的休眠特性和机理及其解除方法,有助于农业生产和植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生物学新课标“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要求:说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这项具体内容标准,实际上是要求阐明基因概念的内涵.尤其是基因的本质及作用。本文主要阐述基因概念的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9.
关于植物学中的几组名词、概念范六民(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新乡453002)李学真(河南省新乡市第十七中学453002)植物学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基础课,它为后继课打下良好的基础。现行的一些植物学教科书对一些基本课论讲解不清,概念含糊,而且,不同...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类体验自然的渴望日益增长,在政治和实践层面,在城市中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显得越来越必要。关于“城市荒野”的思想和规划旨在提供一种特殊的自然体验。鉴于不同荒野思想之间存在冲突,风景园林师必须设法了解已有的荒野认知及其含义。通过 3 个荒野类别—“未知荒野”“特定荒野”和“过程荒野”,探讨发展千年的荒野理念,并提出“殖民化”(colonisations)概念作为理解荒野理念发展的一个关键。自然过程伴随着动植物对空间的殖民,而人类进入和占有空间的殖民过程则包含生理、心理和精神 3 个层面的内容。空间命名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精神和象征意味的殖民化形式。例如,人类在城市中发现野生植被,称其为“野性自然”或“城市荒野”。然而,如今大多数(尤其官方)的荒野定义中均排除了人类干扰:一旦被殖民,真正的荒野就不复存在。科学研究对自然过程的殖民化已取得很多成果,但对于人类有关自然和荒野的认知和态度了解并不多。对于风景园林师来说,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如何“基于自然进行设计和建造”,对创造令人满意的景观也非常重要。探讨与“城市荒野”有关的论述、规划和设计观点及思想。 由于人类体验自然的渴望日益增长,在政治和实践层面,在城市中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显得越来越必要。关于“城市荒野”的思想和规划旨在提供一种特殊的自然体验。鉴于不同荒野思想之间存在冲突,风景园林师必须设法了解已有的荒野认知及其含义。通过 3 个荒野类别—“未知荒野”“特定荒野”和“过程荒野”,探讨发展千年的荒野理念,并提出“殖民化”(colonisations)概念作为理解荒野理念发展的一个关键。自然过程伴随着动植物对空间的殖民,而人类进入和占有空间的殖民过程则包含生理、心理和精神 3 个层面的内容。空间命名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精神和象征意味的殖民化形式。例如,人类在城市中发现野生植被,称其为“野性自然”或“城市荒野”。然而,如今大多数(尤其官方)的荒野定义中均排除了人类干扰:一旦被殖民,真正的荒野就不复存在。科学研究对自然过程的殖民化已取得很多成果,但对于人类有关自然和荒野的认知和态度了解并不多。对于风景园林师来说,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如何“基于自然进行设计和建造”,对创造令人满意的景观也非常重要。探讨与“城市荒野”有关的论述、规划和设计观点及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