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57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伊犁沙虎的骨骼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彬  王跃招 《四川动物》2001,20(4):205-209
本文研究了伊犁沙虎(Teratoscincus scincus)的骨骼系统,对其各部分骨骼的形成、形态和位置作了详细的描述,为沙虎属的分类及演化研究提供骨骼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2.
民用塑料释放的HCl对田间大豆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用塑料纱网在高温和强光照射下会分解释放出有害的HCl气体,本研究以大豆为材料,在田间研究了HCl气体对大豆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同酸雨、酸雾以及SO2等伤害作用一样,HCl气体可使大豆光合色素含量下降,净光合作用(Pn)降低,胞间CO2浓度(Ci)升高,气孔导度(Gs)和蒸腾作用(E)强度下降,导致田间大豆生长减慢,株高、生物量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33.
流域尺度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减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1 引  言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 ,流经黄土高原的 9大支流进入河口镇至花园口的中游河段 ,总径流量为 187× 10 8m3 ,输沙量占黄河流域总沙量的 90 % .建国以来以修建梯田坝地、造林种草、建谷坊、调整种植结构为主的水土保持工程、生物治理长年不懈 ,其目的在于减水减沙 ,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但是 ,除部分中小尺度流域进入生态、经济效益良性循环的轨道外 ,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 ,部分地区有恶化之势 .因此 ,定量评价水土保持工程、生物措施的治理效益是广为关注的研究课题 ,虽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少 ,但是绝大部分工作是评价水土…  相似文献   
134.
沙地柏叶型变化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沙地柏(Sabina vulgaris)的叶包括刺叶和鳞叶两种类型。本文探讨沙地柏刺叶与鳞叶的结构和功能差异的生态意义。结果表明:(1)刺叶的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大小、叶肉细胞表面积和维管束大小都显著小于鳞叶;(2)刺叶的组织密度和失水系数都明显大于鳞叶;(3)刺叶的净光合速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大气CO2比都显著大于鳞叶,而前者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后者。这些结果指示:沙地柏刺叶的光合产物积累和水分丧失量大于鳞叶,但前者的抗旱保水性、耐辐射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都低于后者。刺叶和鳞叶的结构和功能差异表明:沙地柏叶型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35.
光照、温度和盐分对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梭梭是我国西北荒漠中分布的多年生植物,属中亚荒漠植被成分。其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0℃,亚适宜温度为15-20℃。从20℃起,温度越高,萌发比率越低。种子无论在光下和暗中都能萌发,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浓度低于0.2mol/L的NaCI溶液对萌发的影响不大;但从0.8mol/L起,萌发率随着浓度增高而降低,直至为零。将在盐溶液中处理9d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原来较高浓度下的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恢复率。不同浓度下的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恢复率要比蒸馏水中的低,表明NaCI处理后的部永久地失去萌发力。  相似文献   
136.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Cheng f.)是生长在沙漠及干旱荒漠地区的常绿灌木.在夏季,其叶片经常遭受中午强光(超过1 500 μmol*m-2*s-1) 胁迫,出现明显的光抑制现象.我们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CIRAS-1)和脉冲调制荧光仪(MFMS-2)测定了自然形成的干旱胁迫条件下沙冬青光合和荧光参数的日变化,主要探讨了干旱胁迫对沙冬青叶片防御强光破坏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和干旱胁迫下,沙冬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非环式电子传递效率(ΦPSⅡ)在中午都明显降低;相对正常水分条件而言,干旱胁迫下初始荧光(Fo)先下降后上升,荧光的非光化学淬灭(NPQ)上升较快并在一定水平上维持不变.由此推断晴天中午沙冬青叶片在正常水分条件下主要采取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机制;而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主要采取了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和PSⅡ反应中心可逆失活两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7.
金银花植株上的一种药用真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是藜科准常绿灌木,是美国科洛拉多州立大学等单位,经过多年栽培试验、选育出的一种抗干旱、耐盐碱的优良树种,是我国西部荒漠盐碱土造林绿化和草场建设的新优树种。 四翅滨藜株高1米左右,灌木状多分枝,当年生枝绿色或绿  相似文献   
138.
139.
李仁德  李云鸿  陈强 《动物学报》2002,48(4):558-56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检测了不同季节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松果体内褪黑激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其高峰值发生在春季,为1 017±209 pg/pineal.低峰值出现在冬季(实验室内冬眠,2~4℃),为355±68.5 pg/pineal,秋季的含量(735±133.7 pg/pineal)高于夏季的含量(597±94.9 pg/pineal).表明荒漠沙蜥松果体褪黑激素含量呈现明显的年周期节律并与光周期和生殖周期的年节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0.
中国蟋螽亚科二新种(直翅目:沙螽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蟋螽亚科2新种,少刺荒栖蟋螽Eremus parvospinus sp.nov.采自广西,黑膝疾蟋螽Apotrechus nigrigeniculatus sp.nov.采自四川。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