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57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研究概况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王庆锁  李勇 《生物多样性》1995,3(3):153-156
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研究概况王庆锁,李勇,张灵芝(北京林业大学,10008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00093)(内蒙古东胜市,017000)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是Cheng[1]从豆科黄花木属(Piptanthus)分出来的属...  相似文献   
12.
沙gi为内蒙古中部荒漠草原地区的夏侯鸟。作者于1966-1986年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达茂旗和土默特右旗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每年4月中旬迁来,雄先雌后。5月开始筑巢产卵,筑废弁鼠洞中,窝卵5枚。经12-13天孵化,于6月初孵出雏鸟,在期15-16天,离巢后在巢区附近觅食和练飞,遇有危险马上钻入附近鼠洞隐蔽,到9月下旬南迁前仍呈家族群活动。  相似文献   
13.
14.
北美CHIHUAHUAN荒漠啮齿动物群落动态Ⅱ.季节性和周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季节性指标,讨论了北美Chihuahuan荒漠由4科10属17种啮齿动物组成的群落的物种数、单位面积个体数与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与Simpson指数和均匀性等6个变量的季节变动、季节性和周期性。结果表明:(1)每个季节都有变量达到最大值,但除个体数和均匀性外,其余4个变量均在冬季达到最小值;(2)物种数与生物量及两个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以及两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相互之间有类似的季节变动规律;(3)除个体数外,群落数量动态的其他变量与8个物种种群的密度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物种数有最明显的季节性,季节性指标SI=0.628;(5)物种数、个体数和生物量在92个月的研究期中未显示出任何周期性。最后总结了该啮齿动物群落动态的时间模式,提出组成物种种群的扩散和休眠行为是形成这些模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海岸带沙生植被的改造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义  陈树培 《生态科学》1994,(1):147-150
广东省海岸带沙生植被的改造利用邓义,陈树培,梁志贤(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1生境条件广东省海岸线(包括海南岛)长达6000多km,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度的1/3。地处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的基本特点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由北至南年均温21~25℃)...  相似文献   
16.
环境因子对荒漠沙蜥种群密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人类改造荒漠的活动,植被,潜在的可利用的食物资源,竞争种的密度,土壤理化性质等坏境因子对荒漠沙蜥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对沙蜥种群密度没有显著影响;决定沙蜥种群密度的主导因子是潜在的可利用的食物资源,植被,土壤含水量,竞争种的密度。这些因子的任何改变都能改变沙蜥的种群密度,均具有调节种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荒漠草原(生态区)横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近二十年来,通过封育禁牧、退耕还林(草),植被覆盖显著改善,但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依然不高。由于长期将荒漠草原单纯视作草原的一部分,对其生态系统过渡性、脆弱性和复杂性本质特征认识不足,造成了荒漠草原生态学研究与区域生态建设实践之间不同程度的脱节。在分析荒漠草原生态区未来在我国生态安全格局中突出的但是被一定程度上忽视的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指出了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以人工植被引入荒漠草原生态工程为案例,分析了人工植被驱动荒漠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过程与机制,归纳了“植被-水文-土壤”互馈作用驱动生态系统层级响应模式,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及其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正逐渐开展,需要系统的学科理论支撑,景观生态学作为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科学,能够以其宏观空间理论和技术体系满足这一需求。本文将景观生态学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支撑学科,首先,明确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是镶嵌的异质景观、具有景观的所有特征并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其次,阐述了景观生态建设理论如何应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规划和评价;最后,总结景观生态建设研究的新趋势,提出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论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如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景观生态学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践相结合,将为实现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极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三种荒漠晰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仁德 《生态学报》1995,15(1):48-53
同一荒漠晰蜴群落中,荒漠沙晰和虫纹麻晰,密点麻晰占不有同有空间生态位,其间几乎不存在竞争。两个近缘种虽然占有相同空间生态位,但个体大的密点麻晰食物种类特化,个体小的虫纹麻晰偏重于利用较小的食物资源,占有相同空间生态位的近缘种,营养生态位向不同方向特化,利用不同的食物资源,从而在竞争中共存,保持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skii A.Los.)是仅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环境的特有种,其果实为不开裂而周围有椭圆形刺毛的瘦果,以果实为单元进行扩散和萌发。本文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塔里木沙拐枣刺毛在果实扩散、吸水、脱水及萌发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贮藏时间的果实颜色、大小、重量及刺毛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完整果实在水面漂浮时间及水媒扩散能力比去除刺毛的果实更强。完整果实在1 m/s和4 m/s风速下的扩散距离比无刺毛果实的扩散距离长。10 mmol/L赤霉素(AG3)及不同干藏时间处理的完整果实与无刺毛果实在20℃/30℃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要高于完整果实的萌发率。室外盆栽实验显示,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比完整果实高,说明果实刺毛对果实萌发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刺毛对塔里木沙拐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荒漠环境中的扩散、萌发及种群更新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