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饲料中HUFA影响草鱼脂质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初始体重为(50.14±3.33)g的草鱼80尾,饲养于四个循环水养殖缸4w,饲养期水温18-22℃.分别饲喂以三油酸甘油酯制品(对照组)、三油酸甘油酯制品和精制鱼油混合油(HUFA组)为脂肪源的两种试验饲料.饲养结束后对试验鱼不同组织脂肪酸组成、生物学性状、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脂质代谢酶活性、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表达及肝胰脏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脂肪酸分析表明,饲料中HUFA显著影响鱼体组成:HuFA组草鱼腹腔脂肪组织中C22:6n-3(P<0.01)、HUFA(P<0.05)含量显著升高;肌肉组织中n-3(P<0.01)、HUFA(P<0.05)含量显著升高,而C20:4n-6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胰脏和脑组织中HUF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除脑组织外,肝胰脏、肌肉、腹腔脂肪组织中n-3/n-6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HuFA组腹腔脂肪指数、肝胰脏脂质含量显著降低,肝胰脏T.AOC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胰脏LPL活性及基因表达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指出,饲料中HUFA显著影响了草鱼组织脂肪酸组成,且这种影响具有组织特异性.饲料HUFA具有抑制草鱼脂质合成及向肝组织的脂质转运、降低肝胰脏脂质及腹腔脂肪的沉积、提高草鱼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6):1184-1188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83.
丙二醛对离体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二醛为实验材料,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肠道黏膜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丙二醛, 研究丙二醛不同剂量、不同作用时间下对肠道黏膜细胞生长、细胞形态结构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显示: 添加(1.23-9.89) mol/L丙二醛在3-9h时显著抑制了离体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生长及存活率, 以6h时抑制程度较为明显, 导致贴壁细胞减少, 细胞集落面积减小, 其中添加4.94 mol/L丙二醛细胞胞浆内脂肪滴沉积, 空泡变性, 同时线粒体肿胀, 核固缩; 丙二醛对细胞分化成熟有抑制, 且增加细胞器膜的通透性, 导致胞浆酶漏出; 6h时丙二醛处理组培养液中GSH-PX、T-AOC活力显著降低(P0.05). 结果表明: 添加(1.23-9.89) mol/L丙二醛对草鱼肠道黏膜细胞产生了损伤, 表现为抑制细胞生长, 改变细胞形态、结构, 导致膜结构破坏, 且作用程度与添加浓度、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研究认为丙二醛对草鱼肠道黏膜细胞具有显著性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4.
正水霉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2],水霉是引起鱼类发生水霉病的主要病原,其适应温度范围广(5—26℃),分布范围亦很广[3]。水霉对宿主无严格的选择性[4,5],除鱼卵外,鱼类水霉病均非原发性疾病,而是继发性疾病[6,7]。当鱼类皮肤或鳃受到机械损伤及其他病原体的伤害时,水霉孢子会在伤口处侵染萌发。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没有一种药物可有效防治水霉病,防治水霉病成  相似文献   
85.
以初始体重(100.0±0.29)g的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棉粕替代鱼粉蛋白对草鱼的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理指标和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设置7种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C)以鱼粉为唯一蛋白源,其余6组分别以棉粕替代饲料中鱼粉蛋白的20%(R20)、40%(R40)、60%(R60)、80%(R80)、90%(R90)、100%(R10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的升高,草鱼特定生长率呈下降的趋势,当替代比例达到6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效率、蛋白质贮积率和能量贮积率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通过折线法分析,在实验条件下,棉粕可以替代鱼粉蛋白的43.3%而不影响草鱼的生长。各组草鱼之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总胆固醇、高密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胆固醇呈现下降趋势,当替代水平达到4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棉粕替代鱼粉蛋白显著影响鱼体的水分含量(P0.05),当替代比例达到80%,鱼体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鱼体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R20组的鱼体脂肪和能量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100组的鱼体脂肪和能量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6.
扁担塘虾类群落组成、空间分布和生物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2年秋季,利用“蹦网”(Popnet)采样,调查了扁担塘的虾类组成、空间分布和生物量,以期为虾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集样点31个,共采集到虾类44287尾,由6种组成,其中长臂虾科4种,匙指虾科2种。优势种是细足米虾(CaridinaniloticgracilipesdeMan)、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deHaan)和中华新米虾(NeocaridinadenticulatesinensisKubo),它们占采样总数量的99.3%。根据水深特征将扁担塘划分为浅水区(1.5m);根据水生植被的分布格局将全湖划分四种生境类型:苦草生境、聚草生境、金鱼藻生境和裸地生境。协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水深类型对虾类的分布没有显著影响,生境类型是决定虾类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整个湖区虾类密度为83.36ind/m2,生物量为3.97g/m2。其中细足米虾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4.69ind/m2,1.53g/m2;日本沼虾为8.99ind/m2,2.09g/m2;中华新米虾为8.61ind/m2,0.22g/m2。    相似文献   
87.
人工雌核发育草鱼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对人工雌核发育草鱼的外周血细胞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表明,雌核发育草鱼外周血液中可区分出七种不同类型的血细胞: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这些血细胞的显微及超微结构与已报道过的鲤鱼、鲫鱼、普通草鱼相应血细胞的结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8.
草鱼、中华鳖IL-2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显示:当年草鱼种和中华鳖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能检测出IL-2活性,而且1龄以上草鱼、中华鳖的IL-2活性高于当年孵化的草鱼和中华鳖.草鱼、中华鳖脾细胞在25℃培养温度条件下,其上清液中IL-2活性最高,35℃次之,15℃最低.因此,草鱼、中华鳖IL-2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强和依赖温度的.通过小鼠胸腺细胞增殖和对小鼠L929细胞杀伤率的实验表明37℃比25℃检测温度下所测的IL-2活性高,而中华鳖胸腺细胞增殖实验却显示25℃检测温度下IL-2活性高于37℃.本文讨论了年龄、温度对免疫反应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89.
草鱼呼肠孤病毒RN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与产物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呼肠孤病毒是引起草鱼出血病的主要病原,隶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水生呼肠孤病毒属.序列分析表明,GCRV S2 片段长为3 877核苷酸,编码一个分子量为138kDa 的蛋白VP2,具有RNA聚合酶性质.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 RNA聚合酶特性,本研究在对GCRV RNA聚合酶基因(GCRV-RdRp)保守区(约1.5kb)重组质粒pR/RRp高效表达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编码GCRV RNA聚合酶保守区N端与C端部分基因的 pR/RRpN及pR/RRpC重组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中获得成功表达.筛选的重组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培养,得到分子量分别为98kDa、103kDa的目的表达融合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表达产物与兔抗GCRV-VP2血清呈阳性反应.通过ProBond柱亲和层析,纯化了融合有6个组氨酸的重组表达产物,并获得约90%纯的目的蛋白.上述结果为GCRV RNA聚合酶特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0.
两株水生呼肠孤病毒部分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生呼肠孤病毒为感染水生动物的一类病原体,隶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新建水生呼肠孤病毒属.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是引起中国南方淡水养殖草鱼暴发性出血病病原,鮁鱼呼肠孤病毒(Threadfin reovirus,TFV)是引起海水养殖鮁鱼病毒病病原.本研究将GCRV与新加坡TFV分离株进行了部分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GCRV与TFV均能感染CIK细胞,但对其它鱼类细胞系的敏感性有所差异.此外,凝胶电泳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显示,GCRV与TFV核酸属不同的基因型.在多肽特性上,证实了GCRV的5条主要结构多肽具有与FTV及水生呼肠孤病毒相似的特性.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草鱼呼肠孤病毒与TFV结构蛋白拥有部分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