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5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05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21.
不同光质对毛脉酸模中蒽醌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红色、黄色、绿色、蓝色滤光膜对毛脉酸模进行遮膜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毛脉酸模根样品中的蒽醌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研究光质对毛脉酸模根次生代谢产物蒽醌类成分的影响。进行了方差分析。二年生黄膜处理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显著性高于处理组及空白组。一年生空白组及对照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显著性高于处理组。结果表明黄膜处理显著提高二年生毛脉酸模中中蒽醌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2.
国产赖草属的分类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联炳  苏旭 《植物研究》2007,27(6):651-660
通过标本研究和野外考察,对中国赖草属(Leymus Hochst.)进行了分类修订。结果在中国共确认了3组、33种、7变种赖草属植物,其中多穗组包含4种,少穗组包含24种、7变种,单穗组包含5种,新报道的3个种和新修订的4个类群(即3个新组合和1个新名称)皆隶于少穗组。同时对赖草属的研究简史、属的形态特征和一些类群的地理分布也分别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3.
应用组织学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黄鳝性逆转生殖发育过程中,生殖干细胞(GSCs)定位分布于生殖褶中,黄鳝雌性发育阶段的GSCs分散或成团存在,间性及雄性发育阶段GSCs均区分为A、B两种不同类型,雌性发育阶段GSCs与A、B两类GSCs在超微结构上存在差异。结果表明,生殖褶中GSCs是黄鳝分化生殖腺中唯一具有有丝分裂能力的生殖细胞群,雌性发育阶段GSCs表现出卵原干细胞特征,间性及雄性发育阶段GSCs为精原干细胞。CD49整合素是黄鳝雌性发育阶段GSCs和A类GSCs的表征分子。  相似文献   
124.
以富贵草(Pachysandra terminalis Sieb.et Zucc.)(以下简称PT)为实验材料,采用开放式浸杀法研究其植物原粉及提取物(PT-Ⅰ)对钉螺的杀灭效果和对鱼类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PT原粉浓度为17.5 mg/L时,钉螺72 h死亡率为93.4%,120 h死亡率达100.0%;其24、72、120、168 h的LC50分别为42.28、7.20、4.20、3.17 mg/L。PT原粉浓度为75.0 mg/L时,经168 h鱼死亡率为0。使用浓度为35.0、17.5、8.75、4.38 mg/L的PT原粉,分别浸泡1、2、18、42 h时,抑制钉螺上爬率均达到100%。原粉经提取分离得到PT-Ⅰ组分,以1.40 mg/L的PT-Ⅰ组分分别浸杀钉螺24、48、72、96、120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36.7%、73.3%、96.7%、96.7%、100.0%。表明PT具有很好的杀灭钉螺、抑制钉螺上爬效果,且对鱼毒性较低,是一种较有研究价值的灭螺植物。  相似文献   
125.
放牧是影响草地土壤碳固存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西部、中部、东部地区及水蚀区,以各区20年以上退耕封禁地为对照,分析3个放牧强度下(羊粪球密度分别为0~10、10~20、>20 ind·m-2)退耕草地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研究放牧及其强度对退耕草地土壤固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放牧对交错区西部0~20 cm、东部0~10 cm,水蚀区0~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有显著影响,对交错区中部各土层均无显著影响;羊粪球密度0~10、>20 ind·m-2强度的放牧使交错区西部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显著降低了34.8%~50.9%,而在其他3个区域,放牧对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较退耕封禁地差异不显著。在交错区东部,放牧强度是影响退耕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主要因素,而其他3个区域有机碳储量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和(或)枯落物生物量的影响。羊粪球密度10~20 ind·m-2强度的放牧对各区域退耕草地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6.
韦春强  唐赛春  李象钦  潘玉梅 《广西植物》2022,42(12):2056-2063
为了探讨大狼耙草的入侵风险,该文通过同质种植园实验,研究了不同养分水平下大狼耙草河北、江苏、江西和广西4个入侵种群在单种和各种群与近缘本地植物金盏银盘混种时的生长和竞争响应。结果表明:(1)单种时4个种群的株高、分枝数和总生物量在高养分下显著高于低养分下,繁殖比在低养分下显著高于高养分下(江苏种群除外); 混种时4个种群各生长参数的竞争响应在高养分下小于低养分下的。(2)各养分下,广西和江西种群的株高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河北种群,广西种群的分枝数最多[低、中和高养分下分别为(12±0.86)、(16.83±0.95)和(21.83±1.14)]; 河北种群的繁殖比在低养分 [(47.33±3.29)%]和高养分 [(25.74±2.82)%]下最高,且显著高于同养分下的广西种群 [低养分为(30.92±1.78)%和高养分为(19.77±1.22)%]。中养分下,河北种群总生物量的竞争响应(-0.51±0.04)显著大于广西种群(-0.35±0.06),繁殖生物量的竞争响应(-0.46±0.03)也显著大于广西种群(-0.28±0.07)。综上表明,高养分提高大狼耙草的生长和竞争能力,生长和竞争能力在种群间有差异,养分增加和入侵种群间基因流可能会潜在地提高大狼耙草的入侵风险,该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127.
白鹤(Grus leucogeranus)是IUCN极危物种,全球仅存3 500~4 000只,其中约98%的个体在鄱阳湖越冬。以前白鹤在鄱阳湖主要在浅水生境挖掘苦草(Vallisneria spp.)的冬芽为食。然而,近年来农业用地已成为白鹤的重要觅食地。目前对于白鹤在农业用地的食物组成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粪便显微镜检法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采集的70份白鹤粪便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鹤的食物来源于10科15种植物,其中,水稻(Oryza sativa)、莲藕(Nelumbo nucifera)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为最主要的食物,这3种植物在检测到的食物中的相对密度分别为34.34%、22.99%和10.61%,而白鹤的传统食物苦草冬芽所占的比例极低(2.05%)。由此可见,白鹤的食物组成已经发生变化,农作物已成为白鹤的重要食物来源。白鹤在农业用地中觅食使该物种的保护面临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高强度的人为干扰,对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希望为白鹤提供安全、稳定的觅食环境。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通过调节凝血活性物质及凝血因子含量维持机体血液循环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试剂盒和试管法测定木犀草素作用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木犀草素对血液凝血活性物质血栓素(TXB2)、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Ⅸ(F...  相似文献   
129.
[目的]优化木犀草素脂质体的冻干工艺,考察其对LX-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木犀草素脂质体冻干粉,以外观、再分散性、粒径及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最佳冻干工艺,MTT法检测其对LX-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最佳冻干工艺为预冻温度-80℃,预冻时间12 h,干燥时间24 h,冻干保护剂为总量8%的蔗糖-乳糖-甘露醇(1.0∶1.0∶2.0)联合使用;与冻干前比较,冻干粉在4℃下30 d内较稳定;脂质体对LX-2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原药(P<0.01),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按最优工艺制备的脂质体冻干粉包封率为89.03%,与预测值90.12%吻合度高达98.79%;且脂质体对LX-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原药(P<0.01)。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明确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对茶尺蠖两近缘种杂交卵孵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使用2.5 mg/mL四环素浸液处理1 min后的新鲜茶树叶片连续饲喂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幼虫3代,建立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种群。通过携带和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成虫分别与小茶尺蠖E.obliqua成虫进行杂交,探究Wolbachia对二者杂交卵孵化的影响。同时利用iTRAQ技术检测并分析携带和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精子蛋白的差异。【结果】与自然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相比,去除Wolbachia后的灰茶尺蠖与小茶尺蠖杂交卵孵化率从3.92%显著提高到56.20%,表明Wolbachia诱导胞质不亲合。精子蛋白差异分析显示,携带和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的精子蛋白中,共有128个蛋白显著差异表达,其中KEGG数据库注释到45个差异蛋白富集到鞘脂类代谢、唾液分泌、溶酶体、鞘脂信号通路和鞘糖脂生物合成等106个通路中,其中鞘脂类代谢通路中与神经酰胺合成相关的神经酰胺酶和磷酸酯酶显著上调表达。【结论】共生菌Wolb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