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毛细管电泳四色荧光检测法分析茶树SSR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毛细管电泳四色荧光栓测技术应用于茶树SSR标记分析.该方法采用三引物PCR扩增SSR位点,三引物即在5'端加有M13尾巴序列(5'-CACGACGTTGTAAAACGAC-3')的特异正向引物、特异反向引物及带有荧光标记的通用型M13引物:为了运用四色荧光检测系统使通过一次毛细管电泳能同时检测3个以上的SSR位点,采用蓝、绿、黑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对3个M13引物进行标记. 应用该方法对42个茶树品种(系)的16个SSR位点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此法具有简便、可靠、低成本及高通量的优点;且随着所分析SSR位点数的增加,降低成本的效果更加显著.采用建立的方法,还筛选获得了11个多态性丰富的可应用于茶树遗传研究的SSR标记.  相似文献   
42.
43.
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茶是茶树育种中的骨干亲本,利用这两个亲本选育了许多优良的品种(系).本研究利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40个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的遗传变异水平和亲缘关系.14个ISSR引物在供试品种(系)间共扩增出251条谱带,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96.4%.引物的PIC值平均为0.94,Rp值平均为29.35,表明引物扩增位点的高多态性和对品种的强辨别能力.40份供试品种(系)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5,Shannon信息指数(1)为0.52.按母本来源和育种机构对供试品种(系)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组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接近,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组内品种(系)的个体之间,不同组间基因交流明显.供试品种(系)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52~0.75,根据相似系数矩阵按UPGMA法对40个供试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不同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树状图.福鼎大白茶在树状图中形成单独的分支,在树状图的根基处,其它品种(系)根据遗传距离聚类成不同的类群.来源于同一育种单位的部分茶树品种(系)聚类在同一类群中,但未发现按母本来源区分的独立类群.总之,通过ISSR标记分析,可在基因组水平上进一步了解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间的遗传变异水平,并进一步明确其亲缘关系,为今后福云(半)同胞系在茶树育种上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茶树新梢中纤维素酶的生理特征,对3个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新梢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和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茶树品种新梢中的纤维素酶活性差异显著,‘平阳特早’和‘凫早2号’随着叶片成熟度增加,内切葡聚糖酶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升高,‘舒茶早’则相反。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3个茶树品种都是在一芽三叶时期最低,且幼嫩部位的酶活性高于成熟部位,但其酶活性高于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5个纤维素酶相关基因在3个茶树品种新梢中均有表达,有2个β-葡萄糖苷酶同源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因此,纤维素酶可能在茶叶的品质形成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操纵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生物合成B环-3′,4′-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圣草酚、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方法】构建了4个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和拟南芥的P450还原酶基因(ATR)融合表达质粒:SUMO-CsF3'H[7-517]::ATR1[49-688]3 AA、SUMO-CsF3'H[28-517]::ATR1[49-688]3 AA、SUMO-CsF3'H[7-517]::ATR2[75-711]3 AA和SUMO-CsF3'H[28-517]::ATR2[75-711]3 AA,分别转化大肠杆菌菌株TOP10、DH5α和BL21,获得12个转化菌株S1–S12;构建了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表达质粒p YES-Dest52-CsF3′H,转化酵母菌株WAT11,得到转化菌株S13;构建了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表达质粒pES-URA-CsF3′H,及茶树黄烷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与拟南芥黄酮醇合成酶基因At FLS的融合表达质粒pES-HIS-CsF3H::At FLS 9AA,二者共转化酵母菌株WAT11,获得转化菌株S14。【结果】转化SUMO-CsF3'H[28-517]::ATR1[49-688]3 AA质粒的TOP10菌株S6在25°C条件下发酵,转化效率最高,能将1000μmol/L柚皮素、二氢山奈酚和山奈酚,分别转化生成287.93μmol/L圣草酚、131.76μmol/L二氢槲皮素和188.62μmol/L槲皮素。发酵菌株S13能分别将1000μmol/L柚皮素、二氢山奈酚和山奈酚,最多能转化生成734.32μmol/L圣草酚、446.07μmol/L二氢槲皮素和594.64μmol/L槲皮素。喂食S14发酵菌株5 mmol/L的底物柚皮素,在发酵36–48 h中,最多能生成1412.16μmol/L圣草酚、490.25μmol/L山奈酚、445.75μmol/L槲皮素、66.75μmol/L二氢槲皮素和73.50μmol/L二氢山奈酚。【结论】本研究首次将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应用于B环-3′,4′-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圣草酚、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46.
在实验室条件下, 对食叶害虫黄钩尺蛾Hyposidra infixaria Walker在4个茶树Camellia sinensis无性系品种(TV1, TV9, TV25和Teen ali 17)上的生长和存活进行了研究, 以确定其最适合寄生的茶树无性系品种。结果表明: 在TV25上的黄钩尺蛾幼虫期 (15.78 d)比在TV1 (18.14 d), TV9 (18.00 d)和Teen ali 17 (17.00 d)上显著缩短。黄钩尺蛾按幼期龄数分为5龄型和6龄型两类。6龄型幼虫在TV25上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在其他3个无性系品种上的发生率。在TV25上黄钩尺蛾幼虫和蛹的体重也显著高于在其他3个无性系品种上的。同样地, 以TV25为食的黄钩尺蛾未成熟阶段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以其他3个无性系品种为食的存活率。基于生长参数和存活率, 我们发现TV25是黄钩尺蛾最适合寄生的茶树无性系品种。  相似文献   
47.
北缘地区柑桔生态区划模糊决策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活动积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等作为区划决策的重要指标,综合年降水量、最低气温≤-9℃年平均日数及地貌与海拔、水体调节、冷风屏障和土壤营养丰度、PH值等立地条件,建立了北缘地区柑桔生态区划决策系统.引入L-R型模糊数,确立了模糊识别模式,并把模糊推理模型放在知识库里,将精确推理与模糊推理置于同一系统中进行复合推理,使决策系统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性.以安徽柑桔生态区划为例,对系统进行了验证.本系统的开发为北缘地区发展柑桔生产提供了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48.
茶毛虫天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明确了茶毛虫天敌种类及其优势种:寄生性天敌中寄生卵的有赤眼蜂和茶毛虫黑卵蜂,其中茶毛虫绒茧蜂是优势种;寄生幼虫的有茶毛虫绒茧蜂、茶毛虫瘦姬蜂、小孢瘦姬蜂、日本黄茧蜂和寄蝇等,其中茶毛虫绒茧蜂是优势种;捕食性天敌有步行虫、蠼螋、蜘蛛和青蛙等,其中蜘蛛是优势类群,白斑猎蛛为优势种。研究了茶毛虫主要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和寄生动态:茶毛虫黑卵蜂的寄生率为15-20%,越冬卵可高达45%左右;茶毛虫绒茧蜂  相似文献   
49.
茶树黄化品种'中黄3号'('ZH3')和常绿品系'苔茶15'('TC15')为材料,检测其4、5、7、8月新梢(一芽二叶)色素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探讨不同月份黄化茶树新梢色素和主要生化成分累积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新梢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在两种茶树中均随生育期先降低后上升,叶绿素b含量变化趋势不...  相似文献   
50.
陕南茶树栽培区域生态与地方品种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永绥 《生态学报》1989,9(1):48-52
陕南秦巴山区是亚热带北缘地区。由于生态环境复杂,地区差异性大,茶树栽培与引种受到一定限制。大致以汉江谷地粮作区为界,南部大巴山北麓低山丘陵区为适栽区;北部秦岭南麓低山丘陵区则为次适栽区。地方茶树群体品种有7个,约由28个地方品种组成,呈斑、块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