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研究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ASE)提取青海十六种高寒植物中的多糖,并建立了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使用ASE350通过在线净化过程加入乙醚除去样品中的脂类物质,加入75%乙醇在线除去游离单糖、低聚糖和糖醛酸,同时对样品进行脱色。继续加入蒸馏水用ASE在线提取出样品中的多糖。离心除去由淀粉溶胀糊化形成的胶体物质,上清液加入Sevag试剂除去蛋白质,试液依次加入5%苯酚溶液和浓硫酸显色。以蒸馏水做空白对照,在490 nm处测定吸光度,同时采用水提醇沉法进行多糖换算因子的测定。结果表明,各样品多糖在0.01-0.10 m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6%,RSD为0.53%(n=9)。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和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植物样品中多糖的含量,可为青海高寒植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苯酚抽提法和脱氧胆酸钠沉淀法去除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中蛋白质的效果比较。方法将3批次14型肺炎链球菌发酵培养液经超滤、乙醇沉淀等方法初步纯化后,平分成两份,分别采用苯酚抽提法和脱氧胆酸钠沉淀法去除蛋白,通过比较多糖收获量、多糖组分检定结果、多糖分子质量、多糖抗原活性、多糖核磁共振图谱,以此评价这两种蛋白去除方法的效果。结果与苯酚抽提法相比,脱氧胆酸钠沉淀法制备的14型肺炎链球菌纯化荚膜多糖除收获量较高,蛋白和核酸杂质含量较低外,氨基己糖含量、多糖分子质量、抗原活性和多糖核磁共振图谱的检定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作为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纯化工艺中的除蛋白方法,脱氧胆酸钠沉淀法优于苯酚抽提法。  相似文献   
103.
针对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的缺点,以对硝基苯酚麦芽五糖(PNPG5)为底物,建立并改进了植物种子β-淀粉酶活性测定的方法。本方法具有微量和快速的特点;进一步通过对4种植物材料种子的酶活性测定以及α-淀粉酶的干扰评估实验,证实了该法可以运用于植物种子β-淀粉酶活性的专一性测定。  相似文献   
104.
针对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的缺点, 以对硝基苯酚麦芽五糖(PNPG5)为底物, 建立并改进了植物种子b-淀粉酶活性测定的方法。本方法具有微量和快速的特点; 进一步通过对4种植物材料种子的酶活性测定以及a-淀粉酶的干扰评估实验, 证实了该法可以运用于植物种子b-淀粉酶活性的专一性测定。  相似文献   
105.
采用急性毒性方法,研究了苯酚对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糖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实验设对照组和5个苯酚处理组,苯酚浓度分别为0.25、0.75、1.25、1.75、2.25 mg/L。分别在苯酚处理24 h和48 h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力。结果显示,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LDH活力呈现升高趋势,PK和SDH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GOT活力在处理24 h后先升后降,处理48 h后活力降低;GPT活力在处理24 h、48 h后活力均升高。结论是:苯酚中毒需要高水平的代谢能量,导致裸腹溞代谢发生重大改变,诱导能量代谢一定程度上由碳水化合物分解代谢向蛋白分解代谢转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肤SSDI的固相合成工艺,并为大规模合成目标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合成法,原料氨基酸以Fmoe形式保护,用Wang树脂为载体,经1-氧3-双二甲胺羰基苯骈三氮唑四氟化硼盐(TBTU)\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二-异丙基乙胺(DIEA)混合试剂缩合,20%哌啶的DMF溶液脱保护,用三氟乙酸\茴香硫醚\巯基乙醇\苯酚\水混合作为切割试剂将多肽从Wang树脂上切割下来.结果:多肽粗品的得率高达70%,经RP-HPLC纯化,可获得纯度在98%以上的目标肽,经MALDI-MS质谱鉴定其分子量与理论值一致.结论:此合成方法操作简单,产品得率高,适合大规模合成目标肽.  相似文献   
107.
In this paper, a significantly effect of N-(4-hydrophenyl) retinamide (4-HPR), a derivative of retinoic acid, was observed on inhibition of migration, invasion, cell growth,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hepatoma cells and B16 melanoma cells. The number of migratory hepatoma cells reduc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control 201 +/- 27.2 to 58 +/- 5.03 after 6-hour incubation with 4-HPR (p < 0.01, n = 4). The number of migratory B16 melanoma cells reduced from the control 302 +/- 30.1 to 254 +/- 25.04 (p < 0.05, n = 4). The invasive ability of these cells was also suppressed by 4-HPR treatment. Cells that penetrated the artificial membrane matrigel decreased from 27 +/- 13.1 to 11.2 +/- 3.3 in hepatoma cells, from 67.5 +/- 10.1 to 24.3 +/- 3.2 in B16 melanoma cells (p < 0.05, n = 3). Furthermore, cell growth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especially in B16 melanoma cells and 37.11 +/- 0.94% cells were induced to apoptosis after 48-hour induction by 4-HPR,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y retinoic acid treatment (p < 0.05). Although the mechanism of 4-HPR effects was not very clear, over expression of CST, which was inhibited by 4-HPR in our previous study, could diminish the apoptosis--inducing effect by 4-HPR. We believe that 4-HPR has a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on melanoma and hepatocarcinoma cells and might become a potent therapeutic agent.  相似文献   
108.
中国人肝脏细胞色素P450 2E1表达——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胞色素P450(CYP)2E1代谢激活多种致癌物并参与酒精代谢和自由基形成,其基因启动子区RsaⅠ单核苷酸多态与酒精性肝病和某些癌症如食管癌和肺癌的易感性相关.以免疫印迹和特异底物的方法研究了RsaⅠ识别的不同基因型肝脏标本中CYP2E1蛋白含量及其功能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c1/c1基因型(n=28)的蛋白含量((124.0±83.9)pmol/mg)高于携带至少一个c2等位基因的变异基因型((65.5 ± 38.9)pmol/mg,n=2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1/c1基因型的肝微粒体代谢4-硝基苯酚的活性也同样显著高于变异基因型((198.4 ± 27.8)pmol/(min· mg)比 (101.2 ± 18.1)pmol/(min·mg),P <0.01)).结果证明,CYP2E1表达水平和酶活性的个体差异与RsaⅠ识别的基因多态有关,这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的c1/c1基因型是某些癌症的遗传易感因素一致.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液体培养实验方法,研究硝基苯酚胁迫对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生长、抗氧化特性、光系统Ⅱ(PSⅡ)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及添加外源褪黑素对缓解硝基苯酚胁迫的作用。结果显示,随着硝基苯酚胁迫浓度的升高,水稻幼苗株高、根长、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全株干重和叶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 P)、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而叶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NPQ)上升;同时,根系活性氧[过氧化氢(H_2O_2)和超氧阴离子(O·-2)]积累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非硝基苯酚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外源褪黑素显著提高了幼苗地下部干重、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和叶绿素含量。与单独添加硝基苯酚处理相比,硝基苯酚+褪黑素复合处理显著缓解了硝基苯酚胁迫对幼苗生长、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和叶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降低了根系活性氧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外源褪黑素能够显著缓解硝基苯酚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根系活性氧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及叶绿素合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水稻幼苗对硝基苯酚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0.
对硝基苯酚对细菌产生持留菌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对硝基苯酚(PNP)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持留菌的影响,并对转录组进行分析,阐明对硝基苯酚影响持留菌形成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氧氟沙星抗生素探究对硝基苯酚对细菌产生持留菌的影响,并通过检测细菌自溶情况和呼吸抑制剂羰酰氰氯苯腙(CCCP)对持留菌比例的影响,然后通过转录组分析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反义核酸进行相关功能基因的验证。【结果】PNP可以通过抑制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呼吸作用使其产生持留菌的比例增加,PNP不同浓度、作用不同时间和作用不同生长时期的菌体都会影响细菌产生持留菌的比例。PNP和呼吸抑制剂CCCP均能够抑制2个菌体的自溶情况,包括溶解氧含量的变化、蛋白质降解情况、细胞尺寸的变化和RNA完整性。转录组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加入PNP后,cyo A、app C两个基因在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再通过反义核酸抑制cyo A、app C的表达发现持留菌的比例和原始菌株相比均有所增加。【结论】PNP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呼吸作用来增加细菌产生持留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