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用芴甲氧羰基 (Fmoc)固相多肽合成的方法在自制自动蛋白质化学工作站上合成了用酪氨酸 (Y)替代虎纹捕鸟蛛毒素 - (HWTX- )第一位丙氨酸 (A1 )的突变体 A1 Y- HWTX- .合成的突变体用 Edman降解和电喷雾质谱法进行鉴定 .活性分析结果证明 ,合成的 A1 Y- HWTX- 在含有谷胱甘肽的缓冲体系中氧化折叠后显示出与天然 HWTX- 完全相同的生物学活性 ,提示 Y替代 HWTX- 的 A1后并不明显影响 HWTX- 的活性部位和空间构象 ;A1与 HWTX- 生物学活性无关 .此外 ,将 Y引入 HWTX- 分子有助于利用碘标记方法研究 HWTX- 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2.
构建重组 FN多肽 CH50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小鼠体内表达 ,研究其趋化与抗肿瘤作用 .采用重组 DNA技术构建表达质粒 ;体内进行基因转染 ,采用 RT- PCR鉴定导入基因的表达 ;通过肝素亲和层析、SDS- PAGE和 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 ;腹腔细胞计数、Giemsa染色分析以及肌肉组织切片与染色观察体内基因转染后的趋化作用 ;小鼠黑色素瘤模型研究基因转染抑制肿瘤的作用 .从 CH50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多肽的 c DNA,5′端加上小鼠 IFN- 5′端非编码区和信号肽编码区的 c DNA,3′端加上人 FN c DNA的 3′端非编码区 ;将重组 c DNA插入 p REP8质粒 ,即构建出p CH50 3质粒 .巨噬细胞在体内经 p CH50 3转染 ,然后在体外培养 ,能够产生 CH50多肽 .以p CH50 3分别进行腹腔基因转染和肌肉内基因转染 ,均可对免疫细胞产生趋化作用 ;p CH50 3体内转染可以使小鼠腹腔内黑色素肿瘤结节数降低 50 %~ 60 % . CH50真核表达载体 p CH50 3可在小鼠体内表达 ,体内基因转染可趋化免疫细胞和抑制肿瘤结节形成 ,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23.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 (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 ctivating polypeptide, PACAP)是 1989年首次在绵羊下丘脑发现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多肽,是促胰液素 /胰高血糖素家族新成员1。    相似文献   
124.
本文为建立分型检测方法,探讨了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 HTNV)核蛋白羧基端多肽的抗原性.首先,分别构建编码HTNV核蛋白及其羧基端多肽的原核表达载体pRSET A-S、pRSET A-S-C;然后,将其转化入表达菌BL21(DE3)pLySs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Western-blot进行鉴定.我们成功构建了pRSET A-S及pRSET A-S-C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显示目的蛋白大量表达,呈不溶状态,Western-blot显现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大量制备分型用核蛋白多肽抗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5.
抗真菌多肽APS-1的分离纯化与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蜡状芽孢杆菌(Baciluscereus)S1菌株对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有良好的防效。本文报道了S1菌株产生的抗真菌物质的纯化及其部分特性。该菌株的发酵液经过酸沉淀和有机溶剂抽提、SephadexG100与DEAE52柱层析等步骤后,抗真菌物质得到纯化,硅胶薄层层析显色为单点。该物质在275nm处有吸收峰,对蛋白酶有一定耐受性,茚三酮反应呈阴性,但酸水解后,茚三酮反应呈阳性,双缩脲反应也呈阳性。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该物质由谷氨酸、天门冬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一种异常氨基酸组成。推测该物质为一种环状多肽,命名为APS1。紫外光照射和高压灭菌处理后,APS1的抗真菌活性损失不大。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APS1对9种供试真菌的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完全抑制浓度因真菌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6.
苦荞过敏蛋白TB22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苦荞主要过敏原蛋白TB22的抗原决定簇,揭示其致敏机制,为以后的分子改造及育种改良打下基础,需要在体外微生物体系中获得大量的纯化蛋白。以pQE31为表达载体,M15为表达菌株,使用IPTG诱导,在37℃获得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ting检测,证明表达条带N端带有Histidinetag。使用8molL尿素初步纯化后,目的蛋白含量达到40%以上。进一步HitrapChelatingHP亲和纯化,表达蛋白的纯度达到90%以上。建立了适合重组TB22纯化的基本方法,得到了纯化的包涵体,为抗TB22抗体的制备及其抗原决定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7.
不同聚集态LHCⅡ的组成及其光谱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聚集态的LHCⅡ在调节植物光能的吸收和传递上有重要意义. 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从菠菜类囊体膜中分离出了LHCⅡ三聚体、二聚体和单体, 并分析了三者的多肽和色素组成, 以及吸收和荧光光谱特性. 结果表明, 它们都由分子量分别为29, 28和26 kD的3种多肽组成, 且结合有叶绿素a, 叶绿素b, 黄体素, 新黄素和紫黄素等5种色素, 但色素的含量各不相同. 三聚体中各色素的含量最多, 二聚体和单体中依次减少. 结构和组成的不同导致了功能的差异. 吸收及荧光光谱的分析结果显示, 三者在光能的吸收和传递效率上存在明显不同, 表现为三聚体 > 二聚体 > 单体, 推测植物体内3种聚集态LHCⅡ处在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中, 并以此调节植物光能的吸收和传递, 从而适应光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8.
In order to obtain the recombinant human PACAP efficiently by intein-mediated single column purification, a gene encoding human PACAP was synthesized and clon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expression vector pKYB. The recombinant vector pKY-PAC was transferred into E. coli ER2566 cells and the target protein was over-expressed as  相似文献   
129.
应用单向SDS—PAGE结合蛋白质铬银染色技术对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和其保持系的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的蛋白质多肽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系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生殖器官(穗子)上的差异比营养器官(叶片)上的差异更为显著。在成熟穗上,叶绿体可溶性蛋白不育系有25条带,保持系仅16条带,两者间有19个多肽不同;线粒体可溶性蛋白不育系有28条带,保持系比不育系少30.1和21.8KD两个多肽;细胞质可溶性蛋白丙酮沉淀物的水溶性蛋白组分不育系有24条带,保持系为29条带,两系间却有7条多肽存在差别;细胞质可溶性蛋白丙酮沉淀物的SDS-增溶性蛋白组分不育系有18条带,保持系只有11条带,两者间亦有7条多肽出现差异。由此可以看出,水稻野败型CMS表型的表达可能需要较多个基因的启动和关闭,既与叶绿体和线粒体有关,还涉及到核基因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0.
DCM和DMF对DCC—HOBt系统催化酯化及酰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CC-HOBt系统在DCM和DMF溶剂中,催化Fmoc-Leu-OH与王氏树脂的酯化反应,其结合率分别为18%和10%,该系统催化Fmoc-Phe-OH与H2N-Leu-=resin的酰化反应中,溶剂为DCM时,反应30min,其结合率为100%;当DCM:DMF体积比为1:3.5时,反应130min,其结合率为81%,表明DCC-HOBt系统宜在DCM非极性溶剂论肽键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