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长白山暗针叶林苔藓植物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郝占庆  叶吉  姜萍  蔺菲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263-2266
测定了长白山暗针叶林5种主要苔藓植物养分含量,并结合生物量的测定结果,推算单位面积的苔藓植物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单位面积苔藓植物氮含量为5.371 kg·hm-2,是乔、灌、草总氮量的12.22%;钾含量为12.02 kg·hm-2,是乔、灌、草总钾量的5.63%;磷含量为31.679 kg·hm-2,是乔、灌、草总磷量的70.57%,超过了乔木磷含量,是草本植物磷含量的2.倍、灌木磷含量的792倍,苔藓植物是暗针叶林重要的磷库.同时测定不同苔藓盖度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苔藓盖度下土壤中氮、钾含量差别不大,磷含量差异显著,没有苔藓覆盖的土壤中磷含量最高,为0.19±0.023 g·kg-1;苔藓盖度为第6级(80%~100%),土壤中磷含量最低,为0.36±0.017 g·kg-1,随苔藓盖度的增加土壤中磷含量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云南罗平多依河景区的苔藓植物多样性和区系特征,对该区苔藓植物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苔藓植物34科59属116种(含变种和亚种),其优势科、属均反映了该苔藓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并有部分热带亚热带成分。苔藓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以北温带分布型(27.03%)、热带亚洲分布型(25.23%)、东亚分布型(19.82%)和中国特有分布型(10.81%)占优势;以热带成分、北方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为主导,分别占34.23%、35.14%和30.63%;反映了该苔藓植物区系温热并存且具有较高特有性的特征。与邻近13个地区的苔藓区系进行对比分析,多依河苔藓植物区系的物种丰富度较高(排第8位),与贵阳香纸沟的亲缘关系最近,这与两地相近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以及相同的喀斯特河谷环境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3.
王铖  尹丽娟  朱瑞良 《广西植物》2015,35(4):520-525
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 juniperoideum)在我国东南部常见,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适用于庭院栽培的苔藓植物,而氮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但过量摄入会对其造成伤害,近年来氮沉降水平的提高对苔藓植物的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该研究为揭示氮沉降加剧对桧叶白发藓的影响,以经6个月断茎培养的桧叶白发藓配子体为材料,用Ca(NO3)2、NH4HCO3和NH4NO3代表三种氮源,设置2、4、8、16gN·m-2 4个水平,以喷洒去离子水为对照,进行不同氮源的胁迫试验。结果表明:氮处理浓度的增加引起组织氮含量的显著提高,增加幅度分别为69.1%、25.7%和43.1%;同时引起植株坏死率显著上升,增加幅度分别为16.5%、12.5%和13.9%。三种氮源处理对株高和净重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低浓度的铵态氮(4gN·m-2)引起株高和净重的显著增加,而硝态氮和混合态氮处理差异不显著;加氮浓度的进一步提高,引起株高和净重的减低,硝态氮处理的减低幅度最大,铵态氮的降低幅度最小。三种氮源处理均引起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但同一水平铵态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要高于其它两种氮处理,而且引起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处理浓度要高于其它两种氮源;三种氮源均引起SOD活性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先升后降,但不同氮源间生理指标的变化不同步。这说明桧叶白发藓对硝态氮胁迫的响应比铵态氮敏感,硝态氮的增加对桧叶白发藓造成严重危害,而少量的铵态氮(4gN·m-2)则能促进桧叶白发藓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作为桧叶白发藓繁殖与生产的氮源。  相似文献   
74.
为了分析样方大小对苔藓植物生态指标的影响,在环境相对一致的条件下,在各样点以巢式取样法调查苔藓植物盖度,取样的大小分别为20 cm× 20 cm,30 cm× 30 cm,40 cm×40 cm,50 cm× 50 cm,60 cm×60 cm.通过统计发现,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加,目测法所获得的优势种、总的苔藓植物的盖度...  相似文献   
75.
选取浙江千岛湖东南湖区的10个岛屿和1个半岛,详细研究了苔藓植物组成及生境片断化对其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有苔藓植物37科71属129种,其中浙江新记录3种。群落类型主要包括土生群落、石生群落和树生群落。苔藓植物区系以东亚成分为主,其次为北温带成分和热带亚洲分布,分别占总种数的39.45%、20.18%和18.35%,说明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东亚特征。岛屿面积对苔藓植物分布影响结果显示:不受岛屿面积影响的苔藓植物有29种,受岛屿面积影响的苔藓植物有58种;各岛屿苔藓植物物种数与岛屿累加面积存在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76.
苔藓植物生态功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苔藓植物是一种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高等植物,是水生向陆生的一种过渡形式,是高等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随着研究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苔藓在生物监测、水土保持、森林更新等方面已有一些研究和综述.本文针对目前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从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C、N、P循环等方面对近年来苔藓植物的生态功能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加深人们对苔藓的认识并促进苔藓植物生态功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7.
王剑  曹同  王敏  陈晖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6):1239-1246
对苏州11个主要园林中的苔藓植物进行了调查,报道了苔藓植物23科42属90种,从种类组成、生境特点、区系成分和园林问种类差异等方面分析了苔藓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相比上海、无锡市,苏州园林内苔藓植物石生、树生种类所占比例较高,假山和盆景中种类是其特色。种的区系成分分析表明,该地区苔藓植物以东亚成分为主,北温带成分也占较大比例,具有典型的东亚特色。基于苔藓多样性的聚类分析可将园林分成5组。与园林面积、布局和生境特点等因素有关。建议加强对园林内苔藓植物的研究,并推广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8.
广东黑石顶森林苔藓群落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5个面积为2500m2的样地中树附生和地面苔藓植物的定量调查,初步研究了广东黑石顶森林中苔藓植物多样性特征。本次调查共发现苔藓植物50种,包括30种苔类和20种藓类。样地中树附生苔藓植物40种,地面苔藓植物24种,前者远高于后者。各样地中地面苔藓植物的种类为8-13种,盖度0.59%-1.12%,坡度及小生境的多样性对地面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盖度均有很大影响;树附生苔藓植物12-20种,盖度0.63%-1.63%。结果显示30a的次生林中苔藓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及盖度均可恢复到与成熟阔叶林接近的水平。相似性分析表明,成熟阔叶林内苔藓植物种类组成与针阔叶混交林及30a的次生阔叶林差异不明显,但前者的苔藓植物群落结构与后者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9.
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连罗霄山脉,东、北、西三面与武夷山脉、大别山脉、武陵山脉隔水相望。笔者于2020年9至12月间,对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共采集标本562号,对保护区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及统计,分析研究区苔藓植物区系地理特征,并与江西7个地区苔藓植物的相似性和热带性质/温带性质(R/T)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58科100属179种(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藓类植物34科64属113种,苔类植物23科34属64种,角苔类植物1科2属2种。(2)九岭山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系成分以东亚分布最高;温带成分略高于热带成分,该区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3)九岭山苔藓植物与大部分地区科、属的相似性都较高;九岭山与阳际峰种的相似性最高,而与鄱阳湖湿地种的相似性最低。(4)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R/T值最高为1.32,鄱阳湖湿地R/T值最低为0.50;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的R/T值最接近,且都是温带性质略高于热带性质,具有明显过渡性。总体来看,江西从南到北热带成分逐步减少,温带成分不断增加,中部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80.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代表了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典型生态系统与关键物种分布区,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但优先区域内自然保护地覆盖率通常较低, 存在很大的保护空缺。苔藓植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个体细小、分类鉴定困难等, 使得其多样性保护成为整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较为薄弱的一环。为了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受保护情况, 本文以黄山-怀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内的石台县和青阳县为例, 通过系统的样线法调查优先区域内自然保护地内、外的苔藓植物多样性, 比较了其物种组成特点及相似性。结果表明, 该区域共有苔藓植物64科140属344种, 包括苔类植物27科40属106种、藓类植物37科100属238种, 其中有5种为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地内有60科120属270种, 保护地外有46科90属185种, 保护地内、外苔藓植物科、属、种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66、0.50和0.32, 表明自然保护地内、外物种组成差异很大。与石台县和青阳县苔藓植物历史数据相比, 本研究新增苔藓植物14科64属273种, 其中包括安徽省新记录2科9属96种, 而且有18种仅分布于自然保护地外。根据对该区域物种累积曲线及外推估计分析, 当采集足够充分时, 基于标本数的物种多样性预测值为485种, 基于样线数的预测值为563种, 说明石台县和青阳县的苔藓植物多样性仍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本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了自然保护地之外的苔藓植物在保护中有重要价值,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苔藓植物的野外就地保护存在空缺。建议在我国其他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开展类似的调查和研究, 以期为今后对苔藓植物的分布规律及保护研究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