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511.
小壳化石保存,壳壁成分和显微构造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大量薄片,初步总结了寒武纪小壳化石的保存类型及其形成过程。论证了以磷质为特征保存的小壳化石原始成分绝大部分经过了次生磷酸盐化改造,相当一部分为钙质,并提出不同壳壁原始成分的鉴定标准,认为磷质小壳化石多层壳壁结构多为成岩次生构造叠加,原生壳壁显微结构罕见。报道了软舌螺化石具有交叉纤晶显微壳壁构造。  相似文献   
512.
513.
硼对油菜体内核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硼胁迫造成油菜植株生长异常,使幼苗干物重显著下降;而幼苗叶片和花纲内RNase活性产强,RNA的分解加剧,RNA和DNA含量均下降,引起蛋白质的合成受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急剧减少。这说明缺硼或硼过量时,植物体内核酸分解和加剧是核酸含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14.
研究了甘露醇预处理对大麦(Hordeum vulgare L.)雄核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甘露醇预处理比低温预处理和对照能明显地提高花粉存活频率,三者在接种后第8 天分别为19.0% 、8.4% 和6.6% 。第二,甘露醇预处理能提高小孢子的质量,抑制淀粉积累,有利于小孢子分裂发育,使发育进度比低温预处理和对照提早2—3 d,而对照和低温预处理的小孢子都不同程度出现淀粉积累,它对发育不利。第三,甘露醇预处理后小孢子的发育途径主要是B途径,A途径较少。大多数小孢子的细胞核为二倍体,而低温预处理大多数小孢子的染色体数目较少,为单倍体  相似文献   
515.
516.
藻类分析是藻类研究的前提。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微体化石藻类分析与孢粉分析的异同、分析处理的时间掌握、超声波清洗机和筛选作用,重液浮选及药品用量等。  相似文献   
517.
利用R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技术分别检测了钙调素mRNA和钙调素蛋白在水稻(OryzasativaL.)花药和雌蕊发育过程中的时空分布特征。钙调素基因在绒毡层、柱头、花粉管生长途径、退化助细胞以及维管薄壁细胞中大量表达,也可在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花粉、反足细胞、卵细胞以及中央细胞中检测到。钙调素基因的表达强度随不同的发育阶段而变化:花药发育早期表达强,以后逐渐减弱并向特定部位集中,如绒毡层和花粉萌发孔等。胚胎发育早期,钙调素基因在胚乳细胞中的表达比原胚中强,而后期则在分化胚中比胚乳细胞中强。推测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钙调素可能通过Ca2+CaM信号途径调节小孢子发育、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受精以及物质运输等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18.
采自衡山南岳的白粉菌一新变种,即寄生在壳斗科多脉青冈(QuercusmultinervisCheng)上的赖氏离壁壳南岳变种(CystothecawrightiiBerk&Curt.var.nayuensisJ.L.Zhou)。新变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以及建立新变种的讨论。  相似文献   
519.
熊忠 《生物学通报》1993,28(7):38-38
植物生理学实验中安排了观察植物细胞核穿壁现象的实验,常规是采用卡宝品红染色、剥取葱或洋葱外层表皮进行镜检,然而在实际观察中效果不理想,费长时间都难以找到已发生了核穿壁的细胞。基于此,笔者经多次实验,采用30%蔗糖溶液先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然后镜检的手段,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20.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的免疫检测新方法,以尽早地检出结直肠癌,提高该疾病的检出率。首先制备含有线性微柱结构的微芯片,通过在其表面孵育氧化石墨烯-链霉亲和素(graphite oxide-streptavidin, GO-SA)及偶联广谱一抗(antibody1, Ab1),即上皮特异性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EpCAM)单克隆抗体以捕获CTCs。运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arboxyl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COOH)与结直肠癌相关抗体,即特异性二抗(antibody 2, Ab2)偶联制备抗体复合物。在捕获CTCs的微芯片上孵育该抗体复合物,构建以Ab1-CTCs-Ab2为主体的超级三明治结构,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检测并验证其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结果发现,在免疫传感器的构建中结合应用微纳技术,极大地提高了CTCs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本研究验证了该免疫传感器应用于临床血样检测的可行性,并通过该免疫传感器对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进行检测和计数。结果表明,基于微纳技术的超级三明治式免疫传感器为CTCs的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对临床工作中的疾病诊断及病情实时监控方面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