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9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4 毫秒
991.
莫桑比克非鲫卵黄形成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运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莫桑比克非鲫卵母细胞的生长.根据卵母细胞的大小和内部结构特征,将其分为四个时期:卵母细胞生长早期:卵黄泡形成期:卵黄积累期:卵黄积累完成期.本文着重研究了主要卵黄成分--卵黄球的形成过程.卵黄球属外源性卵黄,由卵母细胞通过微胞饮作用吸收肝脏合成的卵黄蛋白原后形成的.在卵黄大量积累前,卵母细胞内的线粒体和多泡体聚集成团,构成卵黄核,继而线粒体大量增殖,线粒体形状发生改变,形成同心多层膜结构,为大量的卵黄物质积累提供场所.最终形成的卵黄球由被膜、卵黄结晶体和两者之间的非结晶区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992.
Yang X 《生物工程学报》2012,28(2):131-133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发展的晚期事件。癌细胞从原发瘤处侵袭基底膜、穿越细胞外基质、内渗入血管或者淋巴管、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黏附于基底膜外渗进入远端组织,在与原发瘤不同的解剖学部位形成微转移灶,并最终适应陌生的1  相似文献   
993.
《菌物学报》2017,(8):1121-1131
本研究从糙皮侧耳中克隆了乙醛脱氢酶基因PoALDH1(Gen Bank登录号为KT026035)和其全长c DNA序列。长为2 016bp的PoALDH1序列编码478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52k Da,氨基酸序列中含有乙醛脱氢酶保守的谷氨酸活性位点和半胱氨酸残基活性位点。PoALDH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后显示,重组菌株的乙醛脱氢酶比活力为0.58U/mg,且重组菌株的乙醛耐受性显著高于对照菌株。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分析PoALDH1基因在糙皮侧耳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结果显示,PoALDH1基因在原基期的表达量约为双核菌丝期的5倍。PoALDH1基因在原基发育起始阶段经光照及温差刺激后均上调表达。当糙皮侧耳菌丝暴露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及甘露醇的条件下时,菌丝生长均受到抑制且PoALDH1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揭示糙皮侧耳的抗逆机制以及食用菌的发育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报道了快速制备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和雀稗麦角菌(Claviceps paspali)原生质体的方法及影响原生质体形成的若干因素。用适当方法培养菌丝体,利用商品溶壁酶制剂(10mg/ml),以0.7mol/l KCl为原生质体高渗液,28℃为酶解温度,处理时间仅需1—2h,菌丝体细胞壁即被彻底消化而释放出大量原生质体。在适当的固体再生培养基上,两种麦角菌原生质体的再生频率分别为7.7%和13.2%左右。培养基中添加25mg/l脱氧胆酸钠有利于形成易于计数和分离的小菌落。本文还就CaCl_2,MgCl_2及低温保藏(3—4℃,30天)对于原生质体稳定性与再生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并证实溶壁酶对原生质体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95.
该文探索机体可能暴露剂量的重组人金属硫蛋白Ⅲ(rh-MT-Ⅲ)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keratinocytes,HaCaT)、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和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es elegans,C.elegans)的毒性效应,并探究其安全剂量范围,为安全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以0、12.5、25、50、100和200 μg/mL rh-MT-Ⅲ对HaCaT细胞和L929细胞暴露24 h,检测其对细胞存活率、形态学变化、细胞膜损伤程度和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以0、5、50、500 μg/mL rh-MT-Ⅲ对L1期线虫暴露72 h,考察其对线虫存活率、运动行为(头部摆动和身体弯曲频率)、生长发育(体长和体宽)、摄食和排便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两种细胞的存活率、细胞形态、乳酸脱氢酶释放率及凋亡水平以及线虫各项检测指标,在研究剂量下均无统计学差异。这表明rh-MT-Ⅲ在0~200 μg/mL剂量时对HaCaT细胞和L929细胞无明显毒性效应;0~500 μg/mL对线虫无明显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96.
鸟类鸣声行为对其物种分化和新种形成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鸟声和鸟类的形态特征一样,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在鸟类分类和野外识别方面是有意义的,从生物种的基本概念出发,新种的形成有赖于两个亲缘种群间不能相互婚配和繁殖隔离的产生。鸟类主要的有关特征是在配对形成过程中的听觉和视觉特征,如果出现鸣声特征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已经超出了种间“语言通讯”的变化范围,那么它就有可能与群内其它异笥无法配对,从而被排除到该种群或种的范围之外,然而鸣禽的鸣唱有时在不同种群间变化很大,而在同一种群内比较稳定,从而形成种群的方言,在方言种群之间,如果长期隔离,就会在种群之间形成障碍乃至遗传上的隔离,从而使种群间失去了相互配偶的机会,新的亚种或种可能由此形成,文章最后假设出了基于鸣声行为的鸟类新种形成机理图解。  相似文献   
997.
刘昭廷  魏奭  王强 《遗传》2012,34(9):1153-115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2(MKP-2/DUSP4)具有酪氨酸磷酸酶和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活性, 可以作用于MAPKs(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底物, 使其去磷酸化。但dusp4在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的功能还所知甚少。为深入了解dusp4在发育中的作用, 文章首先检测了其在斑马鱼胚胎的表达。通过整胚原位杂交实验, 发现dusp4是斑马鱼母源表达的基因, 并且随着发育的进行, 在原肠早期特异表达在中内胚层区域。进一步的实验表明, Nodal信号对dusp4的表达至关重要。过表达Nodal信号的配体sqt、dusp4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而在缺失Nodal信号的突变体MZoep中, 几乎检测不到dusp4的表达。此外, 文章利用反义核苷酸Morpholino (MO)敲降dusp4的表达, 中内胚层标识基因gsc、sox17和sox32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而过表达dusp4对中内胚层的形成没有明显的影响, 表明dusp4对中内胚层形成的抑制作用是必需的, 但不是充分的, 可能还有其他未被鉴定的协同作用因子。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dusp4基因的表达受到Nodal信号调控, 在原肠期具有抑制中内胚层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报道从黑曲霉、米曲霉、酱油曲霉、康宁木霉、拟青零等工业上有重要用途的7种丝状真菌菌丝制备原生质体,以及对这些真菌原生质再生过程中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的结果。实验表明用商品纤维素酶、蜗牛酶、溶菌酶配成的混合酶液,可成功地对上述丝状真菌制备出原生质体。在所有供试菌株中均观察到由原生质体直接长出菌丝,及原生质体先形成酵母状物再长出菌丝这两类再生方式。  相似文献   
999.
多胚水稻品系APⅣ不同类型胚囊的形成与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 GMA半薄切片技术对 AP 不同类型胚囊的形成与发育过程的研究表明 ,AP 不同类型胚囊是由不同的发育途径形成的。其中 5- 2 - 1型、6- 2 - 0型和 5- 3- 0型等胚囊是由 3条不同的新的蓼型变异型发育途径形成的。决定这 3条途径变异的因素有 :功能大孢子核的位置变化、胚囊核分裂纺锤体走向的改变、胚囊核的不同步分裂和分裂后形成的核定位不同等。双套结构胚囊的形成可能由于下极核和1个卵原始细胞出现移动错位造成的 ,即本应移向胚囊中央的下极核滞留在珠孔端 ,而本应留在珠孔端的卵原始细胞却取代下极核移向中央。  相似文献   
1000.
散发性帕金森病(sporadic Parkinson's disease, sP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是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 SNpc)残存多巴胺能神经元内核周路易(小)体(Lewy body, LB)形成.LB发生的具体原因和确切过程有待进一步阐释.来自遗传学、尸体解剖和实验科学的报道提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及其所致的LB形成可能是按照聚集体形成途径(process of aggresomes)进行的.在聚集体形成途径过程中,异常蛋白质聚集基本上经历了非纤维化分子聚集过程(molecular crowding)以及后续的纤维化聚集过程(fibrilation of aggregation).其间,蛋白酶体功能障碍(dysfunction of proteasome)、内质网相关降解丧失(loss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associated degradation)、非纤维化聚集物(nonfibrilar aggregates)、聚集体(aggresomes)及至纤维化LB (fibrilar LB)等构成了sPD病变过程的主要事件.这提示在sPD病变过程中,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及其所致的LB形成过程实质上是细胞信号的转导过程,其间涉及了众多的蛋白质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