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0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在盆栽条件下 ,采用 1 5N叶片富积标记方法 ,研究了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系统氮素的双向转移及供氮水平对氮素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5 kg hm- 2、75 kg hm- 2、 15 0 kg hm- 2等 3个氮肥水平下 ,间作水稻的干物质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分别为9.4 1g株 - 1、12 .0 6 g株 - 1、13.5 3g株 - 1和 2 0 7.35 mg株 - 1、2 4 1.81mg株 - 1、2 5 9.37mg株 - 1 ,分别比单作水稻增加了 2 1%~ 2 9%、7%~ 2 9%、18%~ 30 %和 4 3.4 3%、4 5 .72 %、32 .81% ,间作对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量有显著促进作用。间作和单作系统中花生的干物质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用花生叶片标记 1 5N试验表明 ,在 3个氮肥水平下花生体内的氮素中分别有 9.93%、5 .6 5 %、4 .2 2 %转移到了水稻植株体内 ,其转移量随土壤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用水稻叶片标记 1 5N则分别有 4 .39%、2 .0 6 %、1.38%的水稻体内氮素转移到了花生植株体内 ,其转移量也随土壤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用 1 5N叶片标记的方法证明花生与水稻旱作的间作系统中存在着氮素的双向转移 ,但净转移方向是由花生植株向水稻的氮素转移。对豆科与禾本科间作系统中氮素转移的机理、途径也做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72.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醛受体亚型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V4)是瞬时感受器电位家族成员之一,可以被许多化学因素如4α-佛波醇-12,13-二癸酸盐(4α-phorbol 12,13 didecanoate,4α-PDD)和花生四烯酸等,以及物理因素如低渗刺激,剪切力、机械牵拉和适度的热刺激(27~35℃)所激活,作为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感受器,TRPV4经介导与Ca2+变化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在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者既往工作发现,TRPV4不仅表达于神经组织,在皮肤上皮细胞中也有表达,但其功能意义尚不清楚。皮肤的屏障功能是防止机体感染和脱水的重要结构基础,主要是由皮肤角化细胞间连接所控制。以往  相似文献   
673.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中国也是个花生消费大国,但是常有8种重要的花生病毒危害,包括花生斑驳病毒(PMV)、花生条纹病毒(PStV)、花生丛簇病毒(GRV)、花生丛矮病毒(PCV)、著茄斑萎病毒(TSWV)、花生芽枯病毒(BNN)、花生矮化病毒(PS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70年代以来在全国各地多次爆发花生病毒病,并引起大面积减产,经济损失巨大,因而花生病毒的检测和转基因花生抗毒株的选育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应用免疫双扩散和酶联免疫法(ELISA)Z4几种花生病毒的血清学关系进行了研究。三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74.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花生四烯酸油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四烯酸(ARA)是一种重要的脂肪酸,现在主要由生物法生产,本文综述了高山被孢霉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油脂的菌落形态控制及其代谢途径,以期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两种品质类型花生(Arachis hypogaea)品质形成的动态差异及其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 高蛋白品种‘XB023’的蛋白质含量在籽仁发育前期较高油品种‘鲁花9号’低, 后期显著高于‘鲁花9号’, 且成熟期籽仁8种必需氨基酸组分含量均高于‘鲁花9号’, 其中谷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差异极显著; ‘XB023’脂肪含量在籽仁发育期一直低于‘鲁花9号’。‘XB023’各时期的籽仁可溶性糖含量和油酸/亚油酸(O/L)值均显著低于‘鲁花9号’。两品种在果针入土10天时子叶细胞即形成淀粉粒、脂体和蛋白体, 随后脂体、蛋白体的数量不断增加, 淀粉粒先增大后逐渐缩小解体。‘XB023’的脂体达到最大的时间早于‘鲁花9号’, 而‘鲁花9号’的脂体快速积累的时间比‘XB023’长。两品种蛋白体大小都在果针入土40天时达到最大值, ‘XB023’的蛋白体在籽仁发育后期数量增加较快。高蛋白品种较高的蛋白质含量由其子叶细胞中较大蛋白体的大小和较多的蛋白体数量决定, 而高油品种较高的脂肪含量是由其较多的脂体数量决定。  相似文献   
676.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汕油71果针入土20d(20 DAP)的种子剥去种皮后,10%的胚可以萌发,至40 DAP发芽率达98%。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生胚萌发 10d后子叶盐溶蛋白质和花生球蛋白降解表明,20和32 DAP胚萌发后,子叶中这些蛋白质只有部分降解。随着胚成熟度增加,子叶中降解这些蛋白质的能力不断提高。20~40 DAP胚萌发4d时,子叶的BAPAase和GHE活性较低。50~80DAP胚萌发 4d,子叶中上述两种酶均显示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677.
【目的】比较研究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13.085)对中国对虾原肌球蛋白致敏BALB/c小鼠预防与治疗过敏反应的差异,探究其对致敏小鼠Treg/Th17细胞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铵盐析及等电点沉淀法纯化中国对虾原肌球蛋白(TM),将中国对虾TM和弗氏佐剂混合液腹腔注射诱发BALB/c小鼠致敏,建立动物过敏模型。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对照组、双歧杆菌治疗组、预防对照组和双歧杆菌预防组。观察分析小鼠过敏症状(腹泻、肺组织HE染色比较、称重法测定小鼠体重和脾脏脏器系数变化),采用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E、IgG2a和组胺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Treg、Th17)数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脾脏中Treg型和Th17型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表达量。【结果】纯化得到中国对虾原肌球蛋白纯度为84.93%,得率为60.88%。体内试验表明,双歧杆菌治疗组和预防组相比于对照组,腹泻和过敏症状均有明显的缓解;不同时期的双歧杆菌干预均对过敏小鼠肺组织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可降低过敏小鼠的脾脏脏器系数。第56天实验周期结束后发现,相比预防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双歧杆菌预防组和治疗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E和组胺含量显著降低(P0.05),脾脏Treg/Th17比值显著升高(P0.05),Th17型细胞因子IL-17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双歧杆菌治疗组相对于治疗对照组,Treg型细胞因子CD25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此外,双歧杆菌治疗组血清特异性IgE及IL-17A mRNA转录水平显著低于双歧杆菌预防组(P0.05),而Treg/Th17比值及CD25 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预防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13.085能有效缓解小鼠过敏症状,且治疗免疫调控效果优于预防效果,其作用可能通过平衡Treg/Th17细胞亚群数量,促进Treg型细胞因子表达而抑制Th17型细胞因子分泌,从而阻断炎性抗体及组胺释放。  相似文献   
678.
植物过敏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敏反应是人类常见的一类自身免疫疾病 ,由于症状复杂 ,种类繁多 ,危害广泛且很难根治 ,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自然界的过敏原种类很多 ,花粉蛋白质和食物蛋白质是植物过敏原中最为常见的两种过敏原。许多人在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过敏蛋白质之后会因过敏而患上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结膜炎、湿疹、皮炎等症。特别是一些谷类食品加工业的工人 ,由于经常呼吸带食物蛋白质的粉末而极易患过敏性疾病。1 .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大都是外源分子 ,并且能刺激产生显著的免疫反应。许多已知的植物过敏原与病理发生相关蛋白质(pa…  相似文献   
679.
两株对花生促生的芽孢杆菌的鉴定及溶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绝大多数的磷以难溶态存在而不能被利用,溶磷微生物可以溶解难溶性磷,提高土壤的速效磷水平,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本研究利用盆栽实验测定从茶树根际分离的2株溶磷细菌对花生生长的影响,发现均具有显著促生效应,尤以HP9菌株表现更为明显。通过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将HP9、HP10菌株分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和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研究2个菌株在不同碳氮源条件下的溶磷性,结果显示HP9菌株具有更强的溶磷能力,2个菌株溶磷的最优碳源均为葡萄糖,最优氮源则有明显差异,HP9菌株优先利用硝酸钾,而HP10菌株则以硫酸铵为氮源时溶磷量更高;进一步研究菌株的溶磷机制,相关性分析显示2个菌株培养液中的可溶磷含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GC-TOF-MS测定表明2个菌株代谢产物中产生的有机酸是其溶磷的重要原因,而产生的有机酸类型和含量的明显不同与菌株溶磷水平的差异有关,研究结果解析了芽孢杆菌属不同种菌株在溶磷机制上存在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80.
用AFLP技术检测慢生型花生根瘤茵竞争结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株慢生型花生根瘤菌和天府3号花生为材料,用AFLP技术研究了慢生型花生根瘤菌Spr2—9、Spr3—3、Spr3—5、Spr4—5和Spr7—1的遗传特性和竞争结瘤能力。结果显示,供试条件下,传代次数对菌株的遗传性状无明显影响,28C培养条件下,花生根瘤菌连续传96代,其AFLP指纹未发生明显变化;37C培养,仅Spr3—3和Spr3—5能够存活并正常生长,其AFLP指纹也未发生明显改变,然而其它菌株不能生长。将供试慢生型花生根瘤菌分别接种天府3号花生。光照培养30d后,随机各取4个根瘤,从根瘤中提取类菌体DNA进行AFLP分析,各根瘤类菌体DNA的AFLP指纹图谱与该菌株纯培养物AFLP指纹相同。将5个菌株混合接种天府3号花生,不同菌株的占瘤率存在差异,Spr3—3和Spr3—5的竞争结瘤能力最强,两菌株的占瘤率之和为85.4%;Spr4—5的占瘤率为12.2%;Spr7—1为2.4%;而Spr2—9的竞争结瘤能力最差。本试验结果说明,AFLP技术用于根瘤菌生态和竞争结瘤能力研究,具有下列优点:简易、快速、准确;直接取豆科植物的根瘤提取DNA,进行原位研究;在不改变菌株遗传特性,即不使用突变株的前提下,可以直接测定已知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