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背景】利用微生物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种子相关的促生菌可在植物生命周期早期与植物相互作用,对植物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发掘与利用种子相关促生菌的前提是筛选获得促生菌菌种资源,验证其益生能力,为其进一步应用与机理研究提供依据与支持。【方法】以花生种子为研究对象,从种子表面及种子内部分离纯化多株菌,测定菌株的固氮、解磷、解钾、吲哚乙酸合成和铁载体合成等促生能力,并验证菌株对常见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抑制特性;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分类地位;通过生物膜形成能力及根际定殖能力测定菌株在植物根际的生存能力;最后通过催芽及盆栽试验测定菌株对花生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从花生种子表面、种子内和胚根内分离筛选到41株菌,均有吲哚乙酸合成能力,其中35株有固氮能力,2株有铁载体分泌能力,14株有植物病原菌生长抑制能力。各选一株为代表的菌株,即PS3、PE5和PR5,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PS3、PE5和PR5均可在MSgg液体培养基表面形成褶皱较强的生物膜,也可在花生根际形成有效定殖。催芽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促生菌浸种后花生种子萌发率明显提高,在第2天时,PS5将发芽率由14.17%提高至38.33%,PE5发芽率提高至30.83%,PR5发芽率提高至39.17%。三株菌能够明显促进花生幼苗生长,PS5对花生幼苗苗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21.82%、22.20%、37.11%和35.64%,PE5分别提高17.45%、18.93%、26.10%和21.18%,PR5分别提高23.11%、23.92%、38.66%和37.47%。【结论】筛选获得的花生种子相关促生菌,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潜力,明显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是良好的促生菌生物资源,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22.
活性氧对花生叶片大分子量DNA的损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花生幼苗叶片DNA分子量略大于23.1kb,甲基紫精或黄嘌吟-黄嘌吟氧化酶所产生的O_2~-对其结构有剪切或降解作用。活性氧清除剂SOD、甘露醇和硫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活性氧对DNA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623.
渗调因素甘露醇能抑制离体花生胚早萌,提高胚的内源ABA含量,促进贮藏蛋白质的合成与累积。  相似文献   
624.
钙对花生叶片糖代谢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mmol/Lca2抑制花生叶片果糖-1,6-二磷酸酯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酯酶、丙酮酸激酶和NADP-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活性。以含0、5、15mmol/LCa2 的Hoagland营养液培养花生幼苗,在5mmol/LCa2 条件下,果糖-1,6二磷酸酯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最高,0、15mmol/LCa2 均使酶活性降低,光合速率亦呈现相同变化趋势。丙酮酸激酶活性在缺Ca2 时最高,与呼吸速率变化相同。15mmol/LCa2 提高了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625.
平滑肌细胞迁移的肌球蛋白轻链非磷酸化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平滑肌细胞迁移存在肌球蛋白轻链非磷酸化调节途径,研究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对肌球蛋白轻链非磷酸化状态下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经Boyden小室跨膜迁移实验发现,AA对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SM3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迁移作用.然而,当预先用10μmolL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lightchainkinase,MLCK)特异性抑制剂ML7作用SM3细胞后,发现AA对SM3细胞仍然具有明显的诱导迁移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这种诱导作用可被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或磷脂酶C(PLC)的特异性抑制剂U73122所拮抗.此外,Ⅱ型肌球蛋白抑制剂blebbistatin(BLB)可部分抑制“非磷酸化”状态下AA的诱导迁移作用.经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10μmolLML7可完全抑制SM3细胞中20kD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并且加入AA后MLC20仍为非磷酸化状态.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肌动蛋白在SM3细胞中分布的变化,发现在AA作用下肌动蛋白呈细胞边缘聚集现象,有伪足形成,细胞形态表现为迁移状态.预先用ML7作用后再加入AA,肌动蛋白的分布与上述结果相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平滑肌细胞迁移的作用途径中,在MLC磷酸化调节途径受到抑制时,AA可诱导MLC非磷酸化的平滑肌细胞发生迁移,其分子机理可能与ERK12和PLC信号传导途径有关,非磷酸化的肌球蛋白直接参与了该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626.
土壤水分状况对花生和早稻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通过田间测坑试验研究了长期处于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花生和早稻叶片气体交换的一些特点.结果表明,花生分枝期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使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略有下降,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减小,轻度水分胁迫Gs/Tr略有上升而中度胁迫Gs/Tr变小.花生结荚期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都使Gs、Tr、Gs/Tr和Pn显著降低,WUE大幅度上升.花生结荚期明显受土壤水分胁迫影响.早稻灌浆期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Gs、Tr和Gs/Tr变化不显著,Pn和WUE增加,并且轻度水分胁迫下籽粒产量增加.Gs和Gs/Tr变化情况相结合可以作为作物水分胁迫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即如果Gs和Gs/Tr同时下降则作物已经受到水分胁迫影响.  相似文献   
627.
朱敏  刘智  余龙江  朱路  程华 《遗传学报》2005,32(9):986-992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Δ5脱饱和酶是花生四烯酸生物合成途径上的关键酶,以二高-γ-亚麻酸为底物,催化其第5位碳脱氢形成花生四烯酸。从花生四烯酸高产菌株高山被孢霉M6(Mortierellaalpina)中通过RT-PCR分离了可能的编码Δ5脱饱和酶完整的cDNA,其大小为1366bp,编码446个氨基酸。推导出的蛋白质含有Δ5脂酰脱饱和酶中保守的特征性结构域,包括该蛋白质N端典型的细胞色素b5结构域,以及3个保守的组氨酸盒。为验证该蛋白质的功能,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穿梭表达载体pPIC9K中,获得的重组载体pPIC9K-D5通过电转化法转化到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中,利用G418耐受度筛选出高拷贝数的酵母转化子,在加入外源底物二高-γ-亚麻酸时,利用甲醇诱导酵母转化子表达外源基因。酵母转化子的油脂的气相色谱图谱中出现了一个花生四烯酸的特征峰,进一步对该峰进行气质联谱(GC-MS)分析,证实该峰是花生四烯酸。研究结果表明,从高山被孢霉M6中分离出Δ5脱饱和酶基因。  相似文献   
628.
对侵染花生的黄瓜花叶病毒CA(CMV-CA)株系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CMV-CA RNA1全长3 356个核苷酸(nt),编码分子量为111kDa 的1a 蛋白;RNA2全长3045nt,编码分子量为96.7kDa 的2a蛋白和13.1kDa的2b蛋白;RNA3全长2219nt,编码分子量为30.5kDa的3a蛋白和分子量为24kDa的外壳蛋白(CP).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CMV-CA RNA1、2、3与CMV亚组IA CMV-Fny、亚组IB CMV-SD、亚组II CMV-Q 株系序列同源性,RNA1分别为91.3%、91.1%和76.5%,RNA2分别为92.1%、90%和71.2%,RNA3分别为96.1%、92.6%和74.5%;与同属花生矮化病毒(Peanut stunt virus,PSV) RNA1、2、3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7.1%、58.2%和55.7%.上述研究未发现CMV-CA基因组与PSV RNA链的重组,CMV-CA对花生的侵染应是该株系适应于花生的遗传变异、长期进化的结果;对RNA3 5′NTR结构分析以及RNA3 5′NTR和 CP 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MV-CA属CMV IB亚组.  相似文献   
629.
花生叶片衰老过程中某些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对花生叶片衰老的现象早就有所认识 ,认为叶片变黄脱落、叶斑病加重是花生叶片衰老的主要特征 ,但真正对花生叶片衰老的研究较少且意见不一。Kvien和Ozias Akins( 1 991 )认为花生播后1 46d(饱果期 )叶片仍未表现衰老迹象 ,叶中N含量仍保持 2 8mg/g的较高水平 ;Sahrawat等 ( 1 987)研究发现 ,随着花生叶片的衰老 ,叶片中N、P、K、Cu、Mn、Zn的含量逐渐降低 ,而叶片中Mg的含量有增加趋势 ,Ca的含量随衰老明显升高。Narayanan和Chand( 1 986)研究指出 ,花生主茎上、下叶片叶比重 …  相似文献   
630.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纹状体神经元,施予43℃热环境处理1h。用气,质联用的方法测定细胞膜和细胞中的脂肪酸水平,主要是花生四烯酸的水平;荧光偏振法测细胞膜流动性,用[^3H]花生四烯酸大肠杆菌膜检测细胞内磷脂酶A2活性。发现细胞内大量存在的脂肪酸水平在热环境处理前后没有明显差别,而花生四烯酸的水平明显升高。热处理造成细胞膜的流动性明显降低,同时明显增加了神经元内磷脂酶A2的活性。表明热处理明显影响神经元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磷脂代谢,进而影响细胞膜的功能,而热对细胞膜的损伤作用可能就是热致神经元损伤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