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樱花始花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舒斯  肖玫  陈正洪 《生态学报》2018,38(2):405-411
根据对1981—2016年36年武汉大学樱园日本樱花始花期的记录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的研究分析表明:(1)樱花始花期提前,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变率特别大,平均始花期为3月14至15日(闰年为13至14日);(2)为改进始花期预报方程,计算1月1日及2月1日至开花前期2月25日、2月底、3月5日、3月10日、3月15日的活动积温,发现积温与始花期相关性显著,可作为樱花始花期预报方程的因子;(3)分析始花期与1月1日及2月1日至开花前期2月25日、2月底、3月5日、3月10日、3月15日累计日照时数关系,发现始花期与累计日照时数呈负相关;(4)用活动积温作为预报因子改进始花期预报方程预报始花期,有效地提高了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82.
生殖物候与草甸草地多年生植物的消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尽管草地管理研究较多,但从物候学进行的研究很少.目前尚未见到关于开花期和结实期如何影响科尔沁草原植物地位的报道.报道了科尔沁草甸草原34种多年生植物的始花期和果实始成熟期与其在割草和放牧利用下的消长关系.结果表明:(1)3种植物在4月、13种在5月、10种在6月、7种在7月、1种在8月开始开花.3种在5月、14种在6月、11种在7月、5种在8月、1种在9月开始出现成熟果实.(2)与割草草地相比,始花期晚的植物在自由放牧草地中频度和多度趋于减少,果实始成熟期晚的植物也表现同样的趋势.(3)当将具有营养繁殖能力的植物排除后,与割草草地相比,始花期和果实始成熟期晚的植物在自由放牧草地中频度和多度减少的趋势更强.(4)为了使植物完成生活史,割草应在秋季大多数植物结实期结束时实施.(5)为保证大多数禾本科植物顺利完成生活史,应在大多数植物开始分蘖时开始放牧,进入花蕾期停止放牧,至结实期晚期又开始放牧.  相似文献   
83.
光周期和温度是影响木本植物开花的两大关键气象因素。基于我国华北平原1963-2018年57个站点的刺槐始花期实测数据,构建了6种基于气温或光周期驱动的春季物候过程模型(积温模型、光周期模型、光周期-温度顺序模型、温度-光周期顺序模型、光周期-温度平行模型、光周期-温度乘法模型),并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模型比较优选,以期明确刺槐开花的主导驱动因子以及潜在的光温作用机制。根据内部模拟的赤池信息准则(AIC)判定光周期-温度顺序模型的表现最佳,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r)为0.86,均方根误差(RMSE)为4.81d,纳什效率系数(NSE)达到0.74,说明刺槐始花期的发生同时受到光周期和温度的作用。同时,在华北平原14个代表性站点上,光周期-温度顺序模型的表现普遍优于均值模型。基于光周期-温度顺序模型的参数率定结果,以下限温度6.5℃和下限日长4.5h来统计刺槐开花的实际有效积温量和实际有效日长累积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6年来刺槐开花的实际有效积温量呈现显著递增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5℃ · d(P < 0.05),而实际有效日长累积量却呈现极显著递减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23.9h · d(P < 0.01),这说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刺槐开花的热量需求会更快速完成,引起刺槐开花日期的提前,但自然光周期的年内变化只与地理位置有关,日长累积需求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春季升温引起的开花日期提前。  相似文献   
84.
王文  杜军  何志斌  马登科  赵鹏 《生态学报》2023,43(15):6465-6474
开花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稳定互惠模式的建立是维持互作双方种群适合度的关键。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植物与传粉者对温度、融雪、人类活动等外界扰动的响应差异,易于引起两者关键物候期的不同步发生,由此可能减少传粉互作的重叠时间,改变相互作用的成本和收益,进而对两者的种群动态产生潜在的深远影响(即物候错配效应)。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花期与传粉者活动物候的错配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物候错配现象发生的原因及机制;二是这种物候错配带来的生态后果,尤其是对互惠双方种群动态的影响。但由于研究方法及数据获取等方面的局限性,物候错配研究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物候匹配模式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传粉效率对错配效应的调节影响、物候数据获取的独立性等。本文综述了植物-传粉者物候错配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展望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物种多样性、动植物种群动态的合理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5.
王伟 《生命世界》2013,(12):82-87
被誉为“凌波仙子”的水仙,花期正值岁寒花影甚少的春节前后,绽放时洁白高雅、清香四溢。它带着寒意,不盛气凌人,却也不失孤傲。当梅花还在含苞待放时,它已经把冷艳酣畅地展示,让馨香淋漓地弥散,呈现出素洁应胜雪、寒香不输梅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86.
分析冬春大棚栽培茉莉Jasminum sambac花期、冠幅、株高、蕾重、分枝、花蕾数以及4种主要香气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冬春大棚栽培茉莉相比露地栽培花期提早10 d左右,花期延长35 d左右;冬春大棚栽培下茉莉冠幅、分枝数、单株花蕾数在7、8月增长更快,在8、9、10月显著高于露地栽培,但株高、百蕾重、蕾径在各月与露地栽培同期相比无显著差异;与露地栽培相比,冬春大棚栽培下茉莉花蕾中香气物质种类未发生变化,总香气物质和主要香气物质芳樟醇、法呢烯、乙酸苄酯含量在6、8、10月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可为通过茉莉花设施栽培延长花期、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以盆栽小叶紫三角梅(Bougainvillea glabra ‘Sanderiana’ )为供试品种,在自然生长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康朴、阿迈速对其花期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对小叶紫三角梅的枝条生长影响最大,表现为抑制枝条节间伸长生长,促进花芽数量增加;阿迈速对三角梅花期调控影响效应最大,表现为促进开花、提高品质;3种药剂对三角梅的酶活性影响表现各异。小叶紫三角梅的药剂花期调控以定时花期效果为主,最优药剂组合为多效唑1.2 g·L-1+康朴1.5 g·L-1+阿迈速0.5 mL·L-1,还需配合适当的植株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88.
腰果花期蓟马及其为害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知有几种为害腰果的蓟马,分布于世界各腰果产区(Palmer等,1989),但研究人员大多侧重于研究为害叶部的蓟马,其中主要种类为印度、泰国等地的红带网纹蓟马(荔枝网纹蓟马)Selenothrips rubrocinctus Giard(Ohler,1979)、Rhipiphorothrips cruentates Hood和Retithrips syriacus M.(Hari Babu等,1983).  相似文献   
89.
不同花期厚朴雌雄蕊和花瓣香气组成成分的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技术,对初花期、展瓣期、盛花期和盛花末期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雌雄蕊和花瓣香气的组成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花期厚朴雌雄蕊和花瓣香气的组成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明显.雌雄蕊和花瓣香气分别含有52和37种成分,总计67种;其中,1-甲氧基-3,7-二甲基-2,6-辛二烯、1-香叶基乙醚、D-柠檬烯、莰烯、月桂烯和石竹烯等成分的相对含量均较高.初花期、展瓣期、盛花期和盛花末期雌雄蕊香气分别含有26、26、27和24种成分,花瓣香气则分别含有22、19、16和21种成分;不同花期雌雄蕊和花瓣香气的共有成分为1-甲氧基-3,7-二甲基-2,6-辛二烯、D-柠檬烯和石竹烯.不同花期厚朴雌雄蕊和花瓣香气成分可分为萜烯类、醇类、芳香烃类、醚类、醛酮类、酯类、烷烃类和含氮类8类,共有类型为萜烯类和醇类,其中,萜烯类是主要组成成分.厚朴雌雄蕊和花瓣在不同花期均释放出较多的萜烯类化合物,其相对含量随着花的发育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据感官分析与GC-MS分析结果综合判断:萜烯类化合物是组成厚朴花香气的重要成分;花瓣是香气释放的主要部位,而雌雄蕊则在香气释放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0.
植物的花期物候与花部综合特征均体现了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是与周围生物及非生物环境长期适应进化产生的结果。大花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 megalanthum)野外种群中具有雄性植株和两性植株两种不同性别表型。该研究以人为干扰较弱的孤山屯湿地以及人为干扰较强的金川湿地的大花百合为材料, 通过对两种生境间不同性别表型植株的花期物候、花部综合特征以及主要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进行比较研究, 探究大花百合的开花及传粉特征在两种生境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种群的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均早于金川湿地。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的雄性植株在初开时花粉活力高于金川湿地, 而两种生境间的大花百合两性植株的花粉活力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雄性植株初开时的花蜜含量较高, 而后缓慢下降; 而在金川湿地内则是先增长, 48 h后开始下降。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两性植株的花蜜含量在开花24 h后开始下降, 金川湿地内则是48 h后才开始下降。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无论是雄性植株还是两性植株, 糖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均比金川湿地晚。两种生境中大花百合两性植株的柱头可授性均保持较高水平。两种生境分布的大花百合主要传粉昆虫为中华蜜蜂(Apis cerana)、蓝灰蝶(Everes argiades)和老豹蛱蝶(Argyronome laodice)。孤山屯湿地内中华蜜蜂及蓝灰蝶对大花百合的访花频率均显著低于金川湿地, 但老豹蛱蝶的访花频率显著高于金川湿地。3种访花昆虫中, 中华蜜蜂的访花效率最高, 蓝灰蝶与老豹蛱蝶起到补充授粉的作用。两种生境间大花百合花期物候和花部综合特征的变化与当地小气候和传粉昆虫数量有关, 这种变化是大花百合经过长期适应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